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族族源及其文化多样性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献、考古和民族学调查资料进行研究,提出羌族主要由世居川西北岷山山区的古蜀人后裔冉駹氐人与西汉时期由西北南下的河湟羌人后裔部落、唐宋时期由川西北草原及邛崃山区东迁的众多羌人部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从内地迁入岷山地区的大量汉人融合形成,羌族是一个多元复合型民族.羌族族源的多元性及其多元文化融合状况是羌族文化多样性的主要成因,应高度重视和保护羌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原生性.  相似文献   

2.
祭祖意味着寻根:寻家族之根,寻民族之根,寻历史之根,寻文化之根。这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而言都是关系自我身份的极重要问题。古“羌”曾是驰骋中国西北的族群的泛称,如今聚居在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的羌族是其后裔的一支。当代川西北尔玛人祭祖认祖的族群寻根意识,在羌文化核心区茂县以“中国羌城”命名的建筑群中有鲜明体现。文章从祭祀先祖的羌城神庙中的元昊纪念大殿切入,立足笔者在川西北羌族地区的田野走访,结合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若干事象,透视其中的族群心理和文化认同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当下语境中的中国羌族及其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民族地理角度 ,探讨了川西北羌族的渊源 ,认为唐初岷江上游西山地区各羁縻州的部族属于冉、左封、昔卫、葛延、向人、望族、林台、紫祖、四邻、白狗、千碉等羌人部落 ,其后又有涉题、特浪、辟惠、那鄂、渠步及西山八国诸羌内徙该地区 ,至宋 ,融合为茂州羌和维州羌 ,他们是川西北羌族可考的祖先。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羌族地区的官学始建于宋,至明代羌区各州县均建立起官学,清代则官学、书院、义学全面发展以至学校教育臻于全盛。与学校教育相匹配的科举取士也在清代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顶峰,二者共同促进了汉文化在羌区的发展,起到了建构羌人汉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羌地汉人是民国时期民族学家陶云逵所指称的"边地汉人"。羌地汉人在与当地人群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开始部分地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习俗,与内地汉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羌地汉人与当地羌藏族群相互交融,共同创造羌地文化,形塑了那时乃至以后川西北丰富多彩、多元并生的民族文化。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重建羌地汉人的宗教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以展现徘徊于汉羌藏之间的边地汉人社会文化生活的若干面相。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西南地区把白石作为神灵象征的不止是羌族,但川西北羌族的白石崇拜习俗无疑最有代表性。理县西山村的白石祭由来已久并在岷江上游羌区颇有知名度,是研究羌族白石信仰不可忽视的重要个案。当地的白石传说及信仰有"在地性"特点,其中凝结着非我莫属的祖先崇拜意识和族群历史记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目前西山村挖掘本地传统并向外来游客展演的白石祭具有明显的文化整合特点,这种整合体现在三方面:从主体看,是官方与民间的整合;从结构看,是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从功能看,是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饮食非小道”,舌尖上有大文章,尤其是涉及跨文化传播中的相关问题时。“洋芋糍粑”是川西北羌区民间美食,也被今人视为羌族饮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得到四方游客青睐。由这道乡土风味饮食之英文翻译引出的话题,在当今人类文化交流语境中并非孤立的个案,其中涉及的族群情感、乡土遗产、符码传译、文化理解等问题亦绝非“小道”,值得饮食经营者、旅游从业者和文化研究者好好琢磨。  相似文献   

8.
羌年作为羌族一个极其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独特的祭祀仪式。羌族正是通过羌年祭祀仪式,为世人展示其文化艺术的魅力。羌锋村是羌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其羌年特具代表性,能够较为真实地给人们呈现出羌年的过程、祭祀仪式,以及仪式之中的艺术。尤其是羌年的最高祭祀仪式"国若",汇聚了美术、雕刻、音乐、歌舞等艺术形式。不论是羌族文化或者羌年,还是羌年祭祀仪式以及仪式中的艺术,对于增进羌族家庭的和睦之情,强化羌族内部的内聚力和民族认同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35-1936年国共川西北内战时川西北土司(官)除羌族红色土司安登榜外都一边倒地站在国民党及其政府一边,这种"一边倒"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川西北土司(官)一边倒地支持国民政府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共过"左"的苏维埃阶级政策.川西北土司(官)支持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稳定,但在具体策略上又有灵活性.南京国民政府既利用川西北土司(官)"协剿"红军又心存戒备,川西北土司(官)想借"剿赤"扩充自己实力的愿望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羌族地区城镇发轫于新石器时代的聚居部落,其发展变迁与羌区的历史演进和民族融合同步,在羌族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羌区城镇产生之时,正是羌区纳入中国版图之初,是中央政府行使国家职权的重要标志。蜀汉政权主川后,军事地位逐渐成为左右羌区城镇变迁的首要因素。清季民国,羌区城镇则成为汉藏经贸交流的中心和纽带。新中国成立之后,羌族地区城镇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羌族戏剧——值得重视的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有丰富的口述传统,戏剧是其重要体现之一;羌族有独特的戏剧文化,民间是其重要展演场所。在这以口头为传播渠道、以民间为生存场域的民族艺术中,积淀着羌人的历史与文化,结晶着羌人的智慧和信仰,凝聚着羌人的生命和情感。当羌笛、羌绣、羌年、羌族多声部民歌、羌族羊皮鼓舞等项目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时,应该加快释比戏、许家湾花灯戏等羌族民间戏剧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向上申报、争取抢救保护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发生改变,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面临着困境。羌族传统音乐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表征之一,学校教育则是实现其传承、传播以及恢复、重建文化生态的重要途径。目前,羌区传统音乐的学校教育存在着教学目标缺失;民族特色课程资源不足;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教学评价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羌区特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文章从学校教育的视角就羌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进行了探讨,并就其融入当代社会的机制、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自觉性、恢复和重建羌族文化生态的途径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摘要]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羌文化的巨大价值,创造了显著效益,但地震灾害使羌文化遭受重创。灾后,羌族旅游产业恢复重建中,对羌文化传承、创新、“经典”与创造“未来文化遗产”,产生了巨大作用。开发和建设羌族地区羌文化旅游业,这无疑让我们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重新审视羌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定位、目标追求和路径选择。这是一个大胆的、充满挑战性的战略构想,也是一个崭新的、极富创造性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羌绣是羌族优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也是羌族人民的重要文化标志和符号。近年来,茂县大力开展对羌绣的保护工作,助力其传承发展,如扩大传承人资金补贴范围、成立合作组织、扶持相关企业、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传承羌绣技艺等等,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客观地说,茂县羌绣的传承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应从提升羌族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产品市场、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创新各类羌绣衍生品等方面努力,亦即通过羌绣产业的发展促进羌绣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抢救和保护羌族传统文化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文化保护必须在加强民族团结的目标下进行。大众传媒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物质载体,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更为高效和生动;而且,虽然传媒对羌族传统文化独特性的强调,强化了羌族的民族意识,但涉羌宣传具有的将民族文化符号化的倾向,又将羌族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觉知与其他民族对羌族的认知统一了起来,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往和团结。因此总的来说,传媒在羌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扮演了重要且适当的角色。但是,传媒对旅游及相关产业推广的力度还需加大;应广泛应用羌语这一民族象征符号来包装民俗旅游和民俗手工业品,而对于羌语新闻和校园中的羌语宣传,则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非遗"名录《羌戈大战》,多年来被视为羌族先民由北方南下岷江上游战胜当地土著"戈基"人而定居其地的重要证据。本文经深入分析认为,现今流传的羌族史诗《羌戈大战》及其传说内容,以羌族英雄史诗《迟基格布》传说为基础,融合了"野人"传说、羌族部分先民的南迁祖源记忆和"白狗"羌人东迁进入岷江上游时与戈基人的战争传说等内容。《羌戈大战》的主要内容源自"迟基格布"南征传说,应为"迟戈大战",反映的是岷江上游羌人部落之间的战争而非异族间的战争。迟基与戈基同为本土古蜀人支系"冉駹"部落,羌族自称的"尔玛"、"日麦"为"冉駹"的同音异写。  相似文献   

17.
东汉王朝的"三绝三通"西域,虽然是东汉与北匈奴军事较量的结果,然而其与"羌祸"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正是由于河西、湟中、陇右的羌族起义,直接影响了东汉王朝对西域的经营."羌祸"对东汉王朝"三绝三通"西域的影响,深刻揭示了西域与河西、湟中、陇右的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羌族文化遗产进行翔实记录,建立基于Web的羌族文化交流平台,使羌族文化遗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与传播。文化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既能为羌人的传统文化学习提供丰富资源,亦将支撑起汶川地震后羌寨的"文化观光"产业。但如何以"信息化"为契机,实现羌族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相结合,尚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政府、学校和社区间的合力,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融入羌族社区的灾后重建之中,并注重彰显羌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木吉卓"既是羌族释比经典的重要部分,也是羌民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本文首先简要评述关于"木吉卓"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后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分析"木吉卓"所反映的羌族婚姻习俗,以窥视出羌族婚俗变迁的轨迹及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20.
羌族医药文化是几千年来羌族人民世代相承下来的与民族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传统医药文化宝贵财富。羌族医药是羌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医药文化不仅创造和丰富了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同时在羌民族种族延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传承、弘扬羌族医药非物质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