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平 《西部蒙古论坛》2020,(1):36-43,125,126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颁行蒙古民族第一部成文法典《大札撒》,确立各项国家制度,使蒙古社会进入更加有序治理时代。但是,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由于汗位继承矛盾和远征等问题,导致大蒙古国各项制度发生变迁,从国家制度到具体社会管理制度、驿站制度、军事制度、赋税制度等都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被停滞,或得到进一步完善,或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在成吉思汗之后大蒙古国各时期国家制度的设置和调整中,不仅有游牧传统治理的因素,也有适应农耕社会的因素,还有针对中亚民族的政策,显然,大蒙古国时期蒙古人的国家治理政策注重制度治理,尤其是"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
佟佳江 《民族研究》2003,(4):99-105
伪满时期,日伪在东北地区实施"蒙地奉上",即收回原有属清外藩蒙古的蒙地所有权;蒙地地租变成了地税."蒙地奉上"后,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伪满政权,为了表示安抚,不仅对旧蒙古王公给予种种优待,同时还设置蒙民厚生会和蒙民裕生会,以示兼顾蒙古民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上讲,蒙古民间文艺学自然是一个整体系统。它应是包含在系统的综合性学科—蒙古学下的一个子系统。但鉴于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与现实存在的政治的、社会的、地理的诸多因素;并从微观的深化出发,提出西蒙古—卫拉特民间文艺学的论题,是有其历史的、现实的依据。为此,本文有必要首先重温有关背景材料。 背景 1.1,众所周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而且也以他显赫一时的武功而成为名扬全球的人物。 1.2,从大蒙古国诞生(1206)的次年始,被《蒙古秘史》称为“林木中百姓”之一的西蒙古祖先—斡亦剌惕部即与黄金家族建立了世袭姻亲关系,继而成为蒙古大家族的有机体之一和成吉思汗事业的一支基本力量。到元代,又自然成为元朝政治舞台上一支活跃力量。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蒙古族是由众多部落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早期经济主要是狩猎业和游牧业,大约在十二世纪就有了"林木百姓"和"有毛毡帐裙的百姓"的区分,"林木百姓"部落从事狩猎活动,"有毛毡帐裙的百姓"则经营畜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狩猎活动逐渐向畜牧业经济转化和过渡."十三至十四世纪,蒙古游牧民族主要从事畜牧和狩猎.他们是游牧民,同时又是狩猎民,但他们的经济基础毕竟是畜牧业."显然,这种复合经济,畜牧业  相似文献   

5.
1991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同有关同志一起到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杜蒙自治县),经与该县政协、计委、民委、经合委、小区开发办、蒙古语办,以及农业局、畜牧局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座谈,初步调查了解了该县与蒙古国(以下简称蒙古)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动向和进展。 现将调查了解的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建议,再一次强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并提出增加投入,在包括水利在内的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办成一些大事.作为水利部近年工作重点之一的扶贫工作,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结合本部业务工作,给老、少、边、穷地区以扎扎实实的有效扶持.这种扶持的意义在于改善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治贫困打下基础."七五"期间,水利部用于贫困地区水土保持、人畜引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建设等方面的扶贫资金达2.4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将对贫困地区产生持久、稳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蒙古国与中、俄两国的特殊关系及原因,蒙古国在冷战中及冷战后的独特影响,以及蒙古国在未来东亚稳定中将起到的作用进行历史的政治战略分析.并认为,在今后西方"遏制"中国、继续"削弱和监视"俄罗斯的战略中,争夺蒙古国将是不可避免的,而蒙古国也将会在其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8.
李烨 《中国藏学》2005,37(2):46-51
从1926年至1935年,九世班禅大师在内蒙古活动长达10载.他先后举办5次"时轮金刚法会",为蒙古信众唪经弘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内蒙危急.他不顾身处逆境的危险,对蒙汉民众开诚宣化,排解民族纠纷,团结各族人民.他深明大义,拥戴中央,号召人民共同御侮抗敌,不但公开在百灵庙发表"抗日通电",而且主动协助中央粉碎日本支持的"蒙古自治"阴谋,以实际行动,体现出他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9.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处边疆,教育文化发展比较落后,成为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多数从事基础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具有鲜明职业倾向性的专业人才,因此民族地区的基础师范教育和教师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道德直接关乎一个人的成长."两课"在高校德育课程体系中正以其计划性、正规性、显现性和隐含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着思想和政治教育,体现出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清末,在外蒙古独立活动中,沙俄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活动对外蒙古进行了侵略,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日本也曾觊觎外蒙古,但沙俄的挑唆和侵略以及日本的威胁都不是外蒙古独立的直接原因.本文通过对史料的进一步挖掘,认为外蒙古独立的根本原因是清末逐渐削减对蒙古王公以往的优待,甚至勒索,而新政的推行,尤其"垦荒"成为外蒙古独立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1.
第八届国际蒙古学大会于 2 0 0 2年 8月 5日至 12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这是国际蒙古学协会 195 9年成立之后 ,每五年主持召开的例行会议。蒙古国总统巴成班弟、总理恩和巴雅尔出席了在政府宫举行的开幕式和纪念成吉思汗诞辰 84 0周年专题学术报告会 ,即第一天的全体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共计三百余人。他们分别来自比利时、加拿大、中国、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荷兰、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蒙古、挪威、罗马尼亚、俄罗斯、瑞士、美国、英国以及中国台湾等 2 3个国家和地区。除了蒙古国之外 ,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探讨拖雷、贵由及阿里不哥三个关键性人物的死因入手,论述大蒙古国由统一到分裂的历史过程。关于此三人的死因,史书记载较为隐晦,颇有疑点。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比较、分析与推论,认为他们的死亡都是蒙古皇族内部斗争的结果。围绕着大汗权位,蒙古皇族成员展开激烈的角逐,内讧不断。大蒙古国所以难以持久,最终分崩离析,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长达4200公里的边境线与蒙古、前苏联接壤.两个全国最大的内陆口岸——满洲里和二连浩特,成为连接欧亚的大陆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沿边开放的地理条件,给各族人民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巨大潜能.自治区抓住契机,发展贸易:1983年,同前苏联恢复了中断20年之久的边境、易货贸易关系;1985年,开展了同蒙古边境易货贸易;1988年,开始与东欧国家开展易货贸易.内蒙古的边贸在国家政策的统一指导下,按照"自找货源、自寻销路、自行谈判、自行  相似文献   

14.
2016年1月31日,随着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乌力吉口岸对外开放的批复》,位于中蒙边境246界标附近的乌力吉口岸,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该口岸的我国一侧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蒙古国一侧为南戈壁省呼日门苏木查干德勒乌拉。口岸距离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也只有500公里。蒙古语中,乌力吉为"吉祥、美好"之意。历史上,乌力吉就是我国内蒙古及宁夏等周边地区群众与蒙古国牧民双方调剂余缺、互通有无的贸易场所,也是双方当地群众走亲访友的一条民间交往  相似文献   

15.
那木吉乐舍旺祖籍科尔沁草原,1926年10月出生于科左中旗四家屯,1959年获蒙古国国家学位授予委员会授予的副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到内蒙古大学工作。那木吉乐舍旺生前为内蒙古大学蒙古语系讲课最受欢迎、口碑最佳的教授。他长期从事蒙古民族古代乃至近代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清崇德二年蒙古文档案澄清了清代史籍中有关"外藩蒙古十三旗"的说法,解决了清初在内蒙古设旗和朝贡方面的一个疑难问题.指出了<旧满洲档>在记载清初蒙古牛录和户数上的错误和蒙古文档案的价值,还附带讨论了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旗不在"外藩蒙古十三旗"内和"外藩二十七旗"及"外藩四十九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大量蒙汉文基本蒙古史料和相关辞书的整理分析,将蒙古语中"回回"这一民族称谓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一方面考究了其本意本源,另一方面也纠正了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西蒙古牧区社会实地调查的材料,首先从牧民的人口和家庭模式、定居点建设、家庭收入渠道、生活设施以及牧民财富观念的转变、社会交往和信息流通等方面分析和描述了西蒙古牧区社会生活在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其次,对西蒙古牧区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草场之矛盾、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草场纠纷以及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等进行了描述;最后,为如何协调好转型期越来越突出的人口、生态、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性建议,为牧区社会转型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冷战以后,蒙古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改变了其原先追随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奉行了“多支点”外交政策。正是蒙古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导致世界大国的关注,并逐步将其势力渗透到蒙古。然而,我国与蒙古是有着漫长边界线的邻国,不能不受其影响。因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而大国将其势力渗透蒙古。也是看重于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正是蒙古具有特殊的地缘政治,才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他们一旦控制蒙古就可以实现其北抑俄罗斯、南遏中国的态势,这样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张居正改革时期的明蒙贡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历初年,张居正顺应"隆庆和议"以来蒙汉友好的历史局面,致力于封贡互市政策的推行,进一步将明蒙关系推向深入.一方面,通过抚赏、封爵等措施巩固和发展,与俺答集团及其他蒙古部落的通贡关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羁虏"的目的;另一方面,恢复与蒙古诸部的互市贸易,增设马市,开放官市,允许民市,密切了蒙汉之间的联系,暂时满足了双方所需.这些措施虽然存在诸多局限,但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长期以来明蒙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张居正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