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资产的定义 金融资产确认的核心就是企业所拥有的合同权利.企业在签订合同并拥有合同权利时,是否在此时就确认一笔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9年制定颁布并于2001年实施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借鉴了美国1993年颁布的会计准则115号《关于某些债务或权益证券的会计》的分类方式和处理方法.财政部参考199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制定并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充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同时考虑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减少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大大压缩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更加全面地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本文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完善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称新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达到了实质性趋同。引入公允价值在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企业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盒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新准则首次明确提出了金融工具及金融资产的概念,并对金融资产的确认、计量、转移、列报的会计处理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本文归纳概括了其理论要点并与原企业会计制度投资核算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同时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6年,我国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开始实行。由于制定新《企业会计准则》时,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运行平稳,对有关通货膨胀会计标准未做出任何规定。根据经济周期理  相似文献   

6.
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将备受各方关注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作为第8号准则纳入其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新准则,本文对资产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指的是管理者通过运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手段,以会计原则可选择性、政策法规的合理性为前提,有目的地影响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进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一方面,从概念来看盈余管理是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这为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盈余管理手段合法调节利润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利润操纵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称为新所得税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会计,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规范中的运用,也体现了与国际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更新是实现了从收入费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但这种收益讲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贯彻资产负债观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10.
童艺强 《科学咨询》2006,(19):32-33
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将备受各方关注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作为第8号准则纳入其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新准则,本文对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加准确对资产减值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38项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同年10月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草案),标志着与国际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是继2000年修订《会计法》后我国会计法规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当然,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还有待于会计实务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因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及其应用指南对租赁的合同日、相关入账金额的确定日、相关入账金额的确认入账日三者的界定含混不清.提出意见①应把原"租赁开始日"分解为"租赁协议(或承诺)日"和"租赁期开始日"两个时点;②应另行定义"租赁资产入账日";③应按照基本准则对资产确认条件的规定,在准则中明确规定融资租赁资产的确认条件,从而进一步提高该项准则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颁布前我国没有所得税会计准则,只有《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1995),企业在会计实践中主要是按照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所得税计算方法、账户设置、会计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对比,对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并对有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邢华 《决策探索》2007,(15):82-83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催生新的执业理念 作为具体会计准则的统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众所周知,自1993年"两则"、"两制"实施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是在"两则"、"两制"规范下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进行会计核算的,而且确认、计量的标准通过《企业财务通则》及若干行业财务制度进行规范;记录和报告的标准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及若干行业会计制度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4.
张曦明 《决策探索》2007,(15):72-73
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有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计提减值准备的确认时间、计提范围、计提金额的计算以及核算等方面.笔者拟对其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与目前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两者以下简称"旧准则")比较有较大差别.新准则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IASl2)的内容,结束了我国三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并行的复杂状况,采取了单一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笔者通过分析其危害,提出对其进行规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工资福利费"到"职工薪酬"——《职工薪酬》准则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部颁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其中,《职工新酬》准则的出台,体现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劳动力内涵及其价值认识的根本性转变.本文就原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职工工资与新会计准则中的职工薪酬,从概念及范围、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列示与披露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利于对新准则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打开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我国的原会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其中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结合我国特定背景的同时,充分实现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新所得税准则与原准则比较不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有重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旧准则相比,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利润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从而使所得税的确认、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鉴于自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各种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新旧对比的研究比较细节化,本文试通过对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研究,捋清思路,整理归纳出一定的逻辑顺序,以期全面地介绍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新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新准则与原有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变化很大。由于我国目前税务会计未从财务会计中分立,纳税人纳税义务的确定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因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必然会对企业的纳税调整乃至企业的应纳税额产生影响,新会计准则关于会计要素计量以及存货、资产减值、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证券投资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不可避免会涉及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进行纳税调整是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相互分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