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吴昌稳 《学术研究》2013,(1):113-121,160
军需供应制度事关一个国家军队系统的生存和发展,维系与保障,对统治秩序产生直接影响。清代借鉴了前朝军需协拨的经验,依赖起运存留制度,将富裕省份的财用转输不足省份,建立了一套平衡行省收支、保障军队给养的协饷制度。该制度的出现是军制变化的结果,也是我国传统社会制度建设走向成熟的标志。探究清代协饷制度的创建过程,有助于廓清学界对该项制度的误读错解,将其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刘增合 《学术研究》2012,(9):99-108,160
清代协饷制度在咸同时期主要是指军费协济和筹措。研究统兵大员督抚司道筹济军饷的实际运作,当事者的私人函札不可或缺,它可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既有奏折类文献的局限。曾国藩、胡林翼大量的私函文献,揭示出户部与各战区省份疆臣之间的关系并非如协饷规制显示的那样和谐有序、中规中矩,而是互为戒备与彼此利用并存,关系非常复杂。军费筹济并未遵循协饷规制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曾国藩对粤厘的筹策,主客关系是否融洽成为军费筹措的一个重要指标。私情与公意是否妥当平衡,既考验着咸同战时的当事人,也给今人如何认知协饷制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参照空间。  相似文献   

3.
整兵经武是维护统治秩序的要件。中日甲午之役证明自光绪初年以来的军事改良全告失败,朝野再次聚焦军队战斗力之建设,一面检讨先前军队建设之失当,一面决意移植西方军事制度。练兵必先筹饷,而清季赔款浩大,新政繁杂且耗费甚多,搜刮罗掘,加重了社会危机,以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军事改革不仅未能延续清政府的统治,反而加速了其覆亡进程。  相似文献   

4.
文媛媛 《学术探索》2013,(11):113-117
剿饷主要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加派的赋税,剿饷能否得到有效运用,既关系到农民起义能否被顺利镇压,又关系到统治者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为了保证剿饷的有效运用,统治者对剿饷的征收、管理及运用,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并未收到实效。相反,剿饷加派本身的目的和性质,以及剿饷征用过程中出现的挪用、虚耗与贪污等弊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末王朝各方面管理的混乱,由此可见,明朝末年,国家机器运转已渐趋失灵,王朝灭亡之势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5.
李智萍 《理论界》2010,(6):121-123
饷票是晚清军兴时期安徽等省为筹措军饷而临时奏请发行的一种地方捐票。它虽然有损吏治,并造成捐纳的混乱,引起一些争议,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筹饷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代台湾省爱国抗日志士丘逢甲,尝遭谣传“卷饷十万”,传播颇久,史界已 屡有考论。兹为续辨,祈求深入解决。一曰辨饷,考察战时台省军饷源流,以见丘氏“卷 饷”之可能性,实微乎其微。二曰辨案,考察战后查究台省军饷下落之诸案情形,以见浊 者自浊,而丘氏则清者自清。皆核验于甲午战争之当时当事也,庶几“卷饷”谎言,遂得 明白判断;丘氏人品,皎洁亦宜无复可疑耶。  相似文献   

7.
有清一代,新疆财政始终不能自立,军政开支绝大部分靠中央政府和内地各省关协济,这种由户部指定款额,拨交其它省分的银两,因大部分支发当地驻军的饷需,故史称“办饷”。在清代,新疆是全国接受协饷的几个主要地区之一。协饷的有无和多寡,不仅关系到新疆财政状况的好坏,关系到清朝政府在新疆统治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西北边防的巩固和安全。因此,弄清新疆协饷中的各种问题,对研究清代新疆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编练新军的艰难历程中,张之洞大力推进各项军事改革,成为地方督抚西法练兵的楷模。张之洞由改造山西旧军到组建广胜军,逐渐由一介清流而历练为"知兵"大员。张之洞创练自强军,在饷章制度、新军训练和军事教育等方面积极效法西方。清末新政时期,张之洞整军经武励精图治,将湖北新军编练成为规模仅次于北洋新军的一支现代化的劲旅。张之洞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对清末军事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和chow突变点检验,对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项目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chow突变点检验分析得出:尽管1994年的汇率制度改革对经常项目产生了影响,但并未引起其结构变化,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存在长期的可持续性.因此,应深化汇率制度改革,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进而促进我国经常项目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西北地区的田赋与积弊陋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西北地区,无论甘、宁、青、新诸地,其地方军政所费来源,在清季有二:其一为内地国家各关之额拨协饷,二为地方田赋。民国以降,协饷全停,西北地方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唯靠田赋。西北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农业主导地位,决定人民只有靠业农耕田谋生,而政府官吏则更主要依靠田赋维持,“协饷”停解之后就更是如此。于是田赋与田赋俱生之积弊、陋规,虽所来有自,但进入近代以后,在西北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田赋之外,积弊、陋规为祸日烈;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后西北农村社会经济最终全面崩溃,其深刻根源正在于此。由于甘肃的农业土地在西北总量中比例最大,故我们的观察研究权以甘肃实例为主,  相似文献   

11.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在其屠财偏好下,湖北新政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湖北的财政困境。厚饷制的新军在财政危机中被降薪,助长官兵的不满,给革命情绪火上浇油,促成了湖北辛亥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晁中辰 《东岳论丛》2000,21(2):98-103
明朝初年设市舶司 ,后设督饷馆 ,实际上是近代海关的前身。明代海关税制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正德以前为第一阶段 ,海关无任何税收 ;正德、嘉靖年间为第二阶段 ,征收 2 0 %的实物税 ;自隆庆开放后为第三阶段 ,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 ,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随着西方势力的东渐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明朝海关从无税到有税 ,从实物税到货币税 ,不仅反映了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而且反映了典型的封建性海关向近代海关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郭嵩焘有两次新化之行: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二月初一日至次年三月之季,郭嵩焘就馆新化,计时近4个月,是为郭氏第一次新化之行。又咸丰四年(1854)七月下旬,一直到十二月下旬,几乎整个下半年,郭嵩焘有一次完整的宝庆筹饷之行,宝庆府属邵阳、新化、武冈、城步、新宁等五州县均都走遍,其中第二站就是新化,是为郭氏第二次新化之行,计时约2个月有余。郭嵩焘两次新化之行有其原委,考察其行程可发掘个中缘由。在此基础上,又对其沿途吟咏之诗作一考证、分析、介绍,间或亦评之耳。  相似文献   

14.
论财政对晚清新政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新政是在财政十分困窘的情势下展开的,而新政改革又需要财政的全面支持。晚清的财政改革未能适应新政的需要,因此反过来制约着晚清新政。首先,财政经费的困窘,使各项新政缺乏必要的经费而得不到落实;其次,以筹款为重点的财政政策又失之偏颇,未能起到导引新政改革的作用;第三,财政制度的改革严重滞后,从而对新政形成一种制度的梗阻。  相似文献   

15.
宋亮 《兰州学刊》2012,(12):95-98
社会保险制度对于国民财富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没有很好的办法来直接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收入分配功能与效果做出精准的估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社会保险的基金规模等来观察目前该制度所具备的调节力度。依据文章的研究,我们认为:一是当前社会保险制度的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还比较有限;二是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改革以来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支出,与以城乡收入差距为核心的收入分配状况之间,存在着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FDI对中国与主要贸易对象国之间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的中国与主要贸易对象国经济周期协动性不断增强,并且FDI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基本上是正相关关系,FDI强度越大经济周期协动性就越强。FDI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与主要贸易对象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增强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几年海西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海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西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各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协整关系;海西的经济是增长诱致的能源需求型,节能政策对海西经济区的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使得结果大打折扣,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资金的流动受到很多制度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资源不能及时从低效率部门流入高效率部门。本研究从现有理论出发,通过收集重庆市1986—2010年有关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结合重庆现状分析回归结果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1978-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1978~2007年的经济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从长期看,GDP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出口总额增加能带动GDP的增长,而进口与经济增长是反方向变动关系;从短期来看,进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1978~2007年的经济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从长期看,GDP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出口总额增加能带动GDP的增长,而进口与经济增长是反方向变动关系;从短期来看,进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