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桂芳 《社科纵横》2010,25(12):20-22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如何让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使灾区人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使灾区人民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这充分证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慈善天地     
陈先能 《社会工作》2010,(11):54-54
4月14日玉树地区发生地震以后,中华慈善总会立即启动紧急救援机制,拨付100万元救灾备金用于紧急救灾,同时发出号召,动员社会各界和团体会员单位援助玉树地震灾区。抗震救灾行动开展后,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截至4月21日16时,除接收的救灾物资外,中华慈善总会接收社会各界通过银行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的实际到账额为5.1亿元。4月19日,  相似文献   

5.
房光宇 《社会工作》2011,(11):19-21
距2008年5·12大地震已经有三年多时间,地震发生之后社会各界都给予灾区很大的关注,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也奔赴四川等地开展服务工作。随着灾区建设稳步推进,一些社会组织也因种种原因逐步从灾区撤离。但部分服务机构仍坚守在灾区前线,与灾区人民一道,共同克服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和政府、全国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行动起来,同舟共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职业,社会工作在救灾工作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灾后社工的介入路径是怎么样的?专业社工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精神抚慰、创伤恢复等工作是国际社会救灾工作的普遍做法。但又必须结合本土情境开展工作。汶川地震发生后,上海市民政局即通过视频会议,邀请上海、香港、台湾三地资深社会工作专家进行会商,讨论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到地震灾区的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去,以显示内地社会工作这项新兴职业能在赈灾中贡献出自己独特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5·12地震给受灾地区带来重大创伤,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对自然灾害以及灾民灾后恢复情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本研究正是基于汶川地震极重灾区进行的大规模走访调查,用统一的研究框架,分析目前灾区可持续生计现状。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核心是5种生计资产,分别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刘清  沈心 《社会工作》2009,(16):7-10
5·12地震给受灾地区带来重大创伤,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对自然灾害以及灾民灾后恢复情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本研究正是基于汶川地震极重灾区进行的大规模走访调查,用统一的研究框架,分析目前灾区可持续生计现状。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核心是5种生计资产,分别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结合成合作伙伴,联合开展"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向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派遣专业社工,进驻灾区抗震希望学校,为学生、老师和家长灾  相似文献   

10.
魏晨 《社会工作》2008,(15):6-6
谈及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的社会工作在服务孤儿方面的优势似乎并不具有现实的例证,我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在灾后的介入工作仍然显得水土不服。与原有的救灾机制似乎格格不入,虽然有部分社会工作人员进入到灾区进行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11.
谈及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的社会工作在服务孤儿方面的优势似乎并不具有现实的例证,我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在灾后的介入工作仍然显得水土不服,与原有的救灾机制似乎格格不入,虽然有部分社会工作人员进入到灾区进行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怡洁 《社会福利》2009,(10):42-43
2009年8月7日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灾害发生后,大陆各界展现高度的人道关怀,并展开两岸同心救灾之行动,在最快时间内募集善款,提供救援物资,首批活动板房更于灾后第十日即运抵台湾灾区。本文作者此次参与台湾“台北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八八水灾行动小组”之团队,于灾后一周内进入台湾东部灾区,针对灾区儿童提供身心关怀、创伤辅导等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国社会工作首次亮相救灾和灾后重建,多家社工机构和专家深入灾区,运用社会工作特有的方法对灾民进行救援和干预,成为众多参与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特殊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灾后1年时间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投身灾区一线,有媒体评价:  相似文献   

14.
廖鸿冰 《社会工作》2011,(18):41-4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外生性社会工作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出于职业使命与伦理良知,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在四川灾区集体亮相,显示了社会工作专业在灾后恢复重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政府主导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在于从内部挖潜。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通过嵌入四川理县灾后重建,在向内生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探索了一条从外生性嵌入到内生性根植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道路,为当前汶川地震后社会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已近两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汶川大地震是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痕,它也唤起了人们对地震灾难更多的思考。期间,灾区的抗震救灾和灾后伤残人员的康复服务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辅助器具在伤员急  相似文献   

16.
朱希峰 《社会》2009,29(3):189-196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迅速启动了各种应急机制进行抗震救灾,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医护人员、卫生防疫人员、食品安检人员等各类专业人员纷纷加入到救灾行列中,用实际行动支援四川灾后重建工作.社会工作者也通过各种渠道深入灾区,服务于灾区群众.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救助与社区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灾区心理救助中一个个案的分析,展示了心理咨询对减轻灾后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良好干预效果。由于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有长期性,本文对于持续进行的灾区及其他类心理救助工作将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救助与社区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灾区心理救助中一个个案的分析,展示了心理咨询对减轻灾后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良好干预效果。由于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有长期性,本文对于持续进行的灾区及其他类心理救助工作将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小娟 《社会工作》2009,(19):30-32
2008年9月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结合成合作伙伴,联合开展“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向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派遣专业社工,进驻灾区抗震希望学校,为学生、老师和家长灾后心理和生活适应提供专业帮助和指引;同时将社工服务辐射学校周边社区,为灾区的社区重建提供专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最近,红枫灾后心理抚慰热线在北京开通。灾后心理抚慰热线将为因地震而需要进行心理调节的人群服务,包括在地震中遇难者的家属、失去亲人的儿童和参与救灾活动各个方面的救援人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