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新青年》中刊载的王尔德、易卜生和卞而生等作家的五部女性主义戏剧进行解读,发现这些戏剧都是通过构建内在视域体现女性的生存场,通过创作女性的感性形象感动女性读者,让女性在对象性的材料中获得自我观照,从而形成一种对超越性存在,即女性命运的领会,由此实现作品存在。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沃克作为美国当代文坛颇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笔锋着力于美国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迫的形象。其小说《紫颜色》揭示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小说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体现出黑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反映出黑人女性人物在父权与夫权制桎梏中的觉醒与抗争,以及寻求和建构女性自我主体身份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追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3.
陈琳 《云梦学刊》2010,31(5):109-111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小说在描述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境遇,展现她们对现实反抗的同时,表现了黑人女性对社会、人际和谐的追求。以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探讨《紫颜色》中所蕴涵的和谐女性思想,可以发现,平等是和谐女性的前提,独立是和谐女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女性主义批评学者。本文试图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小说的叙事艺术,阐述小说的叙事形式所体现的后殖民性,探讨在后殖民化社会中边缘女性的身份问题,以及身份的流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认为人和自然世界不存在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通过《女勇士》和《中国佬》两部作品,探讨了汤亭亭的生态女性主义观,表明了作者反对父权制的思想,启示人类应从二元对立论和男性中心论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紫色》和《灿烂千阳》两部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呈现了黑人女性和阿富汗女性所面临的深重苦难以及她们的抗争历程。女性之间的关怀互助是女性的觉醒关键因素,而与男性展开平等合作、寻求和谐美好的解放之路是两部小说对于女性解放的共同阐释,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简·爱》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冲击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妇女观念,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女性的抗争。而《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挑战父权制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为在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上摆脱父权制不惜以死抗争。从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著作中,分析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她们渴望自由的呼声。  相似文献   

8.
汤婷婷通过其成名小说《女勇士》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中统治女性、压迫自然的现象进行了深刻揭示,并剖析了华裔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种族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社会历史根源,同时抓住女性和生态自然之间的联系,探寻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歧视女性和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之间的特殊联系,折射出其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9.
刘方政 《齐鲁学刊》2013,(1):152-156
作为建国后30年历史剧创作的"双璧",田汉的《文成公主》和曹禺的《王昭君》都存在着外在冲突缺乏"社会性",内在冲突极其弱化,人物形象、语言动作过分"现代化"的问题。究其原因,前者是由于在领导、专家的一次次"支持与帮助"下不得已而为之,作者自己并不满意;后者则是作家20余年自觉、主动地"悔过自新"的结晶,也是在不擅长历史剧创作的情况下生硬地以古喻今结出的苦果。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一词源于法国,主张自由、平等的权利甚至妇女至上的立场。它的第一次浪潮起于19世纪后期,止于20世纪初期,以争取妇女政治权利为目标。第二次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消除性别歧视为内涵;20世纪70年代后则以与其他各种文化理论交流对话为特点。女性主义以其明确的问题意识、尖锐的批判锋芒和坚忍的实践精神,不仅一步步改变着女性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在人类文化知识的勘误和理论空间的拓展方面,表现出独特的革新力量和鲜明的个性。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文学批评宏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指向已由颠覆男性中心发展到诉求两性和谐,其批评主体已从对立、偏激、焦虑的情绪化进入反思、调整、发展的理性化。本栏目朱丽、李秀清、姚晓鸣、孙凌的文章都是基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与探讨。它们反对二元对立,追求多元共存;摒弃分裂文明,把握和谐同生;代言"阳春白雪",关怀"下里巴人"。其中朱丽对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的发展轨迹进行探寻;李秀清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萌芽、发展出发,提出了女性主义应拓展视野、培养包容精神、构建开放性的批评体系的观点;姚晓鸣通过剖析《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安娜从传统二元对立到多极思维并走出精神困境的思想变化,来揭示女性视域下嘈杂的世界与分裂的文明的实质以及知识女性的政治、社会、家庭角色诉求;孙凌则以薇拉·凯瑟小说为文本,从生态审美三原则着手,探讨了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相似文献   

11.
《占卜者》:女性的自然回归之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加拿大当代经典小说<占卜者>,对女主人公莫拉格与自然和男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莫拉格的一生就是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依恋自然、逃离城市、反抗男权、回归自然直至融入自然的过程.小说体现了女性和自然问密切的精神联系以及对男权价值等级观念的反抗,蕴涵着浓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刘波 《兰州学刊》2006,11(4):56-58
本文以陈寅恪所撰之《读秦妇吟》为研究底本,参照各家关于《秦妇吟》失传之说,从女性主义的视觉分析这一公案,解析女性在危难中忍辱抗争的悲壮精神,以彰显韦庄《秦妇吟》中所蕴涵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3.
陈颖 《东南学术》2013,(1):195-202
上世纪50至80年代是海峡两岸严重对峙时期,期间两岸作家各创作有若干以大陆八年抗战为题材的小说,这些作品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文学观念,对同一历史题材作出了大相径庭的政治评判和审美表现,但两者间也有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格的内在同一。本论文以大陆作家艾煊的《大江风雷》和台湾作家司马中原的《狼烟》为阐述对象,从时代背景、题材审视和审美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西游记》、《镜花缘》这两个不同系统的女儿国,指出它们只是男性视角下的温柔之乡、理想之国,是男权意识主导下的男人们所建构的女性神话。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着重从城乡两元对立中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对罪恶之源的思考与追索、对人类精神救赎之路的探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河南作家李佩甫近几年创作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指出这一演变对作家自身和推进中原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马热病》传达了美国作家伊迪斯·沃顿对20世纪前期女性问题的关切.身体作为主体建构的重要维度,彰显着女性不同时期主体性质的差异和嬗变.小说中女性身体既受困又抵抗的姿态彰显出女性主体的矛盾特征;最终子辈以身体自由为表征方式突破囚禁,既暗示了母辈主体身份的不稳定,又预示着母辈追随子辈重建母女关系和主体身份的可能.通过展现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沃顿似乎有意将20世纪女性的主体身份置于无尽延宕且向不稳定性敞开的漂浮状态.  相似文献   

17.
赵迎 《东岳论丛》2012,33(5):31-34
作为“以塑造男性角色、观照男性世界、思考男性本质而著称的男性作家”,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对于女性的态度一直是评论界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以海明威的小说《伊甸园》为例,通过分析海明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旨在阐释海明威不是一个对女性世界麻木不仁的作家,也不是一个所谓的男权崇拜者,他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并在解决两性冲突问题上做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倾注着她对女性生存现实的思考和关怀。小说《浮现》充分表现了阿特伍德对女性人物生存状态的忧虑与思考,以及对女性觉醒、抗争、自我重建的心路历程的关注。女主人公返回大自然,试图逃离父权的控制,寻找在现代文明中迷失的自我,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女主人公独立自主的意识,在潜意识中探索女性精神世界的路迹。  相似文献   

19.
多丽丝·莱辛(Dorris Lessing)是英国当代文坛一位极富创造力的女性作家,《野草在歌唱》是其成名作.作品通过对玛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揭露了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制度戕害下女性的毁灭.国内学者多是从女性主义、生态主义或后殖民主义的视域对作品进行分析,本文运用拉康关于主体形成的理论,对作品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紫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丽丝.沃克在小说《紫色》中展示了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三个阶段:分裂、缝合和完整。在分裂阶段,自然和女性受到父权制的共同压迫,其压迫的根源是二元制思想。到了缝合阶段,女性开始觉醒、自然开始报复人类,这两种变化最终导致了男性思想的觉悟。这其实是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矛盾缓和并逐渐走向和谐共存的过程。在完整阶段,女性完成从被压迫走向独立的转型、男性开始尊重女性和自然,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即将形成。沃克正是通过揭示黑人妇女和自然在重重压迫下的生存状态来唤醒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缝合破碎灵魂以实现完整生存的途径,作品表达了渴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