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多即为好的”经济理性的主导下,从生产到消费,人们迷失在消费主义“囚笼”中难以自拔,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极尽掠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点,主张通过生态理性来消解经济理性,降速经济增长,克服虚假消费,实现生态重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理性的批判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20世纪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20世纪60年代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法国“五月风暴”运动的政治影响,安德烈·高兹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萨特“自在-自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显著特征,经济理性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生态理性构建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价值指向。经济理性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产生而逐渐形成,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以谋求利润最大化或无限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生产动机的工具理性。经济理性具有导致人的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加剧生态危机以及造成“生活世界殖民化”和“新奴隶主义”出现的危害,而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构建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是超越经济理性的有效措施和根本路径。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启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生态理性对经济理性的扬弃,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政治观、文化观、消费观和幸福观。  相似文献   

3.
安德烈·高兹的生态批判理论呈现出较为严密而深刻的内在逻辑,即以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剖析了其在经济理性层面与资本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义;以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从生态学视角对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科学技术、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进行了批判,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以“非工人?非阶级”和新社会运动为逻辑中介,分析了传统革命主体的消亡,探寻了新的革命主体;以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为逻辑旨归,在批判生态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阐发了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厘清高兹生态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对于系统梳理其思想体系和总体把握整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但从根本上来说,高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仍未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其建构的生态社会主义仍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4.
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以经济理性为特征的工具理性批判的视域下而不是在以技术理性为特征的工具理性批判的视域下来建构其异化消费理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并显示了其对于当代工业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兹与克沃尔都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都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和相关的生态思想,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原因以及摆脱生态困境的路径选择方面都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见解和主张。通过对他们相关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分析他们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深化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丰富和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一支,在生态问题上的阐释较为深刻,深入社会里层。其代表人物有安德列.高兹、本.阿格尔、威廉.莱易斯、詹姆斯.奥康纳等,他们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生态问题上的阐述。尽管多数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都带有空想性的色彩,但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却克服了这一点。他的观点是从历史性的唯物视角分析生态问题,是典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视角。他将文化和自然问题纳入到对复杂社会生产关系的讨论之中去,因此,其对生态问题的阐述贴近现实而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生态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反思提出以平等和人道的方式来重新发现自然和社会,以高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欧洲范式为我们发现了社会主义与生态政治结合的可能性,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北美范式则为我们在哲学上重建了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同时也在伦理上指出在社会主义发展观中的自然与社会的协同进化.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必须要解决当代的生态伦理—政治的话语体系与行动体系的断裂,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论将社会主义的生态伦理—政治话语置于更为广阔的可持续性伦理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性环节,从而尝试将自己从抽象伦理实现为现实伦理.  相似文献   

8.
高兹站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合理化为仅仅是使用价值的制作,而非工人的自主活动.经济理性的逻辑是当代资本主义戕害自由时间和个人自主性活动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主义意义上的自由必然是基于劳动解放和时间解放的真正自由.如何把握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与时间的总体性关系?从这个切入点上高兹建立起了他的“重建真正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法国学者高兹既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著有《劳动分工的批判》、《生态学和政治》、《经济理性的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等著作。其中,高兹将生态学、生态危机和生态运动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认为“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当代资本主义造成了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生态危机、自然危机,要保护生态环境,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先进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一、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原因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陆续发生了“八大公害事件”,即1930年比利时发生了“马斯河谷事件”,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发生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1968年日本九洲和四国等地发生了“米糖油事件”,1950—1970年日本四日市发生了“四日市哮喘事件”,1950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发生了“水俣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发生了“骨痛病事件”。[1]这些公害事件主要是由于空气和水遭到工业污染使得人群中流行某种新的病种———“公害病”,许多人因此而死亡,成千上万的人则遭受“...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恶化,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兹从自已独特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生态学批判,提出了诸如"分散型"技术的政治选择、"更少但更好"的生活方式,消除付薪劳动、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等生态社会主义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最早缘于哈耶克传统。在经济学中也存在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两种主义。对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进行分析,并对经济学中的这两种主义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基于经济学中这两种主义的比较和分析对于现实的中国经济实践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科学奉行科学主义原则建构的推理模型是"纯粹理性"模型,这类模型以理性标准来衡量认识的合理性。但是人们实际面对的是一个无序的世界,人的实际推理活动具有模糊性、开放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人们实际的推理情境也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情境,因此认识的合理性不是抽象的合理性,而是具体的合理性。基于这种认识,生态理性模型充分考虑了自然情境结构的多样性和人类的时间、知识经验和计算能力的有限性,以具体情境下认识形式的结构与环境信息结构的适配性或对应性作为认识合理性的标准。与理性标准相比这是一个很低的标准,但在自然推理中这样的标准就足够了。生态理性模型从观念上为认知的整合研究确立了一个基点。  相似文献   

13.
14.
生态理性是一种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呼应的思维范式,它是在扬弃近代以来的经济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基础上,着眼于建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理性,它是农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生态文明发展的理性思维向度。培养农民的生态理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亟须加强的工作,培养路径的思考,应当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分析,同时又应结合农村生产力状况、产业模式、农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科学文化素质、生态道德素质等具体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都不能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问题,传统生态伦理观的合理性在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必须质疑。和谐生态伦理是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它强调人与自然道德关系和谐的基础地位,强调人的利益的重要地位,强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实现,它具有存在的理论合理性依据和现实合理性依据。这些合理性依据真正体现了生态伦理学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危机理论是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他指出,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异化消费和过度生产导致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局限性使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生态危机,解决的唯一途径就是遵循“生态命令”,通过“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去进行社会模式变革,重建稳态经济模式及适度消费的幸福观,通过分散化、非官僚化以及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走向生态社会主义,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这种从价值的角度和非物质层面去寻找解放人类的途径,并非是社会解放的正确道路,具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性视角构筑认识论框架,在此框架内对环境价值作出评估。在肯定理性多样化并存的前提下,把两个最具争议的理性——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并列齐观,以阐明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分歧,并从中揭示出中心价值对边陲价值的侵犯,并以政治形式将其合法化、正当化的过程。如何实现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和解,宏观层面需要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微观层面需要从"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转向,在这一转向过程中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相平衡的价值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全球性问题,生态理性人的塑造无疑是解决生态问题最好的途径之一。塑造生态理性人需要从加强全民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教育,大力推进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和监督工作,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等几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人们对科技理性的价值批判,通过论述科技理性之善之两重性来为科技理性正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科技理性向实践理性转变的必要性所在,论述科技理性的实践性转变是应对生态危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今天,人类正处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前夜,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关注生态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末以来最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它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对于我们批判反思西方工业文明,获取建设生态文明启示上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生态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它的合理性具有内在的限度。实际上,生态马克思主义孜孜以求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其价值的依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