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中国城镇化率突破50%,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使城镇人口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享有与城镇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使其逐步市民化成为关乎公平、稳定及保障城市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制约农民工市民化因素,从农民工、城市原住民、政府三元视角探索解决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共享发展的视角来探讨,当前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体制性权利不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不共享、住房资源的不共享,社会身份的不共享等困境.应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通过建立均衡的利益表达机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推进强镇步伐等举措来推进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乔瑞庆 《人才瞭望》2016,(17):81-81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一书,其中一项“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很想”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占11.83%,“比较想”的占21.73%,“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  相似文献   

4.
微言E语     
《人才瞭望》2013,(3):109-109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我国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体。他们是新时期的农民工,其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与他们自身紧密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传统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推进城镇化视阈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创新,从而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享有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各种制度创新红利,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尽早实现城镇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焦作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这条主线,把“如何让农民出得了村、留得了城、回得了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作为重大课题,积极探索破解。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社厅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该市通过设立“农民工节”、强化技能培训、整治企业欠薪等措施,初步建立了以“统筹、均等、共享”为核心,以党政齐抓、部门协作、上下联动为机制,“纵到底、横到边、一条龙、全覆盖”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农民工工作的新路子。2015年12月10日至11日,由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同志率领的国务院督察调研组,在河南省人社厅杨盛道厅长等同志的陪同下,莅临焦作督察调研农民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乔瑞庆 《人才瞭望》2016,(15):78-79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一书,其中一项“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很想”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占11.83%,“比较想”的占21.73%,“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据《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城市化、工业化在改变着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催生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农民工”从含义上来理解,是“农民”和“工人”的复合体,这就导致他们“亦农非农”“亦工非工”的尴尬处境。可以说,农民工群体是中国特殊国情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转移就业和市民化问题是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认真研究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社会经济政策予以保障和规范十分必要,对创新社会管理、经济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河南省农民工数量庞大.这就使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事关大局的紧迫问题,在当前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振兴的时代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潮水般的涌向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寻求生存与发展。经过对新乡市及周边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工群体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举步维艰。他们在城市处于边缘化或底层地位,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城镇化发展的巨大瓶颈,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谢楠 《人才瞭望》2017,(16):74-75
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的城镇化”,被动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备受关注的重点问题.笔者在对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城镇化农民”这一群体面临的知识储备供给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产业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和政府主导下的就业保障机制不完善问题,从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大力发展城镇产业和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农民”的就业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由于制度因素、社会环境以及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市民化的进程。而新生代农民工是否能够顺利的融入城市生活,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生存状况,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加快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把青壮年劳动力输送到城市,而城市却把伤残病弱者退回到农村,把抚育子女、赡养老人等社会负担抛给农村。这是农民找不到归属感的重要因素。21世纪是中国城市化的世纪,也是大量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如何适应宏大的城市化运动,提升全体居民包括农民工的幸福感,对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两化互动”的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员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核心任务。笔者以四川省井研县高凤乡为例,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井研县高凤乡的农业转移人员市民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丘区农业县的农业转移人员市民化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个重要群体流向的巨大逆转,深刻折射和印证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而这个流向的逆转,反过来又为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这个群体,就是曾被冠以“农民工”称号,如今则可以是创业者、可以是企业家,还可以是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新型农民.来自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表明,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达76.21万人,创办企业38.16万个,带动就业339.53万人.从当初的“北雁南飞”,到现在的“群风还巢”,彰显了一个人力资源大省在发展层次上的悄然嬗变.  相似文献   

16.
范人社 《人才瞭望》2013,(12):28-3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超13亿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民。据统计,广阔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1亿多人进城务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仅54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范县,每年约有11万多人在外务工。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越来越多的“80”“90”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其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以官方形式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新生代农民工现在也成为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开发越发受到重视,并且在其培训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笔者进一步对富士康(郑州)的员工进行访谈,详细了解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开发的问题并从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两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矛盾,本文提出必须从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向农村倾斜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化等五个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随着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来源于现代性对农民工的改造和影响,也来源于农民工对现代性的适应和反馈。农民工是一种职业和身份,是社会对于进城打工农民群体的界定,这一概念结合了农民与工人,却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可以说,农民工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现代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童汝根 《人才开发》2011,(10):16-18
我国重视产业结构与升级,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将经济发展形态向创业型经济转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业型经济均要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而重点发展的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需要大量创业型人才。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大量创业型人才、改进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创业型经济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