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明浩  李灵芝 《城市》2014,(2):46-49
正城市景观反映一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记载、发展、弘扬着城市文化,是城市容貌的展示,是城市特色的体现,是城市各种空间艺术的表征。城市景观是指由各类建筑、建筑小品、构筑物、道路和广场等硬质界面所形成的硬质景观,由湖泊、河流、水体、公园和城市绿化等自然界面所形成的软质景观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在这里,就城市空间与城市景观的关系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和城市特性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3.
绿色是绿色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元素,绿色在街区绿道中体现为城市绿化带,它是城市生活和城市绿化的重要因素。绿色交通、绿道的方式有很多类似属性,整合设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转移方便。提出绿色自行车车道,自行车和行人共享园林路,传统公共绿色以及集成绿色四种融合共存的模型,解决了车辆的行驶问题和车辆转移问题,便捷了人们出游,解决了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曾振伟 《城市观察》2013,26(4):187-191
"让城市美丽起来"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热门课题。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的性格,由于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人文条件不同,呈现的风貌也不同,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城市。城市之美,离不开大中小三种景观。小景观是"城市的表情",是连接城市中的大景观和中景观的介质。城市公共艺术雕塑是小景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设计应根据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周边空间环境来综合考虑,而不是简单的桌面艺术,这样才能为城市之美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一大部分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环境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虽然这些都可以说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在当今社会,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研究者对建筑学、园林设计、规划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研究,这些只不过是在技术方面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缺乏一套完整的体系。针对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下分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公共艺术研究的是公共空间里一种开放的文化,也可以说不同的场所决定着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性质。本文章以北戴河为例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城市公共艺术的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严寒城市冬季寒冷、植物凋零,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了人们外出活动的兴趣。提高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能够加大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本文以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严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状况,结合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确定影响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要素归属的三大环境,分别为自然环境、事件环境和空间环境。以此为基础,构建包含3个层次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将评价模型应用于改造设计实例,获得改造重点和改造策略,通过使用后评价证明,利用该评价模型指导严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或改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王家庭  季凯文 《城市》2009,(1):7-11
一、引言作为一种经济景观.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是空间经济体系格局的最高表现.是一定地域中各种市场力量相互交织在一起并大规模集中的必然结果。因此.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空间集聚性。集聚经济的存在,促使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城市集聚.最终导致城市土地供不应求.城市土地价格上涨。为了继续获取集聚经济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效益.  相似文献   

8.
周颖  杨艳红  徐泰一 《城市》2012,(8):71-75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是人的一切行为的表达.对于城市而言,公共空间中文化的表达对增强城市意象、弘扬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来说至关重要.城市地铁站作为城市新兴公共空间,正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门户,对城市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文化,在地铁站设计中予以表现和表达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段兆广  朱跃华 《城市》2007,(9):54-56
一、引言 一般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是由各种实体(道路、街区、建筑物、树木、广场、绿地和其他设施等)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声音景观正被逐渐破坏殆尽。针对当前城市景观规划中以视觉为中心的倾向,本文对公共空间中的声音景观进行了分析,引入了声景观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并指出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对景"、"点景"、"障景"等手法运用于城市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可使空间景观更加完整和富有场所感。  相似文献   

11.
尹子伊 《城市观察》2021,(1):152-164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在缓解城市拥堵、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具有城市传播的潜力.以广州地铁和广州有轨电车为例,关注轨交运营主体规划设计的"后台"行为和城市实体空间的多重属性,考察轨交如何连接市民与城市,建构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研究发现,广州轨交通过实体景观改造形成层次鲜明、极具地方特色的立体城市空间景观,同时在动态的空间实践中满足了受众在视觉、行动和情感上的需求,将轨交空间与城市、市民联结起来,又利用文创产品和文创空间将轨交元素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相结合,无形中实现了轨交空间在城市中的扩张.基于广州轨交的城市传播实践,未来其他城市的轨交空间和非文化公共空间可以引入"国家"和"地方"双重文化元素,连接城市其他主体,加强不同空间之间的联动,寻求实体空间在传播都市文明上的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栖息地,是保存人类文明和城市记忆的场所。博物馆为社会公众服务,除了体现在陈列展示、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服务等方面,也包括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为公众服务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更要考虑内部公共活动区域的各种人性化设置,使博物馆为公众服务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观察》2014,(6):F0002-F0002
正2014年11月25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城市观察》杂志社承办的"中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议邀请了美国知名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师潘德明(Thomas Paine)做主题演讲。来自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广东省工程咨询协会、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十几个单位的二十多位城市规划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央电视台专  相似文献   

14.
马聪玲 《城市》2015,(3):53-56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共同享有的休息、娱乐、游憩的空间场所和设施,是政府提供给居民享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意义重大。城市休闲空间可以分为私人休闲空间、半公共休闲空间、公共休闲空间。从旅游利用的角度对城市休闲空间进行分类,城市公园、沿街绿地、步行街区、滨水区等均属于公共休闲空间。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团体建设经营,融休闲游憩、环境生态、园林艺术、科教健身、文化艺术和防灾避难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绿地。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观察》2009,(2):191-192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共政策与地理系名誉教授艾伦·斯科特在2008年第4期《城市研究》发表文章,认为重新审视城市问题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其重点是将城市视作一个整体。从空间体系的整合以及各种社会效应和社会需求来看,将城市作为现代经济的财富积聚和社会再生产场所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分析城市内部的生产空间和社会空间,以及两者间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简述现代博物馆定义及城市公共空间的狭义与广义概念,认知促进公共空间多元化需求的三方面城市公共文化艺术动力基础,初步探析基于公共空间多元化需求的集聚共享、混合使用、走向开敞、转化消极这四种类型的博物馆整合发展策略,以及其相关的典型案例,并藉此思考博物馆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德国市场广场的历史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历史中和今日生活中的市场广场景观,提出德国市场广场是城市中"一体化"的公共空间,公共性与人的活动是贯穿其发展历程的主要脉络;正是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管理及其对公共活动的高度容纳才创造了今日德国市场广场多样化的空间与景观。  相似文献   

18.
公共空间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缺日渐匮乏,其中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消失最为典型。本文以兰州市十二条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使用视角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城市街道生活空间景观的评析,概括总结了当前兰州城市生活性街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可识别性、舒适感、安全感与可及性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人性化生活性街道景观的优化建议,力求通过增加空间节点在居民生活中的互动特性,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王飞  邓昭华 《城市观察》2014,(5):182-189
现代人类的网络生活在信息膨胀的影响下,去空间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城市作为特定的空间目标,其个性或形象的认知除了身临其境的体验之外,更多是通过描述的文字、海量的图片等形式在网络上呈现。本文通过对这类网络数据的挖掘,深入剖析使用者对于城市体验的真实感受,获取珠三角九市城市网络印象的主流认知;并通过对这类关键词进行类型划分,确定其都市景观、乡村景观、山水景观与非物质文化的认知比重,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该城市在网络中的主要印象。  相似文献   

20.
吴琳 《城市观察》2014,(1):180-187,159
回顾地铁发展史,作为载体之一的地铁公共艺术对城市而言,至少具有两个有益的作用:一是地域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二是引导市民行为、推动城市文明。有鉴于此,在当前中国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时期,也应该同时注重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和建设。本文以武汉为例提出加强地铁公共艺术空间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