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路红 《城市》2012,(6):16-17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大地上由此掀起了谈文化、抓文化的热潮.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何提炼、建树、传承和展示城市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下探讨天津的现代城市文化如何建树、如何传承,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任致远 《城市》2012,(12):3-8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吹响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城市文化发展迈上了复兴的征程。回顾历史,剖析今天,瞻望未来,能够看到我国的城市文化有哪些特性,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在城市文化的推动下将向什么样的城市发展。笔者就是想在这方面进行一下探讨,以期有益于充分认识我国城市文化复兴之路及其发展目标取向。一、我国城市文化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绝,具有独  相似文献   

3.
关于城市文化的拙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致远 《城市》2009,(5):3-10
跨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史无前例.城市面貌革故鼎新.城市味道若有若失。人们对城市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致。尤其是2007年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表《城市文化北京宣言》以后.城市文化热议不息,有关论著已载入2008年《城市科学学科发展报告》,迈入2009年,在面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之际.城市文化必将激发城市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对城市文化进一步感悟、探讨和调理,故而掷出一管之拙见。  相似文献   

4.
略论城市文化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致远 《城市》2012,(3):3-8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建设的号角,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  相似文献   

5.
任致远 《城市》2012,(6):8-15
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城市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是城市文化发祥、发育、发展的空间表达和文化结晶.城市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于是,关于城市文化发展的讨论风起云涌,众说纷纭,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6.
吉林建城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是一个比较大的政治经济中心,各项社会事业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保持着稳定发展状态。在吉林城市发展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跨文化交际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跨文化交际对吉林城市发展的国际合作、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有着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将详细阐述跨文化交际的具体促进作用,提出关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对策,旨在进一步推动吉林市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任致远 《城市》2016,(7):5-9
笔者通过对一系列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中央精神的研究,提出了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指出了建国70年来,我们走过了一段又一段坎坷曲折的路程,不同时期的思想意识左右着我们对传统与现代认识的文化取向和实际行动,严重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存亡和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有些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上,应当以传统与现代相融交辉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文化取向,体现“中而新”的城市形象风貌。  相似文献   

8.
中央十七大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文化提到关系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吲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观察》2015,(3):193
<正>《城市观察》杂志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一本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的以城市研究为主的高端学术期刊,旨在探索城市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经验,展现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理论和趋势。《城市观察》将立足国家中心城市,依托区域大城市群,以城市历史文化为底蕴,吸收国际最新办刊理念,聚集全球城市研究的智慧资源,构建城市科学发展的公共智库。《城市观察》是当代城市发展的新型"百科全书",是市长和有关城市管理部门的常备"案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在中共十八大之前的最后一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全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理所应当地受到了国内外各方的关注。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20日至21日,成都市委工作会议确立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但是,却没有作出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注:2012年调整为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以下叙述与此同)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号召。十七大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周伟 《现代妇女》2014,(11):449-449
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是中国社会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期,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在20~30年短暂的时间中,完成社会生活方式和人口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情况看,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相当突出,但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从城市文化的理念和实践层面加强研究,对于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创造全新的城市文化体系,进而保证城市文化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博物馆,博物馆彰显一座城市的底蕴,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财富。今天,人们给予城市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给予博物馆建设更多的关注,城市文化也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博物馆促进着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改变着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整个城市的修养,了解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感受我们的城市,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4.
林昆勇  赵铁  朱少雄 《城市》2014,(11):9-1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些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体制创新和开放交流在文化建  相似文献   

15.
城市需要怎样的雕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斗斗 《城市》2009,(1):76-78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我们在为国家和城市发展成就骄傲的同时.也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城市文化价值如何体现?我们在保留好自己城市原有文化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去创造、开发新的城市文化形象元素.体现城市的文化价值呢?  相似文献   

16.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过程,具有浓厚的文化印记,明显的文化属性.因此在全面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颖  杨艳红  徐泰一 《城市》2012,(8):71-75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是人的一切行为的表达.对于城市而言,公共空间中文化的表达对增强城市意象、弘扬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来说至关重要.城市地铁站作为城市新兴公共空间,正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门户,对城市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文化,在地铁站设计中予以表现和表达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蔡晓璐 《城市观察》2015,35(1):92-98
城市文化竞争力作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与潜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作为北京市年度重大课题《世界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比较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主要理论与模型。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它涵养着每一座城市,是城市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崛起,文化的力量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迈向世界城市,我们必须尊重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遵循城市及文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和利用文化的力量加快武汉发展,实现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我们这座城市依然处于要素驱动的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工业化迈向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武汉  相似文献   

20.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背景,创新传统的思维方式,把高校"文化自信"培育纳入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理性向度。新旧动能转换对城市文化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应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对教育内容结构优化问题,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环境,搭建文化自信培育纳入社会教育新平台,最终形成以高校"文化自信"为载体的城市文化发展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