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四川社科界》2010,(1):44-47
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一直影响到今天。本期学科建设栏目重点介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优长学科——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皖毅  邵鹏 《学术论坛》2005,(5):139-14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外学者开始从文化或文明角度研究全球化,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空间———文化全球化研究。其中,罗伯逊、沃勒斯坦、福山、亨廷顿、汤姆林森等学者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成为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文化全球化研究是一种重要的全球化理论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文学的“史”的研究,不是与其“即时批评”的发生结伴而行的产物,而是中国当代文学在被“学科化”的进程中逐步完成了其“历史形态”的塑形.。半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史”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可视为第三阶段;80年代末至今属于第四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时段划分、经典指认、现象选择、历史叙述等方面,不仅与时代的修辞语境关系密切,而且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复杂变化的典型“镜像”。  相似文献   

4.
颜丽  周洁 《齐鲁学刊》2008,(3):132-135
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是模仿描写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廓清概念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多元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5.
巴蜀文化研究趋向平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提出,在重视研究巴蜀文化自身发展衍变的客体性实践进程的同时,尤其需要对前人的巴蜀文化认识论的发展变化这一主体性思维进程加以研究。发端于本世纪40年代的近代巴蜀文化研究,在其思维定势上形成了一些误区:如对史料的望文生义、望音生义、用传说强合历史,以及用社会发展史框架硬套巴蜀历史等。巴蜀文化研究需要开辟新途径,这包括需要对史料重新给予科学审视的新疑古派、宏观文化学派以及引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方光华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108-113,163
国学原指国家设立的教育机构及其所教育的内容,目的是使贵胄子弟接受礼乐文化、军事技能、驾驭技术、政治典章、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成为社会精英。近代以来,国学的含义有所变化,有的认为国学是本国固有学术及其包含的独特精神,有的认为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体系,还有的认为国学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研究它的现代学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学在中国重新出现热潮,既是"人文忧思的盛世危言",又是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建设迫切需求,更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价值互补诉求的反映。它越来越聚焦在中华文明独特的核心理念。国学研究能否深入开展,取决于能否真正了解中华文明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人类文明已经做出和可能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小说五十年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与文化的多重关系和复杂表现。中国当代小说生成的文化空间包括大陆和台港澳的不同社会文化、不同地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 ;文化时代大体以 2 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为界 ,分前 30年和后 2 0年两个时代 ;文化观念主要有文化保守派、文化改良派和文化批判派 ,它们显示了文化空间和文化时代的影响 ,又体现出小说本身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管宁 《江汉论坛》2001,(11):78-83
本文认为,新时期小说知识分子形象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姿态发生过三次流变一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期,其人格姿态体现为道德理想、价值取向与传统价值观的一致性;二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人格姿态普遍表现为价值取向的迷惘和精神世界的幻灭感;三是90年代中后期,则向世俗化转变,其情感态度、道德理性和价值观念表现出与商业社会价值体系相融合的趋向.文章对这些变化的社会历史及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作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燕树棠(1891-1984)是上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名重一时的法学家,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初,他的名字与思想已被"忘记"。因此,研究他的思想,对于重新唤醒"历史记忆",对透视、理解那一代学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空间转向”成为人文社会学科理论变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于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的研究也引入了“空间”这一新的视角.“藏彝走廊任何局部或微观整体都有一个时空的大坐标为背景,即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开阔的眼界.”在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安宁河上游的冕宁县境内生活着一个小族群—一多续藏族,“错巴卓”是多续藏族的重要节日,它不仅展示了多续藏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还是其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历史空间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伍斌 《社会科学战线》2023,(7):109-118+282
自亚洲人大规模移民美国开始,美国社会就开始书写亚洲人。20世纪初,社会学家率先展开对亚裔美国人的学术研究。20世纪30年代,移民史学在美国兴起,但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欧洲移民成为移民史当然的主角。20世纪60年代,在民权运动的兴起及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不同族裔群体的研究兴起,亚裔史研究也成为美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保持研究活力和对史学前沿的敏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跨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历史的书写,亚裔史学对其尤为倚重。众多学者在跨国视野中研究亚裔史学,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出版了诸多有影响的历史著作。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亚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诸多传统观点,更为立体地展示了亚裔美国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民间文学是黎族惟一的文学.从 2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开始,黎族当代文学在没有书面文学传统基础可言的情境下,实现了自己历史的发轫及跨越性的发展.本文试就黎族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创作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整体把握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生观问题,人生哲学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部分。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人"的问题的凸显,既是"救亡图存"实践的当然结果,也是近代文化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必然。钱穆早年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对于文化问题的集中讨论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50年代始有讨论人生的专著问世,但是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却贯穿于他的整个学术生涯。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选择多元文化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多样性的移民构成是客观因素,自由主义思想是政治基础。40多年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界70年代多元文化政策侧重从福利方面解决移民的社会经济的不平等;20世纪80年代末则从移民安置服务与救助弱势移民社群向强调文化多样性的经济利益转变,多元文化社会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霍华德时期强调国家认同的主流意识,以推进社会凝聚力和社群和谐来稀释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类似于SBS这样的多元文化实践反映出不同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态下多元文化传播的战略演进。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成功实践与种族主义、文化同化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威胁并存,同时还须提防少数族群文化之间的过度竞争与主流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化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西方对政治文化的研究 ,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而我国学术界则在八十年代末 ,开始关注政治文化。本文主要从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的研究范畴、政治文化世俗化三个角度对中西方学者政治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异常艰难的20世纪40年代初,雷海宗克服了他所信奉的历史形态学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缺陷,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文化周期说。这一学说从学理上论证了中国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抗战必胜的民族信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四川的巴蜀文化研究可谓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推进巴蜀文化研究的转型、实现研究力量的整合和拓展学科的研究范围及领域.使四川史学研究再创辉煌,2004年12月26日至27日,四川省历史学会、西华师范大学在南充西华师大行政会议室联合主办了嘉陵江文化旅游资源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由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18.
百年来中国美学的思想既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又大量吸收了西方美学和西方文化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学科发展为视角,梳理反思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四个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学启蒙及其学科创建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美学奠基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讨论为特征的美学争鸣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反思与发展并存期。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必须改变跟在西方现代美学后面跑的被动局面,才能建构起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独特解释力的中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80年代特别是 90年代以来 ,道家文化研究一改先前“门庭冷落”的局面 ,受到海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并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皆取得显著的进展 ,成为中国文化研究中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在道家文化研究中 ,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构成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道家学派内部的比较研究、道家与其他学派的比较研究、道家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等三个方面。在新世纪之初 ,就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道家文化研究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道家思想比较研究的情况作一简要的历史回顾和总结 ,对于推动道学研究的深化、促进道…  相似文献   

20.
《诗创造》是创刊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一部重要诗歌期刊,它是研究中国新诗在特殊历史时期发展状况的标本,但是鲜被关注。本文以史为依据,客观、系统地梳理诗刊产生背景及创办过程,意在以此为角度,来折射40年代末诗坛状况,并探讨其对中国新诗发展所做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