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钢琴音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弹奏者在弹奏技巧方面的变化,进而体现弹奏者的弹奏水平,在进行钢琴表演的过程中,弹奏者可以通过琴键的变化来实现钢琴音色的变化,而琴键的变化正是通过钢琴触键来实现的,因此,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将从触键力度、速度、弧度以及方法等方面,全面地分析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以期使钢琴演奏者弹奏出更加悦耳生动的音色。  相似文献   

2.
手指训练是钢琴弹奏活动的基础训练,是掌握弹奏技术的必由之路.在手指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矛盾方面.辨证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对于合理而科学地进行手指训练、正确而全面地掌握钢琴弹奏技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钢琴教学的“五字诀”是“情、技、声、韵、品”。“五字诀”中“情”为首,是弹奏者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是弹奏者内心所折射出的思想状态和感受;“技”为从,是弹奏水平高低的体现;“声”为形,是情和技的客观形态,指钢琴弹奏所发出的不同音量、不同时值、不同音质和音色的声音;“韵”为饰,是“声”由内至外所透出的具有文化属性的纹饰,是一种雅致、情趣或风韵;“品”为格,是在弹奏过程中钢琴弹奏者内心折射出的对作品的感悟、理解的程度、境界和艺术规格,也是音乐外在形式美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放松”是钢琴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要求,它存在于钢琴弹奏训练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放松”在钢琴训练中的重要性,理解钢琴弹奏技能训练过程中“技术”与“放松”的关系。在钢琴弹奏中不“放松”的现象有以下几种表现:身体僵直、手指只会机械地弹奏、弹出的声音干涩无味;手指的第三关节(掌关节)几乎不活动,依靠腕的上下抖动用力弹奏,手肘紧贴身体,使身体和手臂运动不灵活;手指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掌关节)凹陷使手型象鸡爪,使手腕到指尖间各部位的力量无法发挥,似乎花了很多力气,琴键却弹不到底。可见,造成弹琴…  相似文献   

5.
颠覆钢琴     
“颠覆钢琴”是MAXSIM在中国北京演奏会的主题,在那一天,他的琴声征服了所有观众。我很喜欢钢琴,可是我并不会弹奏钢琴。所以我总是很欣赏那些能够用钢琴来演奏自己情感的人。曾经有朋友对我说,手指天生修长  相似文献   

6.
钢琴弹奏是一种复杂的连续性动作技能,当钢琴练习者在钢琴弹奏技艺上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时常常出现所谓的"高原现象"。这种"高原现象"与钢琴练习的技巧、情感因素均有关系。为克服"高原现象",应该采取加强钢琴练习者的技巧训练和情感培养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从事幼儿师范钢琴教学工作实践,在培养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础理论、掌握弹奏钢琴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等方面,分析和研究了在幼儿师范教学中,注重钢琴弹奏基本功训练的实践教学、注重视奏能力培养和注重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尤其教会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弹奏钢琴,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运用好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气息在钢琴基本弹奏技巧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诠释音乐分句和演奏情感表达上.气息在钢琴演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调控钢琴演奏技术运用和情感处理,从而提高音乐的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第7钢琴D大调奏鸣曲深刻地体现了贝多芬内在的精神活动。贯穿在第一乐章中的不仅有轻快潇洒的情感,而且有一股强有力的动力。在弹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D大调Op.10.No.3.之第一乐章时,要注意使用相应的技巧,充分表达其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钢琴伴奏是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钢琴伴奏水平 ,演奏者除了具有良好的演奏技巧外 ,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艺术实践及较好的音乐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2.
歌曲演绎中,钢琴即兴伴奏的过程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伴奏者的钢琴演奏能力,同时也是音乐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学科综合运用能力、牢固的首调概念、丰富的创造性思维以及稳定、良好的舞台表演心理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钢琴演奏作为表演艺术,需要感情和理智的参与.在钢琴演奏艺术中,一个优秀的表演家能把深刻的创作热情与镇静的,自我控制结合起来,以达到真与美的交融,情与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论情感与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完美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统一,是钢琴演奏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命题,它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的优劣成败。以情感的体验与投入、技巧的设计与安排、情感与技巧的同步一体为三大理论视角,对这一命题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探讨,可为钢琴演奏提供理性思辨与演奏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一部艺术歌剧或一段浓缩的精神生活是作曲家和诗人有感而发的创作,而对艺术歌剧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的"把握",对角色性格和歌剧特色的"解读",对演唱处理和演绎技巧的"表现"均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演唱者只有通过对作品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形成作曲家、诗人、表演者三者的统一,最终求得演唱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作曲家借助古典和现代创作技法的融合,完美展现了前苏联人民与法西斯英勇斗争的历史场景,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人类钢琴音乐史上的不朽篇章。在阐述《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主题的基础上,结合钢琴创作理论,从实现古典和声与现代和声的统一,展示出明快流畅的抒情风格旋律,对20世纪作曲技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首歌曲完美的表现,除了歌词、旋律,还需要伴奏和歌唱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我们为歌曲配弹伴奏时,要综合运用钢琴技能、和声配置、曲式分析、基本乐理等知识,熟练地运用与歌曲旋律相适应的和声语汇和织体音型,做到内容和艺术的统一,使钢琴伴奏与歌声形成多声部的声响效果,共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8.
音乐表现乃器乐表演艺术之灵魂 ,也是所有器乐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的关键在于 :音乐与技术的结合 ,构思与表达 ,变化与统一 ,个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钢琴教学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钢琴水平的提高,并且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在教学的内容的方法上应有所不同,还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