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能够通过积累感知道德资本从而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积累更高的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话题。然而,目前几乎没有研究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之间的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性企业社会责任。通过预研究,本文证实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的影响效应是真实存在的。进一步,实验1和实验2验证了高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会带来高的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而且这一影响过程受到利他性归因中介。实验3表明企业宣传信息框架调节了公共性CSR对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霞  邹德强  赵平 《管理学报》2012,(4):555-561
以汽车品牌为例,通过对比企业广告诉求和消费者品牌个性感知的差异,从品牌个性为消费者带来不同利益的角度探索这种差异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功能性和体验性品牌个性,广告诉求超出消费者品牌个性感知越多,购买意愿越低;反之亦然。对于象征性品牌个性,当消费者"圆熟"个性感知低于广告诉求时,广告诉求超出消费者感知越多,购买意愿越高。研究结论对企业的广告策略和品牌个性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影响绿色购买决策过程的绿色诉求广告可以分为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相对于理性诉求,情感诉求往往对绿色购买决策过程有更重要的影响。关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注重绿色广告信息中情感诉求的表达,在新时代的绿色诉求广告中异常重要和关键。 基于情感行为反应理论和购买决策过程理论,提出绿色情感诉求-内外情景变量-绿色购买决策过程的理论模型假设;以节能环保冰箱的绿色购买决策过程为例,400个有效被试参加4×2×2个实验组,通过网络在线实验收集一手数据;运用方差分析模型和阶层回归模型考察不同绿色情感诉求对绿色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重点探究正面情感诉求与负面情感诉求之间的差异,并验证绿色涉入度和儒家价值观在模型中的调节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情感诉求中传递正面情感诉求更能产生积极效果,即相对于负面情感诉求(负能量),正面情感诉求(正能量)对绿色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更显著;绿色情感诉求对绿色购买决策过程的作用不受消费者与情感对象间心理距离的影响,即自豪诉求与赞赏诉求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内疚诉求与鄙视诉求的影响也基本没有显著差异;广告态度和感知价值能显著中介绿色情感诉求对购买意向的影响,对比两个变量的中介效应,广告态度的中介效应更大,中介路径也更重要;不同情景特征消费者对绿色情感诉求的绿色购买决策过程不同,对于高绿色涉入度、高儒家价值观消费者,绿色情感诉求对其绿色购买决策过程的作用更显著;绿色涉入度和儒家价值观对解释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直接路径不存在调节作用,但对于感知价值与购买意向这一间接路径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研究结论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绿色情感诉求策略提供了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谢志鹏  赵晶  汪涛 《管理评论》2022,(6):303-314
在沟通中,人称称谓会影响沟通的效果。但是时至今日,营销学界中对沟通中单/复数第一人称称谓影响进行的讨论仍凤毛麟角。基于刻板印象理论,本研究通过四次实验验证了单复数称谓与品牌犯错类型之间的交互效应:当品牌犯下能力相关错误时,相比使用复数第一人称进行道歉,使用单数第一人称进行道歉效果更好;而当品牌犯下道德相关错误时,相比之下使用复数第一人称进行道歉效果更好;拟人化感知中介于此效应。本文推论,相比于复数称谓,单数称谓会激发消费者拟人化感知,这会启动消费者对产品的人类刻板印象理解,从而对产品不同层面(能力/道德)的改进可能性产生不同期望。本研究拓展了沟通风格以及拟人化等方面的理论深度,同时为企业危机处理提供了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广告传播产品稀缺诉求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已经发展成为许多厂家或商家提高价格、促进销售的重要营销策略。但目前相关研究却比较少,已有研究主要从感知稀缺性和心理抗拒感解构消费者对产品稀缺诉求的反应机制,缺乏从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视角整合性地探索消费者应对稀缺诉求的心理反应研究,无疑限制了对消费者稀缺效应本质性和全面性的有效洞察。 产品稀缺诉求会对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当呈现产品稀缺诉求时,一方面会唤起消费者的感知竞争性,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促进性的购买意愿;另一方面也会唤起消费者的感知欺骗性,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防御性的购买意愿。采用以手机为实验商品的情景模拟研究方法,运用方差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的中介机制以及消费者独特性需求对产品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的调节机制,得出重要研究结论。 4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且限量稀缺诉求比限时稀缺诉求更能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分别独立部分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且均受到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调节;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共同完全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而且该共同完全中介过程受到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调节。检验结果也发现限量稀缺诉求和限时稀缺诉求在诱发消费者感知欺骗性上并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不仅对深化和完善产品稀缺理论、感知竞争性理论和感知欺骗性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企业正确操作稀缺营销、增强营销效果和帮助消费者正确辨识稀缺诉求动机、理性消费稀缺诉求产品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寿志钢  吴美  张怡  孙众 《管理学报》2024,(4):577-584
基于解释水平理论,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仿真模拟实验研究,揭示直播间活跃度(高vs.低)与产品信息诉求(属性vs.利益)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匹配效应。研究表明:(1)当直播间活跃度高时,利益诉求的产品信息更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当直播间活跃度低时,属性诉求的产品信息更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2)感知有用性中介直播间活跃度和产品信息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3)弹幕相似性调节直播间活跃度和产品信息诉求的匹配效应,即当弹幕相似时,两种诉求策略对消费者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汪旭晖  陈鑫 《管理科学》2018,31(1):101-115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使消费者更频繁地借助用户生成内容获取产品信息和产品使用体验。用户生成内容的感知效应和劝说效应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感知效应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劝说效应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Web 2.0时代,网络口碑的主要形式为图片评论和文字评论,目前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作为网络口碑的新形式受到广泛关注。        从图文一致性和图文位置关系两个视角剖析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为增加研究结果的内部效度,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法,通过4个实验,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均以中国某高校的本科学生作为样本。        根据双重通道编码理论,研究1验证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是更有效的网络口碑传播形式。研究2从图片类型出发,检验消费者感知有用性的差异,并验证产品类别对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与消费者感知有用性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对于享乐型产品,社会型图片比功能型文本对消费者更有用;对于实用型产品,功能型图片比功能型文本和社会型文本对消费者来说更有用。研究3以图文的空间距离作为自变量、以消费者感知有用性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图文远离呈现的用户生成内容相比,当消费者浏览的是图文临近呈现的用户生成内容时,其感知有用性更高。研究4在研究3的基础上对图文位置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消费者更关注文本信息,左图右文的图文位置关系更有助于消费者理解产品信息;如果消费者更关注图片信息,上图下文的图文位置关系更有用;如果消费者对文本和图片信息都比较关注,右图左文或下图上文的图文位置关系更有用。        研究结果不仅对深化和完善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相关理论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营销者和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营销创新、增强营销效果和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的社会感知会影响其对产品和品牌的评价。当消费者进行购买选择时,经常会受到参考价格效应的影响。而广告和价格不仅是企业经常要考虑的重要决策,还会对参考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一个值得研究的的问题是:在考虑参考价格效应的情况下,企业该怎样确定其动态广告和价格策略?
为了研究该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广告和价格的动态模型,来研究一个双寡头市场环境下两个寡头企业的价格和广告决策,并以此分析参考价格效应的作用。具体而言,我们假定企业可以采用广告承诺和价格承诺中的一种,其中前者承诺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广告投入量恒定不变,而后者确保价格不变。两种策略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会影响竞争对手的选择。在上述假定下,我们探讨了两个寡头企业在都采用广告承诺、都采用价格承诺及一个企业采用广告承诺而另一个企业采用价格承诺等三种不同情形下的最优广告和价格决策,并以此分析了三种情形下参考价格效应对最优的广告投入及定价策略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探讨了不同情形下企业的最优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段珅  王大海  姚唐  邱琪 《管理科学》2018,31(6):128-144
  形式多样的促销手段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的重要方式。已有研究涉及的促销方式直接受益实体都是消费者自身,随着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直接受益实体为慈善机构的捐赠促销活动不断出现,然而很少有学者对不同受益实体的促销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         基于信息框架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以打折促销和捐赠促销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变量中介检验和3阶交互效应方法,通过Spss软件中的Process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分析,解释调节定向在不同自我建构消费者对两种促销方式偏好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引入感知风险和感知稀缺两个变量,探究其在自我建构对消费者促销方式偏好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定向在自我建构与促销方式选择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拥有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认为促进定向信息说服力更强,从而偏好打折促销方式;拥有依存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认为防御定向信息说服力更强,从而偏好捐赠促销方式。当感知风险较高时,防御定向信息强化依存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捐赠促销方式的偏好;当感知风险较低时,促进定向信息强化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打折促销方式的偏好。当感知稀缺较高时,防御定向信息强化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打折促销方式的偏好;当感知稀缺较低时,促进定向信息强化依存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捐赠促销方式的偏好。         在理论上拓展了信息框架效应的相关研究,揭示了自我建构与调节定向作用关系的适用边界。通过检验不同自我建构消费者对调节定向相匹配的促销信息评价机制,证明促销活动中的匹配机制可使促销效果更佳。在实践上,为企业在不同消费情景下面对不同特点消费者制定相应的促销活动提供了策略指导,从而提升企业的销售利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广告成为了企业争夺和占有市场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广告位资源,成为了企业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整体优先原则,从信息加工流畅性视角出发,探究了广告景别呈现方式对广告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近景系列广告,全景系列广告会使消费者的广告态度更积极,信息加工流畅性在该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消费者思维模式调节了广告景别呈现方式对信息加工流畅性和广告态度的影响,当消费者处于整体(局部)加工思维模式下,相较于近景(全景)系列广告,全景(近景)系列广告使消费者信息加工更加流畅,广告态度更积极。本研究丰富了视觉线索在营销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制定和选择广告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刻画软件平台商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行为对软件平台商双边价格策略的影响,本文在综合考虑消费者和应用软件开发者不同平台接入行为以及软件平台商寡头竞争市场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软件平台商寡头竞争的Hotelling模型,比较分析了在消费者与应用软件开发者不同平台接入行为下,软件平台商的软件保护行为对其双边用户的定价策略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双边用户单平台接入下,消费者接入费和应用软件开发者授权费都取决于自身的交叉网络效应强度;而软件平台商软件保护力度越大,消费者接入费将越低,应用软件开发者授权费将越高。在消费者单平台接入、应用软件开发者多平台接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接入费与双边用户的交叉网络效应强度都呈负相关关系,而应用软件开发者的授权费与消费者的交叉网络效应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自身的交叉网络效应强度呈负相关关系;软件平台商软件保护力度越大,应用软件开发者授权费也将越高,而对消费者接入费的影响取决于两边用户所产生的交叉网络边际效应的对比。这些结论对软件平台商的软件保护、平台定价等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组内网络效应引入双边市场定价模型中,研究组内网络效应和组间网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问题,突出分析组内网络效应对双边平台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建立两阶段的定价博弈模型,得到组内网络效应和组间网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双边市场竞争价格均衡。研究结果表明,组内网络外部性强度对消费者价格和厂商价格的影响取决于双边用户接入平台后的市场结构,即在双边用户单平台接入市场结构和厂商多平台接入的竞争性瓶颈结构下,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在这两种市场结构下,双边平台竞争获得的利润水平与组内网络外部性成正比,与组间网络外部性成反比。同时,双边用户的价格在单平台接入和多平台接入的市场结构下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厂商组内网络外部性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双边市场下电视传媒平台兼并的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双边市场视角研究了电视传媒平台企业兼并及其产生的效应,探讨了电视传媒平台企业的兼并与单边市场内企业兼并的不同之处.研究表明:从平台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电视平台企业的兼并能带来更大的利润;从广告商用户的角度来看,电视平台企业之间的兼并并不会损害广告商的利益,反而降低了广告费,增大了广告量,提高了广告商的利润;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广告量进行比较,在广告商较少的一定条件下,电视平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将低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广告量,存在广告量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14.
网络团购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商业模式,如何满足消费者和商户的需求,合理制定双边价格结构和定价水平已成为团购网站运营企业面临的挑战性问题。本文应用双边市场理论,构建了网络团购双边客户多归属条件下的定价模型,分析了垄断模式和竞争均衡状态下的定价机制,并讨论了网站固定成本、搜索匹配度、服务差异化程度以及交叉网络效应等关键因素变化对网络团购平台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最后,通过拉手网的案例分析佐证了文中提出的定价机制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竞争环境下双边平台效益与竞争优势,讨论了平台企业对双边用户增值服务质量投资竞争决策问题。在考虑三种不同用户归属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双边平台增值服务投资竞争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当双边用户单归属时,无论对平台单边还是双边进行增值服务投资,投资高质量增值服务均是两平台的占优策略。当单边用户多归属时,若对消费者边进行增值服务投资,则投资低质量增值服务为平台的占优策略;若对供应商边或双边进行增值服务投资,则投资高质量增值服务为平台的占优策略。当双边用户多归属时,无论对平台单边还是双边进行增值服务投资,投资低质量增值服务均是两平台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16.
乐琦  樊治平 《管理科学》2012,25(2):112-120
双边匹配决策问题一直是经济管理和计算几何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针对双边主体偏好信息为序值的双边匹配决策问题,提出基于悲观度的新方法,给出具有序值形式信息的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的描述,引入能够反映功利型中介悲观度的满意度和支付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匹配主体对之间的满意度和功利型中介的收益,构建求解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基于隶属函数的加权和方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运用Hungarian法进行求解获得双边匹配方案,通过算例说明给出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悲观度取值不同,运用该方法获得的双边匹配方案也可能会不同,即双边匹配方案能反映不同功利型中介的不同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17.
陈希  樊治平 《管理评论》2012,(1):169-176
近几年来,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双边匹配决策是经济管理研究领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的研究方向。在检索了双边匹配决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筛选、分析与分类,界定了双边匹配决策的概念;回顾了双边匹配决策研究的历史衍变过程;并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的双边匹配决策问题;最后探讨了未来双边匹配决策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8.
考虑稳定匹配条件的双边满意匹配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边匹配问题是指如何在两个不相交的主体集合中依据各主体针对潜在匹配对象给出的偏好信息来确定合适的匹配结果,其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实际背景,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在本文中,针对双边主体给出偏好序值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给出了一种考虑稳定匹配条件的双边满意匹配决策方法。首先给出了双边匹配、稳定匹配和满意匹配的相关概念;然后考虑到稳定匹配条件,并以双边主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构建了多目标双边匹配优化模型;进一步地,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换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并通过求解优化模型来获得最优匹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Due to the growth of the video game industry, the practice of in-game advertising, and the desirable game player demographics, then U.S. Presidential candidate Barack Obama placed early voting advertisements in a series of online sport video games during his 2008 presidential campaig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wareness of these political ads and the attitudes towards the ads when compared to advertisements featuring corporate bran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ere were higher levels of awareness for the political themed advertisements while attitude enhancement was more likely to occur for advertisements which featured corporate brands.  相似文献   

20.
Assembly lines are usually constructed as the last stage of the entire production system and efficiency of an assembly li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a complex production system.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thematically formulate and to provide an insight for modelling the parallel two-sided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problem, where two or more two-sided assembly lines are constructed in parallel to each other. We also propose a new genetic algorithm (GA)-based approach in alternatively to the existing only solution approach in the literature, which is a tabu search algorithm.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formal presentation of the problem as well a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solve the problem with a GA-based approach in the literature.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with an example to explain the procedures of the algorithm. Test problems are solved and promis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Statistical tests are designed to analyse the advantage of line parallelisation in two-sided assembly lines through obtained test results. The response of the overall system to the changes in the cycle times of the parallel lines is also analysed through test problem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