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在业余时间里,以自身为主角,以自娱自教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它具有群众性、业余性、自娱自教性等特点。桂林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大约有下面几种。民间节日里,各族群众聚会在一起,舞龙、舞狮、耍牌灯;端午节的赛龙舟;佳节吉日民族歌手的对歌比赛等等,这是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群众文化实践活动的定义与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实践活动的定义 从文字的意义上来分析,群众实践活动是一种以群众自主参与和开发为主的文化实践活动,不需要过多的管理者,多数是通过群众的想法所促成的活动.当下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群众文化活动逐渐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群众文化在具体实践中的研究,更有利于相关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通常情况下,群众文化志愿者是主动且自愿参与群众文化实践活动,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受众群体服务,推动群众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并承担起志愿文化服务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共樟树市委坚持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强化公仆意识,当好人民公仆”的教育,摆正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点: 一、以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丰富的经验,是我们党力量源泉和胜利的根本保证。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拜人民群众为师,老老实实地学,恭恭敬敬地学。近年来,我们市委一班人,都建立了自己的群众联系点,分别以点上的工人、农民、教员、医务工作者或离退休干部作为自己的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登门求教或请来赐教。同时还经常利用下乡下厂的机  相似文献   

4.
王联斌 《社会科学》2001,3(7):77-80
实践“三个代表” ,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官德”建设上来说 ,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学会尊重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 ,这既是立德的一种境界 ,也是立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种境界的修养方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尊重人民联系人的实际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 ,也是一种价值欲望和要求。尊重人民群众的需要 ,就是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尊重人民群众的价值。既然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那么 ,就应当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地位。尊重群众的…  相似文献   

5.
协商对话是指在一定民主制度下,领导层与被领导层之间,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流意见和看法,以求得理解或一致的一种工作方式.它体现着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一工作方式适用于机关、学校、企业、农村、部队、团体等等.凡有领导与群众的地方都可广泛利用这一形式,解决当前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所以,党的十三大要求我们将这一方式制度化——“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这一制度在各个具体的领域应如何建立?本文仅就我们在高校的体察,对高校协商对话主体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概述我们的看法,也许不无普遍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代表的是先进的文化,传递的是一种崭新"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将推动当地的生产力发展.遗产保护和生产力的发展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符合实际情况,立足于代表人民群众和全社会利益的保护管理新体制,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决定》,抓住了党建工作的根本,反映了党心民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件。 学习贯彻好这一文件,除了要回击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观念更新”旗号下鼓吹“精英政治”,贬低否定党的群众作用的思潮,给党的群众路线以理直气壮的充分肯定外,还要在正本清源上下点功夫。一些党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往往把群众路线仅仅看成一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有害的影响。比如一些同志对脱离群众缺乏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有一种错觉,似乎 离点群众没啥了不起;有些同志对走群众路  相似文献   

8.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活动主体,以自娱自乐为主导动机,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这种重视程度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一些人受旧有观点的影响,出现了重专业文化,轻群众文化的倾向,阻碍着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看得不清,认识不足。为此,本文愿意就群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及其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反腐败的总方针:“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要依靠群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我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真假反腐败的分水岭,是反腐败斗争成败的关键。一、反腐败斗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造成公众利益受损的一种行为。它是以权力为轴心,通过非法手法谋取私利的腐化堕落行为。腐败是以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特征的,反腐败斗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一)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是人  相似文献   

10.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以虚幻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体系,它的发展、演变有其规律性,是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联系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宗教自身需要,也是信教群众要求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环节,宗教活动要有其政策保证和法律保障,要正确引导,按其规律办事,打击邪教,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惠及城乡居民的文化场馆设施相继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广阔空间.新时期,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文化场馆设施、如何搭建新的群众文化平台、如何打造群众文艺品牌,让更多的普通群众感知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成为新的重要课题.以大庆市为例,论述了新时期如何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工农群众和基层干部学习毛主席著作,最大的特点就是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果说这对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常常是一种障碍,那么对工农群众和工农出身的干部来说,几乎就是他们的一种本能。有次我和另外一位同志到一个车间去参加职工的学习讨论会。那次讨论的中心是怎样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对待生产中的困难。发言主要是联系工作条件,也联系到生活方面,从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13.
群众文化是一种特殊而宽泛的文化范畴,它既不是单纯的雅文化,也不是单纯的俗文化,而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亦雅亦俗、雅俗兼备的文化.群众文化的发展虽然受制于一般的文化发展规律如经济基础的制约、政治状况的影响、社会心理的要求以及自身的批判继承、革新创造水平等等,但雅文化的俗化与俗文化的雅化却不能不是其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别值得注意的带规律性的现象.在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的条件下,这一往往被忽视的现象尤其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由人民群众的代表与法院的审判员共同审判案件 ,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把人民群众提到法官的地位 ,分享国家和法律赋予的审判权力 ,是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建立和完善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施中及与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存在一些矛盾 ,难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健全、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民主和法治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应当引起我们…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一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立的文学样式。对联是由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的格律诗脱胎而来的 ,是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是一种纯粹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文学史和文体学应该给对联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好得很”,一种是“糟得很”。这两种态度所以截然不同,根源于两种不同的相对立的世界观、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人类历史上的一切进步事业和革命斗争,都必然表现为一种革命的群众运动。没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直接参加,任何雄谋伟  相似文献   

17.
目前,干部选拔任用有任命制和考决制两种形式,但都存在一些问题,改革任重道远."三票制"是采用差额票决形式选任干部的一种尝试.其特点主要有: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让群众把第一关;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选人用人相统一;着眼于机制创新;着眼于树立好的用人导向."三票制"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 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群众,特别是教育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一项具有伟大意义的战略任务。什么是我们提倡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呢? 理想是世界观的一种反映,是指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观是关于人民群众是谁、如何看待人民群众、怎样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思想认识的理论形态。李大钊基于坚定的人民立场和真挚的人民情怀,以唯物史观为认识工具,以中国实际和中国革命进程为现实基础,以人的平等、自由、富庶为终极价值目标,以"平民主义"为核心范畴,构建起属于马克思主义谱系的人民群众观。在"Democracy"的多种汉译词语中,李大钊主选了"平民主义"。在李大钊的语境中,"平民"一指集合意义上的人民,二指占社会成员或国民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三指平等、自由之民。李大钊"平民"范畴的多义性决定了其"平民主义"意蕴的多维性。以"平民主义"为核心范畴的李大钊人民群众观的思想主张主要有:爱民忧民重民生,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亟需教育、组织和训练,没有妇女的解放就没有人类的解放,知识青年须走与民众相结合的道路等。李大钊是中国近现代之交新型人民群众观的开创者,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群众观是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根本性的部分。在深刻批判和根本翻转以往哲学的群众观的过程中,马克思超越"哲学家的世界"将目光转向"群众的世界",并以此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域。马克思以"群众原则"根本区分了"消灭哲学"的两种方式,以"群众原则"确定了自身哲学的基本走向,以"群众原则"确立了自身哲学的历史原则、实践原则和整体原则的基本规定和现实根基,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通过根本变革"群众的世界"来实现人的解放,必然成为马克思的群众观的基本诉求。"未来哲学"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抽象哲学,而是包含着哲学并把哲学之外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纳入其中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的"科学",其表现为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整体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