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是一个东方传统与西方色彩交融的国度,历史上的越南属汉文化圈,而咖啡文化源自19世纪法国殖民时期,随着时代变迁,渐渐融入了越南本土文化印记。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河内咖啡馆名进行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其深受汉文化影响,但有挣脱汉文化影响的倾向,越南现行文字除了使用方便识记的拉丁拼音文书写外,语音、词汇、语法很大程度仍是受汉语影响,但也保留着本土的特色发音,纯越词和汉越词的交融使其增添了一份细腻和多彩,对咖啡馆别具匠心的命名,无不体现着河内人民丰富的生活方式、细腻的思想感情、积极向上的商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姓氏考释纳兰性德(1655—1685)为清代著名的满洲族文学家、大词人。关于其姓氏,从署名上看,无疑是姓纳兰的,但人们又说其为叶赫那拉(纳喇)的后人。那么,他到底是姓纳兰呢,还是姓那拉?从历史上看,纳喇氏乃金朝女真贵族姓氏。明朝初年,居住在松...  相似文献   

3.
"汉化"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并至今仍存在着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但与古代"汉化"相比,当今人们所说的"汉化"在内涵上已有了很大不同。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阐释了现代"汉化"的内涵,认为与古代"汉化"具有单一汉文化化的特征相比,现代"汉化"具有汉文化、西方文化、当代国家主流文化等多元文化化特征,是一个明显被泛化了的概念,建议慎用这一术语,以防对民族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姓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姓氏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演进嬗变有关 ,而且反映着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上姓氏的变迁 ,可以展现汉族、汉文化发展、壮大的画面 ,探索各民族相互影响、融合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氏族姓氏是一个民族的特有标识,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乾隆初期编纂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强化本部族自我意识,增进民族凝聚力。它是满洲本部族认同的一部"法典",也是确立氏族谱系的依据,其编修亦促进了满洲各族谱、家乘的普遍编修。"钦定"满洲谱系经过多次修订,以达"敬祖收宗"、以备选官、诉讼之据、禁习汉俗,及校补匡正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广西文化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时期。在外来汉学人士的主持、帮助与身体力行下,著书修书活动活跃,并以传播主流封建文化思想为主。本土的著述活动与本土有影响的文化人物的增多,反映了清代的广西受汉文化影响已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7.
满族在入关之后,生活在汉文化的海洋中,受汉族影响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本文旨在说明,即使一直未入关的满族留守群体中,在最不易改变的宗族观念、宗教文化方面,到清代后期受汉族的影响也是至深的。 这可以吉林他塔拉氏为例,进行剖析。他塔拉氏,以其谐音,俗称唐氏,是满洲著姓之一,原居与朝鲜相邻的安楚拉库(今吉林省安图县)地方,清太祖朝随穆坤达(族长)罗屯  相似文献   

8.
氏族姓氏是一个民族的特有标识,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乾隆初期编纂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强化本部族自我意识,增进民族凝聚力.它是满洲本部族认同的一部“法典”,也是确立民族谱系的依据,其编修亦促进了满洲各族谱、家乘的普遍编修.“钦定”满洲谱系经过多次修订,以达“敬祖收宗”、以备选官、诉讼之据、禁习汉俗,及校补匡正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蒙古族命名制度的内在结构具有草原游牧文化的特征,近现代以来,蒙古族命名习俗出现了汉化倾向,这是族群文化融合的结果。当代蒙古族个体身份的自我认同出现了对于空间地域的描述,代替了族群的来源和文化属性。这是自清代以来受汉族移民冲击而导致的文化变迁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历史学与语言学方法对满洲扎拉里氏依克唐阿满文谱单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依克唐阿的真实身份,探讨家谱中爵位的来源,从而讨论乾隆朝到光绪朝东北满洲旗人人名命名的规律、语音音变及其时代性、地域性的特征,提出满语-mboo/-boo,-sa在人名中内涵;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讨论家族子嗣情况,分析清代人口变迁的规律,揭示谱单价值。  相似文献   

11.
锡伯族的文化选择是个历史的过程。锡伯族先祖带着东胡系鲜卑文化一路南迁,先后与契丹、女真、蒙古等进行了文化交流。在清代处于满通古斯文化系统。之后又与俄罗斯、维吾尔、哈萨克文化接触。清末民初迎来了大量吸收汉文化的历史性阶段。  相似文献   

12.
清代安徽进士群体共有150个姓氏,依据拥有进士数量,可以分成进士大姓、进士常见姓、进士小姓和进士稀见姓等四个层次.与清代前中期相较,后期进士群体所涉姓氏数量有下降的趋势,姓氏分布集中度产生弱化倾向.进士姓氏在分散的同时,也具有一种区域集聚的特征.考察和揭示进士群体姓氏分布的基本状态,对进士区域分布的非均衡状态、社会流动频率等科举重要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举行的一种典礼。清代长白山封禅是满族贵族入主中原后 ,在其“天命论”和汉文化双重影响下 ,为表示其政权的合法性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清代的长白山封禅从康熙十五、十六年开始 ,雍正、乾隆时期走向正轨与完善 ,直到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才告停止。清代长白山封禅在其封禅活动中形成了制度的不断完善性、地位的不断变化性、祭祀的民族性等自己的特点。从而清代长白山封禅的文化内涵有了一些自己的特有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丽江纳西族福寿剪纸的构图特征及文化背景的分析,找出它与内地福寿吉祥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它所独具的地域文化特色.文章指出,丽江纳西族福寿剪纸属中国福寿主题纹样,在造型上受内地传统福寿纹样的影响较深,与内地常见的福寿纹样有相似之处,同时它又是在丽江地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的民艺之花,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是汉文化与丽江纳西文化融合之果.  相似文献   

15.
热贡艺术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贡艺术在继承藏传佛教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不仅吸收融合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造像艺术的特长 ,同时也受到汉文化及西夏文化的影响 ,进而形成了独自的艺术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 由于接受汉文化较早,现土家族姓氏与汉族已基本上没有区别了,如该族大姓彭、向、田、冉;覃、马、王、黄;张、白、谢、李;陈、罗、龚、杨;庹、夏、刘、戴;朱、周、尚、汪等,亦是汉族常见之姓.但这些姓氏并非是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与汉民族长期交往、融合的过程中,接受汉族姓氏而得来的.通过对姓氏的考察,不仅可在一定强度上了解土家族接受汉文化影响的时间程序及交往融合的深度,而且也能为.民族研究提供种类不一的材料.姓氏研究实为民族学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土家史研究中,偶遇姓氏问题,为求释难,特对土家姓氏作一溯源演化研究,撰成此文.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地方的命名总有其根据,或依据自然因素,或依据人为因素,一个地名要么反映了该地的自然特征,要么反映了该地的人文特点。涪陵地名的通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建筑物和行政区划为命名依据,专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动植物、姓氏、生产活动、历史故事人物、宗教传说等为命名依据,文章从命名依据中探究了地名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清代文论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文论却鲜有学者问津。系统的清代满族文论不是产生于远离汉文化圈的偏远地带,而是产生于汉文化的合围之中。在清代满族文论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汉族文论的精华,另一方面却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品格,并影响了汉族中心文论的发展,显示出独特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区是“内地的边缘”,其区域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历史上国家权力相对缺失,政治控制方式多元;二是区域资源相对丰富,生计模式多样;三是文化多元交融,既具有较强的非汉特征,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代女子上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女装是我国古代女装发展的巅峰之作,其华美的服饰在我国民族服饰中也独树一帜,清代女子上装更是对现代服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女装款式和清代女装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阐述了清代服饰在我国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的经济、政治、满汉文化的融合对清代女子上装的变革所起的作用,以及清代服饰对我国现代服饰的影响,指出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清代服饰对于现代服饰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