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西方学界有关这一术语的部分定义入手,从中抽取其普遍的要素进行应用性的分析,将这一术语的含义和应用限定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范畴,并通过图式化的说明,就西方国家释义和应用这一术语的情况进行了辨识,以期为该术语在"本土化"(族群)过程中如何理解其含义和怎样把握其应用的边界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治区人口结构与变迁——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对本国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调查以掌握人口动态最主要的手段,普查所形成的数据是我们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的基础信息.本文是对西藏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一个宏观分析,根据普查结果提供的数据对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增减、年龄与性别结构、生育死亡统计、行业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在讨论过程中把2000年普查数据与1990年普查和以前的普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把西藏自治区人口与其他藏区的人口变迁进行了对比,试图在宏观上把握西藏人口变迁的主要走向和基本特点. 数据分析表明从1982年到2000年期间西藏自治区总人口持续增长,但藏族人口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汉族人口规模波动明显.在生育率和死亡率这两个方面,抽样调查和户籍登记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中央政府"援藏项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西藏城镇的暂住流动人口明显增加,将对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客家的内部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让我们对客家概念进行反思.本文通过福建武平县中山镇的军家和客家两个族群的考察,试图说明在客家地区内部对于客家概念的不同解释和变化.通过这种历史的变化,最终形成了我们眼中的客家.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对松花江区域进行一个历史分析,试图找到这个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气质量指数)是一套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本文采用这一体系对通辽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根据2009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本市2009年的大气环境现状及季节变化趋势.其结论为:通辽市空气的主要污染因子为PM10,而且空气质量基本维持在中等水平,对大部分人都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建议敏感性人群应考虑减少运动时间或减小运动量.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发展与观众的满意度有直接关系,要想提升博物馆建设效果,需要将观众体验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对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大数据的分析,针对博物馆观众如何提升体验并持续改善进行了研究。通过记录游客在展厅及博物馆内各个区域的活动时间等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两个过程。人脸识别采用基于特征的方法,从游客进馆开始一直到游客离开为止,记录该游客行走的路线,每个区域的活动时间,最后生成针对该游客的专有数据。大数据分析采用统计的方法,首先提取数据库中的有效记录,继而针对观众的参观行为进行有效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最后为博物馆的展览、发展和管理的指导方向和最终决策提供数据上的支持,从而全面提升观众在博物馆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从实施自然保护政策,并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保护,有利于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整体生态的改善.近年来,社会各界充分关注黄河源头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平衡,对于移民群体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等问题却缺乏足够的关注.本论文侧重从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设立保护区的初衷以及当地政府对生态移民政策的设计思路进行深层探讨.本文尝试以应用人类学的视野来对上述种种现象加以解读,深层分析政策性的生态移民活动对移民群体的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南部的桂黔湘边区是以侗族文化为主体,以民族风情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区域.丰富的景观资源与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使其成为近年来主要的民族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由于旅游产品雷同、区域合作滞后等问题,导致区域旅游难以实现规模的联动发展.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桂黔湘边区民族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这一地区实施共生竞合模式的条件进行分析,认为一体化共生是实施桂黔湘边区旅游竞合的理想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桂黔湘边区一体化共生竞合模式的基本框架与空间布局,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模式的实施措施.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加强桂黔湘民族县域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以实现区域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史研究中,"学术合理性""碎片化""地方性知识"等已成为学术界的集中争议的问题;正确辨析和回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推进区域史研究;区域史研究的学术合理性不容置疑,"碎片化"现象应当避免;地方性知识应正确采用。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内涵以及该战略当中口岸建设的作用之后,分析我国边境口岸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拉格 《西藏研究》2009,(4):18-21
文章通过对历史大背景的分析和珍贵史料的考述,对"卓仓"这一地名的由来进行了探讨,认为"卓仓"这一地名从最初的家族名称演变为一个族群及其区域的名称,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范畴呈现"多型态"表象与"多层次"结构,亟需从跨学科的广义交叉视角出发进行研究.我国西部民族区域在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都复杂多样,为"多型态"研究提供了最理想与最丰富的田野.在上述"广义交叉视角"的透视下,可以探索一种符合新发展观的、凸显区域和民族特色的"多型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饶伟新 《民族研究》2005,(6):92-100
针对目前客家学界认为今日"客家"的名称产生于明清时期,等同于明清文献中的"客佃"、"客籍"这一流行观点,本文以清代以来赣南文献中的"客佃"、"客籍"与"客家"为例,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对这些术语的具体历史语境和历史内涵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清代的"客佃"、"客籍"作为清代移垦过程和户籍制度背景下特定的历史产物,其实是一个与"土著"、"土籍"相对的移民范畴,而今日所谓的"客家",则是在晚清民国以来社会文化变迁和学术发展背景下出现或建构的一个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民系范畴,二者完全属于不同的历史范畴,故而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4.
鞍山地区目前尚存并且能够确认的高句丽山城遗址共有21座,本文重点介绍了鞍山地区高句丽山城的地理分布和遗址保存状况,并对该地区高句丽山城的研究状况以及相关历史地理问题进行了综述.鞍山地区属于辽东半岛的北部区域,从地域上看与辽阳、沈阳地区紧密相连.无疑这些高句丽山城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对辽沈地区的南部构成防御性体系,并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地区、营口地区、丹东地区的高句丽山城形成互依之势,也是高句丽晚期戍守平壤东方的最前沿的军事防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是教育学关注的热点领域,这些年来专家学者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持续不断.本文将对有关该领域近二十年的文献进行二次分析,主要通过对关键词的统计,形成若干数据,对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发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雾霾越来越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治理雾霾也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借助于太阳能智能路灯融入抑尘除霾系统,来自动监测环境、自动喷淋,充分合理地利用太阳能优化道路,清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区际联系理论,从甘、川、青交接区域的背景和地位出发,首先论述了历史上该区域以农牧业初级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以“茶马互市”商贸城镇为特色、以贸易通道为纽带的区际联系;其次,从八个方面集中分析了建国以来该区域区际联系的变化与特点;再次,提出了建立在客观区际联系基础上的开放开发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代汉语方言中被动关系词的多样性初步就其表义进行分类,分为"遭受"义类、"给予"义类、使动延伸类及其他类等四类.其次以"被"字的演变轨迹为参照,从共时的平面上分析这些被动关系词通过演变目前所处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汽轮机凝汽器水侧污垢的形成及危害,对污垢的形成种类及其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并对纽带装置除垢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现代突厥语的语言内部分类模式.该模式基于共时资料,但像以前的模式,它试图整合历时资料.除语音资料外,这一模式还利用了形态学、词汇学和句法学方面的资料.根据历时和地理体因素,对这些特征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相互比较.由此,我们可以划分出突厥语不同层级的内部语组.而且,这些子语组可以有不同的来源.其中的一些语组是由共同的语言特征维系在一起的,在这个群的语言内部它们似乎具有可从一个时间层面传递到另一个时间层面,并构成他们共同的发生学遗传的语言特征.笔者将这类群称为发生学的(子)分支,如鸟古斯语支、克普恰克语语支、布尔加尔突厥语支等.显然,其他突厥语的子语群是由不同分支的语言组成,它们已经形成了新的区域单位,进入区域互动.诸如此类的区域群有西伯利亚突厥语.在文中第二部分,笔者从历史事实和发展的时序关系方面,对发生学分支进入子分支的内部分类过程和区域群的形成及分解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