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松柏 《社科纵横》2008,23(8):9-12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博弈是其焦点;本文通过征地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农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利益博弈中所处的地位,论述了农民处于弱势的原因是由于制度缺乏理性,并从制度理性出发对失地农民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刚 《浙江学刊》2013,(1):151-156
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是指国家对因其合法征地行为而给被征地农民造成之精神损害所进行的救济.在我国构建此种制度的理由,除了包括相应法理依据和法律依据外,还包括目前域外已有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实行精神损害补偿制度的先例等.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方案主要包括:坚持精神抚慰为主、自由平等协商和法官自由裁量等补偿原则;实行给付精神损害补偿金、尽可能复制生活环境和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等补偿方式;以被征土地的使用属性、使用年限、经济价值、被征地农民的文化适应难度和当地生活水平等作为确定精神损害补偿金数额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权利保障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跃秋 《学术交流》2005,(4):126-129
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城市经营项目的发展以及征地行为不规范、现行征地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造成耕地大量被占,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失地后,生活、就业、住房等问题难以解决,其结果是:一方面,农民权利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为此,应结合国内外经验和做法,采取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障失地农民正当权益、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等对策,建立起失地农民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孙守相 《社科纵横》2010,25(5):74-76
解决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意义。失地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其权益保障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在征地安置补偿、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征地程序以及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一部分农民因为国家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面临"农转非"的生存方式转换,产生了就业难、保障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而单纯依赖政府的支持与保障来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并不足够。本文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探讨社会工作者如何以社会工作特有的专业方法和实务技巧介入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和农民集体成员权退出两个维度剖析中国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利益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发现现行征地补偿水平高于农地农用条件下的土地所有权价值;一定程度上讲,农民已经享有了退出集体的权利。征地制度边际创新的优势在于降低改革阻力,但边际创新一旦抛开地价增值规律,很容易激发地方政府及农民产生土地财政幻觉和地价增值幻觉。长远地看,解决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矛盾与冲突的关键,并非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内涵、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等技术环节,需要深刻反思的是土地所有权界定、集体土地用途过度管制等底层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张时飞、唐钧指出,现行的以发放生活费和货币补偿为主要内容的征地安置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尽快予以调整。调整现行征地安置政策是确保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治本之策。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土地一旦被征用,失地农民至少应该获得两个方面的补偿:一是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这是维持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根本出路;二是能够获得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在家庭陷入贫困时,可以得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庇护。这是消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的物质基础。进而言之,  相似文献   

8.
谭国宪 《探求》2003,(6):42-44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在征用土地上与农民有着不同的利益及出发点,导致政府与农民在征地问题上产生矛盾。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土地政策及实施中存在着一些缺陷,被征用土地补偿费用计算不科学,征地补偿费的发放不合理等。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引入市场机制,兼顾政府、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变一次性付征地补偿费为按土地承包期逐年领取(定租);变现金补偿或货币与留用地相结合的补偿方式为多种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行征地补偿法律制度中,征地范围超出公共目的,非公益用地存在范围任意扩大;补偿标准低,补偿款项经常拖欠;征地补偿客体欠缺,征地过程缺乏透明度,农民的参与权和救济权受到限制。原因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内涵不清,集体土地产权虚置;集体土地产权权能残缺,尤其是处分权。制度完善的措施包括明确征地补偿的受偿主体,赋予农民完整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并实现补偿标准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卢君 《社会工作》2011,(14):74-7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原有城市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今迅猛发展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征地被提上日程,失地农民也随之产生。政府在制定关于征地的补偿政策时,采取的是一种后发性战略,不能完全覆盖问题的所有方面。本文运用一个新视角———发展型社会政策,来看待失地农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