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桂湖 《公关世界》2016,(1):124-126
“守之世,谓之工”,匠人通过作品把“道”留在世界上,自利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匠人的地位和作用。
  钱穆先生谈及中外文化,曾说:“中国人对文化二字的概念,常把一个‘道’字来表达”,又说:“西方人讲文明、文化,只讲的人生外相,中国人称此为‘象’,那是表现在外面,人所看得见的,所谓‘形而下’……中国文化看重在‘人’一边,西方文化则看重在‘物’一边。”在中国人的心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在于内心的沟通,而绝不会汲汲然于在外相上去研究和攫取。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讲究与人为善、人天合一,中国的艺术,是人文的艺术,是人心最内在的真诚与自然规律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小文 《当代老年》2007,(10):50-50
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到江南,看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对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问他:“这是什么人?”张答道:“他是个农夫。”乾隆问:“农夫的‘夫’字怎样写?”  相似文献   

3.
长枫 《当代老年》2006,(6):53-53
古时候,有一秀才很自大,目中无人,一次他去省城应试,在路上遇到一个放牛娃问他:“先生,你贵姓?”秀才一听,认为放牛娃还通文墨,不简单,便想出个谜语考考他。秀才说:“要问我的姓,必须猜个谜语: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站中间。”谁知放牛娃一听就猜出秀才姓什么了,但一看秀才酸溜溜的,于是他也出了个谜语回敬秀才:“你也猜猜我的姓:四个高山山靠山,四大名川川套川,四个太阳直环转,四口一家大团圆。”秀才听了,猜了好久,还是猜不出来,只好红着脸走了。读者朋友,您能猜出秀才和放牛娃各姓什么吗?  相似文献   

4.
袁隆平轶事     
谭士珍 《老年人》2008,(8):22-23
袁隆平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研究离不开稻田,他和农民一样在泥里水里劳作,他曾自称:“我也是农民,只是在农民前加上‘知识’二字。”  相似文献   

5.
廖毅 《职业》2003,(7):24-27
没有几个人不会写企业的“企”字,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理解它所蕴含的意义!在一次集团中高层培训会上,南存辉突然问:“企业的企字怎么写?”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后有人小声议论,不就是一“人”一“止”吗?南存辉接着问:“企业的企去掉了上面的人字,变成了什么?”经理们恍然大悟:止!“对,企业的‘企’字,是由‘人’和‘止’组成的,而且‘人’字在上,无‘人’则‘止’。一个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没有人,或者人心涣散,必然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人的工作,重视引进和培育各类优秀人才,尊重他们,善待他们,给他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笑话     
《老年世界》2006,(21):48-48
小南瓜 一个矮胖男生,绰号“南瓜”。一天,他和女友聊天,女友问:“你小时别人也叫你‘南瓜’吗?”’男生立刻回答说:“当然不是,小时他们都叫我‘小南瓜’。”  相似文献   

7.
吾之 《老年世界》2011,(6):36-36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1893年-1988年)晚年谈到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时说:“要说养生,我的经验是‘少吃多动’四个字。”  相似文献   

8.
2008年,对于鲁迅研究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00年前,即1908年,鲁迅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核心思想。90年前,即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一个大发现:从“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史册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慨叹“难见真的人!”这一呼声成为旧中国“铁屋子”的第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9.
文化宫     
《老年人》1997,(7)
“鱼水倩”老师问:”‘有谁能说出‘鱼水情’的意义来吗Y”某同学举手说:‘“我们家住在水产公司宿会。昨天突然停水,JT去电话.还是没有水。后来,我全己送去一篓鱼。不一会儿.水就来了。”邓若侠毛。乓:::.二h球、在球,g『I星球吧’.)爷爷:计!乱1回球模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海地区的流行语汇在五个层次上展开;一是青少年口语。青少年是语汇最为活跃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独有的语汇敏感和求新猎奇心理使其口语中的词汇成分不断翻新,并迅速流行。例如前几年的“不要太……”“帮帮忙”、“野路子”、”‘大兴’”、“执分”,近年的“捣浆糊’“抢跑道”、“躁叽叽”、“修理”等、这同北京口语中“盖”’“份儿”“侃”“派”’‘震”’‘倒”等原出青少年口语是一样的。二是港台用语.受港台经济发达的依托,港台语汇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进入上海流行语汇。例如“买单”、“写字填’、”‘克力架”…  相似文献   

11.
在西点,我作为新生学到的第一课,是来自一位高年级学员冲着我大声训导。他告诉我,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宫,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中学老师在讲解文言虚词“而”字时,对学生说:“这个‘而’字有很多意思,是个多义常用词,不可以随便滥用。”第二天,一个学生写作文,一连错用了许多“而”字,老师很生气,便在作文本上批道:该而不而,不该而而而,而今而后,应而便而,不应而不而。学生看了这段批语,不懂什么意思,忿忿不平地说:“老师一连用了那么多的‘而’字,就是不叫我们用。”  相似文献   

13.
我读曾国藩     
我花两个月时间读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卷首辞云:“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蒋介石对儿子蒋经国说:‘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相似文献   

14.
“三合一”,当何如?姚涤新结识了一位王老头,他是郊区菜农,年近古稀。一天,风雨交加,他又进城来卖菜。我极同情,问:“今天也来了?”他不无伤感地说:“唉,我还在走‘牛运’哩,哪像你走‘狗运’了。’这“牛运”、“狗运”的俚语,说的是“人生三运”:小时候,...  相似文献   

15.
请大夫     
云江 《金色年华》2007,(12):14-14
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  相似文献   

16.
“月”+“月” 我叫孙小月,是市里一所示范性高中的优秀生,跟我交朋友似乎没有那么容易,你得有某种“绝活”,将我震住。所以。当新来的同学姜小月说:“孙小月。姜小月,两个‘月’加起来就是‘朋’,干脆我们结成姐妹,如何?”我还是没有动心。  相似文献   

17.
笑话     
《中国社会导刊》2011,(9):62-62
改广告 马县长家里的“脑白金”堆了很多。“脑白金”不像烟酒那样好处理,自家喝又喝不了,马县长和夫人叫苦不迭,马县长说:“这都是舆论误导啊!要是电视里天天放的那个广告:‘今年我家不收札,收礼只收脑白金’,把‘脑’字拿掉就好了。”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世界》2010,(10):62-62,6
从前有位落第秀才,生活清苦。一天,一位少时同窗完婚,托人捎来四句诗:“自西走到东连停,娥眉月上挂三星。三人同骑无角牛,口上三画一点青。”他猜出是“一心奉请”四字,忙说:“明日就去。”就去邻居家借驴。邻居没说话,只在纸上写:“正月初二,初三,初四……三十。”  相似文献   

19.
笑话     
《中国社会导刊》2011,(15):62-62
自家老爷 有个姓朱的财主,说话最讲忌讳,还爱文绉绉。那天,他叮嘱新来的小猪倌说:“记住我家的规矩:我姓朱,不准你叫我时带‘朱’(猪)字,叫‘老爷’或‘自家老爷’就行了;平时说话要文雅一点儿,不准说粗言俚语。例如,吃饭要说‘用餐’;睡觉要说‘就寝’;  相似文献   

20.
名人名言     
张峰 《老年人》2009,(3):15-15
有个大腹便便的人跟医生讨要减肥妙方。医生告诉他:“非常简单,只需做做摇头说‘不’的运动就行了。”那人不解,医生进而解释说:“就是在你面对满桌子美味佳肴的时候,摇头说声‘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