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师数学专业要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应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数学素养深厚、教育素养全面、教学技能突出的基础教育数学师资。但就当前高师数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状况而言,我们认为远未达到这样的要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失败。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教师专业情意状况不佳、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薄弱等困境。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培养,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强职前教育对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比较滞后的,卡在语文教师脖子上的枷锁还是较为沉重的。语文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还是曲折的。文中,笔者立足现实.以历史的线索来归纳语文教学中教材、教法的发展历程,并且从中总结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特点,笔者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可以说是解释了语文教学中的原则.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是补充教学研究中的空白:另一方面是顺应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学担负着培养未来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是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人文学科被冷落的当下,语文教育学专业也毫不例外地遇到困境。因此,应采取措施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教师讲授为主体的传统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混合教学模式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学内容,稳步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革,突出智慧教育,注重过程性考核,紧紧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已然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师是关键。本文针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做了简单的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在校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指明发展方向,探寻适应新课程的具有人格魅力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雷国红 《职业时空》2008,4(9):22-2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蓬勃开展,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如何培养适合新形势发展的合格思政专业师范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思政专业要想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升竞争力,必须把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加大对思政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习洪杰 《现代交际》2013,(12):122-122,121
为推进音乐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教育部颁布了音乐课标准。新课标对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吉林地区农村音乐教师素质距离新要求差距很大,应通过调整高考知识考核范围及其他具体措施进行调整与补救。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职业时空》2009,5(2):87-87
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专科院校教学改革应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探讨新的教学思路。文章结合幼师语言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阐述了运用“小先生”教学法,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的目的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扩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简单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文中从广度、深度、创造性、灵敏度层面出发,提出了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思维的方法。希望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罗贞与 《现代交际》2013,(12):125-1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其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在中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培养:一是,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语感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元龙 《职业时空》2008,4(9):58-58
高师专科是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新型办学模式,是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高师专科的学制虽增加了,但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学生素质、生源、就业等方面均受到严峻的考验,新课程的实施,更对高师专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就体育学科而言,鉴于高师专科办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改革应借鉴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体现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发展观与考核观。考核作为检验教学的重要手段,应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因此,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体育成绩改革更具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因课程设置较早,变化弹性较大,要求古代文学教学应以改革的精神贯穿教学的始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胡芳 《职业时空》2008,4(10):139-140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教育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教育体制逐步健全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教师的职业素质构成,加强对教师在职培训与在职提高的研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对本专业课程进行诊断,以师范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围绕普通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往中小学和培训机构担任语文教师的产出导向,围绕学生的从教领域,实施诊断式教学法,持续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春燕 《现代交际》2012,(6):149+148
教师专业化日益成为当前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主旋律,其发展对教师教育的改革和走向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改革教师教育,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如何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将提出一些能够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岩 《现代妇女》2013,(10):123-123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详细阐释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汉语言文学是传播我国传统和现代文化的重要工具及方式,是对外交流的手段,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职业院校开设的人文科学,涵盖面广,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包含着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一些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文学理论学习而缺乏实践应用,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完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却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是对毕业生的基本的要求,精湛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精神也是用人单位选择的标准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注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于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在此背景下,分析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良好地展开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夯实学生语文知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而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良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阻碍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对此,明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优化调整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良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综合素质等,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由此看来,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师遇到了诸多的困惑,普遍感到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欠缺。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提升专业素养的新路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