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党政治是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民初,西方政党政治思潮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理论和社会政治学说,而且对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实践和政治发展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及急剧变化的政治风云和较为复杂的阶级关系,政党政治思潮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和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方殖民者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在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客观上,对介绍西方近代文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机体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又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青年"的发生不同于西方。它不是随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而产生的,而是由于民族危亡,在"兴民权"、"开民智"、"维新吾民"的近代启蒙运动中,兴办教育、构建民族新文化的附属产物,这种政治功利的"民权"运动催生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国近代"角色型"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整合过程中的价值选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背景.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文化抵御外来文化强制的历史合理性相交织,必然引起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剧烈与持久.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文化的人格化代表--知识分子就在不断地探索调适中西文化的途径,文化传统主义、文化折衷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就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整合过程中依次发展的三种价值选择模式,也是中国人整合西方文化、建构中国新文化的尝试.近代后期,伴随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王国维、陈寅恪、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超越了这三种价值选择,在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西方文化、建构中国新文化的主张,表现了中国先进人士整合中西文化的理性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5.
无论中国和西方,封建时代的文化都有过悠久的历史。西方近代产生了超迈前古的资本主义文化;而中国却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之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经过长期的革命斗爭,中国迈进到社会主义,消灭了人剝削人的阶级制度。我们现在的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于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否定,但是又必须建立在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已经取得的文化成就之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必须继承、发扬中国固有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必须吸收、引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方向是明确的,我们所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这个社会主义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6.
人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把资产阶级人权绝对化、神圣化,当做“不可逾越”的教条,是违背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发展的辩证法的。近代中国人权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超越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的局限,中国人民才能赢得人权;“超越”是中国人权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人权理论、纲领、摸式等方面,全面超越了资产阶级,赢得了中国人权史上的最高成就,并继续朝着实现充分人权的崇高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7.
<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一种重要刊物,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舆论阵地之一.它对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原因,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前途等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分析,在建设中国近代文化方面做过大量有益的工作.<新民丛报>总结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在此基础上重新整理和研究中国固有的文化资料,创建中国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和提高学术在文化史中的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新民丛报》在中国近代文化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丛报>是中国近代介绍和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刊物,它在中国近代报刊界、教育界和文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推动中国近代文化向前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以后,在我国近代音乐发展中,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利益和要求的新的音乐实践──—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人们对我国近代新式学校所设唱歌课及其有关实践活动的统称。它是民主主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最初成果,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既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西方国家的科学文明,同时也传播了西洋音乐文化,促进了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为我国现代音乐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它的产生是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堂乐歌,作为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时期音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近代中国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是资…  相似文献   

10.
一、传教士与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与中国傍统文化的大崩溃结伴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大冲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种中西文化的大撞击一方面使中国传统文化从主体文化的地位上崩溃下来,从而成为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中国新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源;另一方面,它也使西方文化在输入中国的过程中发生分离和裂变,从而成为觉醒的中国人在创造中国新文化时的又一个不可缺少的文化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一个文化源是使中国新文化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传统的承传者,而后一个文化源则是使中国新文化具有现代性的文化创造的窃火者。然而,无论是承传者还是窃火者,都不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文化名人,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开始认识到图书馆的功能,并积极投身于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大力宣传倡导图书馆功能和作用,身体力行创办各种图书馆,注重图书馆藏书建设发展,积极培养图书馆专门人才,创新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严复(1853—1921年)是我国近代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较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和哲学理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世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视西方的政治体制为"良法美意",借鉴与移植外国宪政文化成为了一股潮流.传教士的译介、驻外使节与留学生的宣传、清末官员出洋宪政考察让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感知并接受了诸如总统制、联邦制和分权制衡原则等一系列美国宪政体制和思想.美国的宪政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的理想模式,其丰富的宪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产生了示范性效应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型知识分子是由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特殊性、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清朝权力结构和统治政策的变化、资产阶级的发展及斗争状况诸因素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由近代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现代中国初期的先进文化。这一先进文化,经历了由前期新文化向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五四"新文化的历史转变,中国共产党正是伴随着这一先进文化的形成发展而产生的。这不仅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现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开始,就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产生的改革思潮与风涌而来的西方文化,对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史学强调经世致用思想,为探索中国的改革之路而积极研究西方各国历史。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变法维新思想高涨,维新派抨击封建史学,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史观初步形成。资产阶级史学虽呈现一时的兴旺,但其本身的局限性无法促进史学的繁荣。“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使史学迈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西商德思想渊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西方古代近代商德思想都存有鲜明区别,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资产阶级伦理道德进化不齐,以致商德思想通异。中国传统的商业伦理道德的思想渊源,比之西方是不完整的,少了近代的资产阶级伦理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文化在冲决封建旧文化的网络中构建、发展新文化。其构建形式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和对西方文化的译介、借鉴和接受,它涉及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建设两大层面。清末民初指甲午战争以后到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适逢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处在民族存亡、保国存种的严重时期。特殊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决定了清末民初的翻译必将肩负着构建中国近代文化的厚重历史使命。译者面对民族存亡择书而译,求救国﹑图自强﹑谋复兴,大力传播西方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创造了新的文本存在形式,增添新思想、新内容,开拓新方法、新境界,极大拓展了近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视野、艺术视野、文学视野、学术视野和政治视野,构建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宪政编查馆在清末立宪中担当了拟订立宪法规的实际工作,是推行完政改革的重要机构。它对推动宪政体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促进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意识在中国的建立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