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瓦舍文化是一种娱乐文化,宋元戏曲是在瓦舍勾栏成熟起来的我国民族形式的戏剧,它必然带有娱乐文化的某些特点。本文主要从喜剧品格和大团圆结局两个方面,观照宋元戏曲的娱乐趣尚。  相似文献   

2.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泉州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兴盛。泉州的宗教文化在这一时期呈现着丰富多彩的局面,不仅外来宗教异常活跃,泉州本地的民间信仰在这一时期也非常兴盛。它们与泉州社会经济和谐繁荣密不可分。本文拟以泉州民间信仰通远王崇拜网络为例,说明宋元时期泉州神缘与商缘的和谐互动,对泉州社会经济的和谐繁荣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俞为民,1951年生,浙江余杭人,中共党员,文学硕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影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戏曲历史及理论专业,导师钱南扬教授。毕业后留校,一直从事古代文学、古代戏曲、小说的教学与研究。俞为民自1980年以来,已出版专著八部,校注、校点古代戏曲、小说12部,发表论文60多篇。俞为民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宋元南戏、明清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上。南戏学是戏曲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宋元南戏的研究中,俞为民主要在三个方面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有关东岳信仰与宋元道教金丹派南宗的关系,学术界鲜有人涉猎。本文依据掌握的文献史料和田野考察资料,拟就白玉蟾金丹派南宗与东岳信仰关系,围绕彭觉非“东庵”与白玉蟾南宗的孕育、南宗传承与东岳信仰、三山天庆观与福州东岳庙的渊源,略作梳理与考察,就道教金丹派南宗研究存在的一些疑点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5.
宋元时期的白莲教对佛教净土信仰的吸纳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在南宋创立时所依傍的是弥陀净土信仰,此外还吸取了天台宗的教义.入元以后,白莲教更多地受到弥勒净土信仰的渗透,逐渐成为民间反叛运动的工具.摩尼教既为白莲教提供了宗教戒律方面的样板,也为其注入了鲜明的叛逆性格.宋元时期的白莲教是一种为下层社会提供信仰和依靠的组织,但从一种纯粹宗教信仰社群转而为下层民众试图用来作为改变世界的法器,其中原因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论宋元南戏的雅俗之变庄克华探讨我国古代文学总体发展的历史源流时,把握好由“雅”向“俗”的历史性转化,对解决古代文学发展的诸多理论问题至关重要。南戏现存作品,是戏曲史上最早的、也是较为完整的戏曲作品,可以代表“俗”文学在发展初期的风貌,因此正确地认识和...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曲论与梁廷楠《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曾推重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说:“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的确,以《宋元戏曲考》为代表的王国维的曲论应当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成就何以取得?研究者大都笼统地复述陈寅恪所下的结论:“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结果,几  相似文献   

8.
观众走进剧场,自然是为了看戏。何谓“戏”?近代学界巨掌王国维先生早先的定义是:“谓台歌舞演故事也”(《戏曲考原》)。在后来的《宋元戏曲考》中,他又对此作了修正。他认为,“戏剧”至少有这样三类:一类是“古剧”,即“宋金以前杂剧院本”;另一类是“今日流传之古剧”,即他所能见到剧本的古剧(主要指金元杂剧);再一类是“后代之戏剧”,即他所处时代流行的戏剧艺术,亦即当代戏曲。请注意该书中这样一段文字:后代之戏剧,必会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显然,从“谓台歌舞…  相似文献   

9.
陈建森 《学术研究》2012,(5):139-146
演述时空是戏曲剧场存在的基本形式。宋元戏曲的"演述时空"是演述者与观众在剧情内外展开交流互动的场域,主要包含剧场的现实生活域、审美游戏域、剧情虚构域和跨域四种基本形式。戏曲演述者身份的转换即意味着剧场主体间交流语境的转换,而剧场主体间交流语境的转换亦即意味着剧场演述时空的转换。宋元戏曲的演述时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演述时空与演员、行当、剧中人和观众之间的交流语境同在;二是演述时空随着剧场交流语境的潜换而变换,随着剧场交流语境的消失而消逝。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1877—1927)在1912年写的《宋元戏曲考》序文中,首先提出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他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氏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意在推崇元曲。在《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中,王氏称“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王氏正是有感于元曲“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