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藏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民族自治区。藏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勇敢,在历史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开发了西藏高原,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过去反动农奴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旧西藏的经济和文化长期处于极端  相似文献   

2.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分布在占我国陆地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上。据1979年的人口统计,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个省区的藏族约为3,455,700多人,生息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为163万人。解放前,各地藏族分别处在封建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本文着重论述民主改革前西藏藏族的婚姻与家庭。 民主改革前,西藏藏族处于落后的、野蛮的封建领主庄园制社会发展阶段。那时候,西藏的农奴主阶级,包括地方封建政权、寺庙、贵族以及他们的代理人,只占总人口的5%。  相似文献   

3.
旧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特点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农奴主阶级依靠封建专制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对农奴的人身进行控制,进而对西藏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人权首先是应有人身自由,但在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下,农奴主随意剥削、奴役和支配农奴人身,甚至连同土地一起转让、赠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说明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间红军长征经过了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这是环境最恶劣,战斗最激烈的地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中国战典(下卷)》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相似文献   

5.
日喀則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向有“西藏粮倉”之称。但是过去,居住在这里的二十二万多藏族人民,和西藏其他地方的人民一样,終年劳动,却不得温飽。他們分別隶屬于三大农奴主,毫无人身自由。农奴主对待他們不仅可以任意进行榨取剝削,而且可以任意处以各种酷刑。农奴主的鳥拉差役,据統計有三百二十五种之多。农奴們每年都要把收获物的70-80%繳給領主享用,而自己不得不依靠要飯,借債度日。广大劳动群众世世代代呻吟在飢餓線上,掙扎在死亡的边緣。解放九年来,特別是去年以来,在党的領导下,日喀則地区已經發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在1958年以前,尽管西藏上層反动集团百般阻撓、破坏,但我們同广大劳动群众一起,和爱国进步的上層人士一起,根据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議,在發展日喀則地区經济、文化等建設事业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績,为了發展生产,發放了多次无息农牧业貸款,水利貸款、  相似文献   

6.
8月28日阿坝藏族自治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8月30日下午,笔者就有关问题走访了州长王雨顺(藏族)。王州长正忙着下基层检查布署全州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阿坝州森林资源分布图。他仔细地指着图上说,阿坝州是长江两...  相似文献   

7.
“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21世纪 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中国藏区是由卫藏(西藏自治区)、康巴(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州、云南迪庆州等)和安多(青海藏区、甘肃藏区和四川阿坝州等)三大藏语方言区构成的。安多藏区是中国藏  相似文献   

8.
1963年元旦,是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成立的十周年纪念日。十年来,阿坝藏族自治州在上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完成了民主改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这深刻巨变的十年间,阿坝地  相似文献   

9.
沈茂英 《西藏研究》2023,(3):147-158+164
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正在加速,民族地区也不例外且呈现为典型的“未富先老”样态。阿坝州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在2010年“六普”时就已迈入老龄社会,2020年“七普”时老龄化社会特征更加明显。阿坝州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加,老龄化进程城乡不同步、市县有差异、县城偏低、乡镇极化、性别差异明显”等特征。独特的生态屏障地位、复杂多元的地形地貌、超低的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偏低的财政自给水平、老龄人口的高比例文盲与带病生存、家庭主导的居住形态与供养支持,构成了阿坝州人口老龄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家庭文化支持模式。因此,应对阿坝州人口老龄化的重点包括:前置人口老龄化应对举措、推动分市(县)分乡(镇)的养老设施建设、完善家庭供养支持制度、开发灵性资本养老互助功能、发展乡村为老适老服务经济、储备养老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改革前四川藏传佛教的寺庙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至本世纪50年代中期,四川藏区和国内其它藏族聚居区一样,仍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初期,大部份地区虽然已经实行封建领主制,但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奴隶制的残余。当时的藏传佛教寺庙,以地租、高利贷、差税、经商、代牧牲畜、化缘、收取布施、吃绝业等多种方式剥削广大农奴,形成了资本雄厚、规模可观的寺庙经济。这种寺庙经济与汉区佛教寺庙经济有显著的区别,其性质实际上是极少数上层僧侣操纵的一种特殊的农奴制经济。寺庙,是以神权的外衣包裹着的农奴主经济实体,具有典型的阶级压迫、剥削的特征。在社会封闭、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缓慢…  相似文献   

11.
藏药资源及其研究、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地域范围 有史以来青藏高原就是藏族先民聚居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族人民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动、植、矿物作为防治疾病的物质,在自身筛选中积累了本民族的有效药物——藏药。因此青藏高原是藏医药学发生发展的摇篮。几千年来虽然经过无数次民族(种族)和地域的变迁,但延续至今其地域范围仍包括青海、西藏、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甘孜两州、云南迪庆州,即自然地理单元的青藏高原。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2.
增林 《中国民族》2010,(4):30-30
见到郑晓幸代表,是在全国“两会”紧张的会议间隙。四川省是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省内的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等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十分重要。说起四川藏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情况,郑晓幸代表却不无忧虑:全省藏区尚有22个县图书馆无机构无馆舍无编制,578个乡镇中有508个无综合文化站,4083个行政村中有3983个村无文化活动室,群众“看书难”、“看戏难”、“文化鉴赏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其发展水平与藏区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阿坝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总面积八万三千多平方公里。首府驻马尔康,全州有72万多人,藏族占42.2%。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就在这个州内。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边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山河壮丽,物产丰饶。州内出产玉米、小  相似文献   

14.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主要的藏族聚居区,全国惟一和最大的羌族聚居区。在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藏、羌、回、汉等23个民族,现有人口85万。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2.3%,羌族占17.7%,回族占3.2%,汉族占26.7%,其它少数民族占0.1%。建州50年来,全州先后召开了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有421名先进个人和204个先进集体分别受到国务院、省、州的表彰。涌现出了“模范人民武装干部”扎江、“抢险救民模范班”阿坝武警六中队七班和先后受到国务院、省两次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壤塘县人武部等。为促进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州…  相似文献   

15.
一、封建领主占有土地的情况西藏社会现在尚保存着一种世界上最黑暗、反动、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度,它吮干了西藏劳动人民的血汗,阻碍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西藏所有的土地都掌握在地方政府、贵族、寺院三大封建领主手中。他们三者共同构成西藏的农奴主阶级。原西藏地方政府对所有土地享有最高的权利,它可将土地分封或租佃给贵族、寺院,又可因某种原因而没收他们的士地。地方政府并规定,任何一块土地(包括山、水、草地、森林等),都须向地方政府支差或交  相似文献   

16.
当今少数民族艺术凭借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伴随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财政不足等一系列原因而使得保护机制缺失,又由于年轻一代对现代流行音乐的青睐、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日趋面临尴尬的境地。文章通过阐述四川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意义,分析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对强化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等级制度,是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农奴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农奴主对广大农奴进行统治、剥削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级制度的这种作用,也通过各等级的婚姻关系反映出来。农奴主和农奴实行阶级内婚,同一阶级的不同等级也原则上都在本等级内部通婚,实行等级世袭;等级间通婚要受到种种阻碍和限制。等级内婚的这种状况,是由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决定的,成为农奴主对广大农奴进行统治、剥削不可缺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庆  赵晴 《西藏研究》2007,(2):103-106
川西藏区地处四川省西部,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区域成为藏、汉、羌、彝等民族的聚居地,成为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交汇之地。生活在这里的个体,特别是承担着振兴民族教育事业的各位藏族中小学校长们,在面对相对艰苦的自然环境、相对贫乏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面对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过程中,在个体心理控制源上表现出怎样的特征呢?作者采用罗特(Rotter.J.B)编制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126名来自四川省甘孜、阿坝和凉山地区的藏族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该地区藏族中小学校长的心理控制源在总体上倾向于内控性;2、其内控性在性别、年龄、学校所在地这三个因素上差异不显著;3、被测试的藏族中小学校长们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四川藏族人民为反抗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清廷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反抗本民族封建农奴主的压迫剥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这些斗争是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示了藏族人民和我国其它各民族一样,"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藏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支藏族工人队伍已在西藏高原上成长起来。那些曾经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备受折磨的打阿(?)(即打土)的小工,为三大领主支差赶马帮的农奴,还有那被农奴主咒骂为“黑骨头”的、地位最卑贱的铁匠,如今却成了建筑工人、汽车司机和电工机械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尖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