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消费的"她时代"已经来临,女性引领消费风潮正逐渐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女性的消费影响力日益凸显。从概念和内涵出发对女性消费影响力进行解读,了解女性消费力提升所带来的影响力变化,重新认识和客观评价女性消费在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传媒叙事中的时尚消费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尚消费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社会下,媒介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力图制造、满足受众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欲望,媒介叙事已被置入到了时尚消费生产流通的整个环节。目前,关于时尚消费的探究大多是以一种纯粹的大众文化的角度切入,而缺乏对时尚意识以及以符号为形式的传媒叙事方式的深入研究。传媒叙事是如何嵌入并作用于当代时尚消费的呢?可以从传媒叙事方式入手,以符号逻辑、图像文化、身体美学为外延,展开对传媒叙事中时尚消费的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女性文学创作新潮流中,林白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以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然而她笔下一个个女性形象的悲凉结局却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意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与困惑.  相似文献   

4.
因千百年的积习以及为了满足商业和消费文化的需求,大众传播媒介不同程度地传播着对女性陈规定型和贬抑等方面的内容,销蚀或遮蔽着女性主体意识。如何读解媒介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尽可能减少媒介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消解,本文在探寻媒介遮蔽女性主体意识的方式与根由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女性良好的媒介素养,树立社会性别观念是女性超越社会和自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蒋建梅 《学术界》2015,(1):170-175,325
消费社会阶段,身体成为个人的社会资本和身份建构的基础。女性身体是孕育生命的载体、男性阿尼玛原型和性欲望对象,由于女性的消费主体性、不均衡的社会性别权力,男性权力与社会消费资本、技术合谋,建构女性身体神话。女性身体神话体现为技术层面上的数据化、碎片化、图像化以及理想化,消费资本介入女性身体形象的生产,借助各种媒介和技术生产女性身体神话,规训女性身体,以达成自身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6.
女性是带领追逐时尚变化与时髦流行的时尚者,在宋代也不例外.宋代女性在服装消费、饰品消费、鲜花消费、化妆品消费、香药消费以及出游消费等方面均表现出对时尚与新奇的强烈追求.这一趋势表现出了由皇宫贵族走向民间,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时尚潮流系由青楼妓女引领的导向.女性时尚消费对拉动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及特定生产、流通体制的形成发挥了最原始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女性"一词的产生,代表着对女性独立和男女平等的追求.文学中的女性是时代的缩影,体现着时代特征,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女性角色的文学价值是无可取代的,本文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征、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和主体性建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四个角度对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与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摘要]城市女性作为家庭收入的实际支配者,她们的消费观念引导着城市家庭消费不断地变化,商品市场也在围绕着女性消费主体不断地变化。探讨女性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将会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社会商品市场的变革和发展。在中国不断扩大内需的前提下,女性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商家的角逐对象。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及其社会性别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从来都不在文化之外,特别是女性身体,它是承载社会、文化信息的工具.消费文化作为规训身体的话语,使得女性身体的呈现更加"多样"和"复杂",其形式包括作为消费的身体和身体消费.消费文化一方面回应着传统的社会性别体制对女性身体的呈现要求,一方面又遵循资本的逻辑,将女性身体的审美价值和交换价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仍然也只是在缝隙中滋生.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作品中表现的女性意识对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使女性意识的发展实现了两次突破.她最先把"性爱"引入女性文学,以自觉的性别意识建立起自己作为女性审视世界的独特方式和角度;她自觉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女性话语的抒写,进行女性主义文本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审美出现向传统回归,而由于媒介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进入消费时代,这种女性审美观念的异化带来的影响也更为广泛.文章以为,重建平等的性别审美观念,必须协调、平衡现实存在的各种冲突,建立平等的性别审美关系的媒介环境,对现代女性形象进行准确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创作中女性形象独特性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堪称"英国文坛常青树"的多丽丝·莱辛以其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作品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对女性形象刻画的深度和广度上,多丽丝·莱辛在20世纪英国女性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她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个没有国界、没有种族区分、没有阶级差异和时间局限的独特而开放的女性世界,她们卓尔不群地站立在古往今来的妇女画廊中;她创作中的独特女性形象扎根于20世纪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她坚持用"自己细微的声音"辩证地表述着作家本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创作使命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国虽然在客观现实上还没有进入消费社会,但一个由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所建构起来的消费社会图景,已经成为一种超现实的存在。消费文学表征为:消遣娱乐成为消费社会文学审美的主要趋向、文学商品性质过度增长以及文学作为艺术同日常生活界限的消失。文学的精神审美性呈现出大面积崩溃的症候。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消费社会,女性身体消费被大众媒体、时尚和产业运作所推动而迅速扩张,从私人领域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具有了明显的符号价值和区分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而身处其中的个体也会面临和应对各种组合与选择的可能性。身体消费成为一种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于档 《晋阳学刊》2008,(5):112-115
新时期女性散文是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最为成功的部分之一,也是诸种文体中女性主义意识表达最为直接的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女性主义意识的拓展,主要是从女性的自我处境表达、自我确认、自我反省三个方向展开的,具有女性意识的先进性。但近十年来,消费文化的泛滥成为影响女性散文进一步发展的负因素,散文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有消退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康梅钧 《学术界》2007,(4):87-92
由于市场经济的渗透,传媒文化领域中的消费文化日益增长,并强烈影响着社会整体文化的诸多方面.传媒消费文化对社会文化基础性意义上的改变,使文学生产者与传播者都卷入到这样的文化场景,文学内容与文学审美的方式等随传媒消费文化的不断发展,悄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传媒消费文化重塑了"身体神话",打造了娱乐化审美趣味.文学生产的价值取向与传媒消费文化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孙翠玉 《北方论丛》2007,(5):129-132
在布西亚的消费社会思想内蕴涵的女权主义思想,是通过"女性范例"得到表述的。作为消费社会的规训手段,女性范例的意识形态性在女性关于自身的认识与消费中表现出来。总体说来布西亚的女权主义思想是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媒介消费在1980年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农村地区的媒介消费水平整体较低,但媒介消费观念在悄然变化;城镇媒介消费则与传统发生断裂,城镇居民对西方媒介消费文化有着较为强烈的向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城乡媒介消费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传媒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形态,对民众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但传媒消费主义的泛滥却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孟庆丽 《理论界》2009,(6):155-156
元代是女性伦理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元杂剧是其重要载体.这种伦理意识又集中地体现在婚恋意识之中.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强烈的对"一见钟情"的追求,实现了从"贞节烈妇"到"红颜知己"的升华,表露出了对门第观念的轻蔑,并从"休妻"的无情超越到了"休夫"的无惧.成为中国古代女性伦理意识自觉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景慧 《船山学刊》2004,(3):150-152
大众传媒对现代女性发展存在双重影响 :一方面传媒通过建立开放的对话平台还女性以言说的权利 ,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女性的权益 ,消弱性别差异导致的鸿沟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媒介的高技术化和工具化有可能导致女性新一轮的边缘化 ,并使其重新沦为“男性中心意识”欲望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