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论同源跨国民族问题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文化在新兴的民族国家形成 ,使民族主义变成了越来越强烈的文化力量 ,跨国民族问题的根源中 ,文化的成分不容低估。我们主张实行多元文化共存的政策 ,加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减少摩擦 ,避免冲突 ,求同存异 ,努力实行文化自觉 ,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和确立“和而不同”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 ,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赫尔德是18世纪后期德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文化民族主义之父"。其思想中的民粹主义、表现主义、多元主义和民族归属等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传统。从著名思想家伯林对赫尔德的论述入手,可以系统地看到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背景、核心观念、基本逻辑、文学意义等问题,尤其是赫尔德与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历史主义、多元主义思想与相对主义观念之间的差异,同时警惕其思想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历史上出现过四次大的移民高潮,移民的到来改变了加拿大原有的民族结构,造成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加拿大民族文化政策经历由盎格鲁一致论、熔炉论、文化多元主义到多元文化主义发展的历史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当比较集中的文化全球化讨论热潮即将落下帷幕,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存在现状及发展态势,学界逐渐对这一问题得出结论,文化全球化并非是指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界限,且整合了各民族文化特性而产生的一种凌架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单一独立并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形式,也并非主张以西方文化来主宰和主导世界文化发展的全球文化西方化,而是由经济全球化过程所决定的、以文化传播技术为媒介的、多元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从单一民族国家逐渐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多元民族与多元文化国家。为迎合多元民族文化社会的形成,日本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中央政府配合地方政府参与其中的方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对日本有效地处理多元文化之间产生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观上也促进了日本多元文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日本的多元文化政策也回避了对有关外国人政治与经济权利改善、制度保障与法律支持的提供等诸多问题的面对与讨论。总体来讲,日本多元文化主义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和美国都是世界上典型的移民国家,20世纪7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在两国悄然涌现。从其缘起、实践和影响来看,两国多元文化主义既有相同和差异之处,也有相互影响的地方。多元文化主义对多民族、多文化国家处理一国内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提供了一种典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经历了三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发展阶段,其思想渊源来自西方进化论、自由平等观念以及改良派关于民族与国家的理论探索和中国传统的民族平等观念等。孙中山民族主义学术价值在于:它立足于建立真正意义的具有国民认同特质的民族国家,兼有强调民权论的政治民族主义和包含中华文化自信心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扩展不能导致文化民族主义的废弃,甚至在事实上反而导致了文化民族主义影响力的增强。文化民族主义具有其存在价值,文化民族主义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强调和对民族文化自我认同意识的维持及强化创新,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谋求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和强大,并最终对世界人类文明有所贡献。加强民族主义的文化反思,塑造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对文化自觉的提倡很容易理解为一种对文化民族主义的崇尚.在厘清“文化民族主义”与“民族文化自觉”两个概念的基础上,从文化立场、表现形态、思想旨趣三个方面辨识两者的异同,旨在探讨如何引导当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走向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国家。多元文化形成过程既造就了加拿大文化丰富的多样性未来,同时也产生了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20世纪60年代,随着魁北克独特性的消失和民族主义的高涨,魁北克走上了脱离联邦的道路。为维护民族间的和谐与国家的统一,加拿大政府宣布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1.
作为某种复杂的、多元的动态时空场域,中国传统社会末期的晚清向来就不是单一历史事件的时空再现,而是一个充斥着诸多矛盾与问题的"大染缸"。晚清文化民族主义常常伴随着晚清政治民族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的"幽灵",在西学与传统之间艰难地游走;晚清士人在一种变动的社会情境与文化语境中,以"世变"为主线,不断地营造与修正自身的心理态势;而"现代性"话语的介入又将晚清时期的诸多问题推向了历史的前台,同时彰显出"晚清"这一时间概念多元的价值取向与多维的阐释向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建构论与"族群—象征"论是西方两种重要的民族主义理论,二者在主观认同与客观历史、现代性与地方能动性之间形成了张力。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历史传统场景下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撒拉族族源传说口述文本,动态地呈现撒拉族在挤压、推拉的民族关系格局中不断形塑自身的过程,揭示策略性的文化建构如何延续民族社会,并进一步说明文化机制对民族生存的独特柔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化民族主义浪潮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代文化民族主义的类型、表现、特点与实质作了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当代文化民族主义潮流客观上维持了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态势,但随着全球性问题的不断涌现、各民族终将认识到必须放弃民族狭隘性,开放文化,在多样的民族文化基础上构建多元共容的新文化。伴...  相似文献   

14.
《午夜之子》中有多种殖民文化意象无不与当时印度所处的历史与文化,经济与政治,民族与宗教等境况息息相关。拉什迪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在《午夜之子》中各种殖民文化意象隐喻的运用也体现了他希望世界各个民族和平共处,各种文化之间能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民族国家的国际参与形式和多元文化生态提示着当下“全球化”态势下的世界真实,表现出普遍与特殊的焦虑。以自由民族主义为政治认同建构起来的共同体,既保持社会的公共价值和普世要求,维护个人自决,以及不同文化和谐共生及其自由发展;同时又强调民族的自决权利,明确有着自身历史与文化传统、疆域边界的政治共同体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能力及个性在明确的政治社会(民族国家)中的最大发挥和发展。自由民族主义为“全球化”图景下文化多元的理想,贡献了一个希望。  相似文献   

16.
彝族地区现存的丧葬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但经济全球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其丧葬文化造成了巨大的 冲击,民族地区群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传统与现代的对抗,在思想上也出现了迷惘与焦虑,如何让少数民族祭祀文化朝向更理 性的状态发展,这一问题引人深思。文化相对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历史特殊论。以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探讨彝族丧 葬活动的发展路径,主张以理性的目光看待彝族丧葬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并对其建立理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标志,也是同一民族内部联系的纽带。独特的生产和生活实践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类型。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这种既有"东学西传"又有"西学东渐"的民族文化交融绵延一千多年,更迭频繁、波澜壮阔堪称人类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独特的地理环境、多元的文化碰撞交汇是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基础。正是由于走廊内各民族文化之间各种形式的碰撞、互动和交融,才谱写出河西走廊丰富多彩、多元共生、兼容并包的民族文化壮丽画卷,河西走廊也因此而成为我国历时最久、规模最大、文化积淀最深的"民族走廊",彰显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政治文化与国际政治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化只为国际政治活动提供背景支撑与活动舞台。在政治文化与国际政治之间,政治文化既不是国际政治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两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在全球化条件下,我们要提倡多元文化共存,反对文化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民族同化,民族国家的建构上存有分歧,自由主义对民族国家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其所构建的民族国家力求国家与民族的重合,其实质是一种民族同化政策,多元文化主义对这种民族同化政策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并提出尊重民族特性,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主张。从同化到共存,本文对多元文化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民族建构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梁启超与梁漱溟以儒生的忧世情怀和担道意识,衍生出对民族前途和文化走向的深情关怀。随着国内外形势和自身认识的变化,他们的民族主义也相应地改变,从政治上的诉求到文化上的救赎,文化民族主义成为他们拯救苦难中国的最终归宿。对他们的文化民族主义进行初步的比较,可以更好厘清那一代知识分子对危机四伏的中国的忧患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