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欢 《探求》2006,(6):69-71,44
赵岐是汉代注《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历代注《孟》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其作《孟子章句》有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的思想动因,由此导致了《孟子章句》的训释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本文试结合《孟子章句》本书、《后汉书》赵岐本传及汉代大的时代背景等内容对此进行分析,也应合了孟子“知人论世”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杨贺 《阅江学刊》2012,(6):142-145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李唐诸王之孙。其生卒年难于确考,主要生活于晚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时期。李洞现存168首诗歌,值得怀疑的6首作品是《山泉》、《吊草堂禅师》、《寓言》、《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绣岭宫词》、《中秋月》。其中,《山泉》为李洞所作,《吊草堂禅师》为刘得仁所作,《寓言》为唐代女冠诗人元淳之作,《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为许浑之作,《中秋月》为廖凝所作,《绣岭宫词》作者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3.
鲁霞 《日本研究》2004,2(4):73-78
吉田松阴 (1830— 185 9)名矩方 ,号松阴 ,出生于日本长州藩下级武士之家 ,是日本幕末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维新志士。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儒学尤其是孟子的学说对他的思想乃至整个人生 ,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以他对《孟子》一书的讲解和由此而作的《讲孟札记》为核心 ,论述 19世纪中叶在日本面临民族危机的关头吉田松阴如何从孟子的人性善入手 ,将忠、诚、孝学说融入到日本的传统思想中 ,如何以儒学观念为媒介来把握日本 ,观察世界 ,唤醒民众。  一、《孟子》对吉田松阴的影响  儒学自公元 5世纪传到日本以来 ,一直对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4.
叶辉 《唐都学刊》2000,16(4):76-79
《草堂诗余》是一部南宋人编辑的词总集,它繁盛流行于明代,对明代词坛影响深远。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草堂诗余》在明代的繁盛流行情况,并从明人对词的音乐体性及抒情特质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明人广泛接受《草堂诗余》的积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武砺兴 《社科纵横》2002,17(1):56-56
孔子乃万世师表 ,其生卒时间不可不详。现今通行的说法是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 ,卒于公元前四七九年。 (见王力《古代汉语》、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杨伯峻《论语译注》说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 (《公羊传》和《谷梁传》) ,即公元前五五一年 ) ,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史记·孔子世家》) ,相差仅一年。前人为此打了许多笔墨官司 ,实在不必。死于鲁哀公十六年 ,即公元前四七九年。终年实七十二岁。”关于孔子生卒时间 ,公羊高《公羊传》载 :“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 ,孔子生。”谷梁赤《谷梁传》载 …  相似文献   

6.
明人阅读、接受《山海经》的历史情况,具备提炼问题并进行断代研究的学术价值.《山海经》文本在明代得以广泛传播,明人进入阅读《山海经》的普及化时代;《山海经》的学术价值在明代得以重新树立,通过"夏鼎说"等问题的申说、论争,明人彰显出治《山海经》之学的高度自信.明代的阅读风气与学术流变互为表里,更易了人们接受《山海经》的传统认知,以"古文奇书"为接受预期的认知形态,尤其是对"奇"的标举,促生出诸如"史部""子部"的属性转变等学术问题.明人接受《山海经》的历史全景,描绘出"明人"这一学术群体在学术史上的独特性情与地位.  相似文献   

7.
易庸学合论     
语(《论语》)孟(《孟子》)荀(《荀子》)之外,易(《易传》)庸(《中庸》)学(《大学》)无疑是原始儒学最重要的经典。论儒学,固然当回溯语孟荀,但若忽略易庸学,则似乎亦很难完整地把握儒家思想的构架与脉络。从总体看,易庸学既体现了相近的儒学传统,又分别从形上本体与价值根据,极高明与道中庸,以及止于至善与个体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儒家的深层内涵,从而使儒学(包括儒家价值体系)进一步趋于完备和定型,作为儒家思想的历史源头之一,易庸学不仅制约了儒家的尔后演进,而且在更广的层面影响着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维卒年王说质疑——与王辉斌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卒于上元二年(675)七月,已属学界定谳。但王辉斌《王维生卒年陈说质疑》对其提出若干质疑。本文对其所持理由予以逐一反驳,认为王维卒年不误。并对高适刺蜀问题进行简要考辨。  相似文献   

9.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1,(10):28-29
在中国古代画家中,吴道子的级别够高的了:《唐朝名画录》誉为本朝第一,列神品之上;后世画论,尊其为百代画圣。然则这样高级别、广影响的画圣,生卒年却于史无考!画圣如此,又遑论其他的画家以及大大小小的书家、篆刻家、雕塑家、建筑家?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6):120-122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源自于二者不同的发展历程,这一点在中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镜花缘》是我国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作品,其内容以《山海经》为框架,通过主人公唐敖、林之洋等人的出海游历经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格列佛游记》则是爱尔兰小说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作品,在西方该书被称为讽刺小说的经典,小说通过外科医生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等国家的游历经历,表达作者对社会的讽刺。两本书创作的年代相近,内容也均以出海游历为主,通过两张本书的比较,可以总结中西方文化上的几点差异。  相似文献   

11.
张波 《唐都学刊》2009,25(2):92-94
吕大临是关学研究中的重要人物。通过甄别当前学界关于吕大临生卒年的各种异说,可以得出吕大临生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卒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并结合史料对《伊洛渊源录》卷八关于吕大临的《祭文》之作者作出合乎逻辑的考辨。  相似文献   

12.
郑晓《今言》一书,是一部重要的明代史料笔记。清初编纂《明史》时为郑晓立了传,但只说他是浙江海盐县人,未记载他的生卒年。《海盐县图经·郑晓传》中也同样没有记载。迄今为止,在有关郑晓的论著中,未见有人言及他的生卒年。是否由于缺少史料而无法查考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最近细读《今言》,从中发现了有关郑晓生卒年的线索,撰此短文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3.
回顾80年代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曾相继出现两次高潮,即“《红楼梦》热”与“《金瓶梅》热”。进入90年代,“红学”有所降温,而“金学”正方兴未艾。但“金学”研究同样也面临着“降温”的考验,诸如不严肃的主观推断、无价值的繁锁考证。这种形势表明,古典小说研究,呼唤着科学的“红学”与“金学”。最近,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了李时人同志的学术新著《金瓶梅新论》(责任编辑雷群明),该书收集了作者自1983年以来发表的有关《金瓶梅》研究的一系列文章。从文章所囊括的内容看,凡时代背景、思想艺术、人物形象及作者、版本考证均有涉及,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通观整部著作,有两点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一是作者善于从思想流变、文化背景的角度,对纷繁复杂的作品作整体观照;二是作者对于考据的态度十分严谨,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使这部著作颇具学术分量。  相似文献   

14.
象山心学与阳明心学通常都被视为“孟子学”,但二者却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从陆王接受和进入“孟子学”的进路上来看,象山的进路简易直截,即通过读《孟子》而自得于心;阳明的进路则较为曲折,阳明主要是在与朱子“格物”之学的长期对话中,在龙场引入《孟子》的“良知”重新诠释《大学》“格物致知”之后开始进入“孟子学”的。其次,从陆王对于孟子的态度来看,象山对孟子极为推崇,并态度鲜明地以孟子的继承者自居;阳明则从未自称其学为“孟子学”,并且相较于《孟子》更重视《大学》。  相似文献   

15.
明史《国榷》作者谈迁,浙江海宁人,生卒年月,历来有不同说法。吴晗和《辞海》都认为谈迁生于一五九三年,即明万历二十一年。(《灯下集》、《辞海》1979年版)。根据是谈迁自撰《六十自寿序》一文中写道:“癸已(一六五三年)十月癸亥朔,癸酉(十一日)抵长安(北京)。明日为揽揆之辰,周一甲子矣。”(《北游录》纪文)由一六五三年往上推六十年,当生于一五九三年。但是,这里的“周一甲子”说的是“虚岁”,而不是“周岁”。因此,谈迁出生应在一五九四年的农历十月十二日。在他的《枣林诗集》(北京图书馆手抄本)中有一首《张都督深之诞日同予甲午生赠赋》,谈迁在诗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与西班牙的交流始于16世纪,西班牙当时是通过其殖民地菲律宾向日本宣传基督教,1949年7月,西班牙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到达鹿儿岛,然后在平户、山口、京都等地传播基督教,获“东洋使徒”之誉。基督教在日本遭禁期间,西方书籍不可在日本流传。江户幕府的管制有所放松后,德川家族的葵文库中有了法文版的《堂吉诃德》,当时的文库管理员并不晓此书作者是西班牙人塞万提斯。明治初期启蒙思想家中村正直译《西国立志篇》介绍西欧文学时,涉及了塞万提斯。1887年,《堂吉诃德》以《钝喜奇行传》的书名引介到日本。《堂吉诃德》的标准日译本于1915…  相似文献   

17.
《孟子·离娄下》载: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这一段落的描述并不孤立,孔子把水视之为理解人类行为准则的方法而对之兴味盎然,这点是有大量史实为据的。《论语》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夜。’”(《子罕》)他还讲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话。而且,据《孟  相似文献   

18.
老子,即是老聃,生卒年月已不可确知。《老子》即老子所著《道德经》,成书约在战国时代。《老子》一书,短短5000字,竟包纳了整个宇宙——自然与人类,堪称中国古代哲学的圣经。对于老子及《老子》一书的研究,数千年来特别是近世以还,逐渐形成为几种凝固化了的传统诠释模式,这即是  相似文献   

19.
《滇考》一文被编入《梨洲遗著汇刊》,黄宗羲是该文的作者似无疑义。然而,已有人怀疑,《梨洲遗著汇刊》初刊于宣统庚戌(1910年),何以此前二百余年诸家黄宗羲著录从未提及此文?如果是新发现,编纂者对此文的由来及发现的经过为什么不加说明?这不能不怀疑编纂者将《滇考》列为黄宗羲遗著有无确据。  相似文献   

20.
孝道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提出了事亲的孝道思想,孟子在此基础上予以继承并发展,由事亲推广到亲民、为政.孔孟的孝道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执政为民都有所借鉴.本文将从中华孝文化的发展与内涵,以及孟子对孔子孝道观发展的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在孔孟孝道观的研究上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