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坚持“两个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历史进步作出的创新性贡献;坚持“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两者背后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在场,存在本质性关联:都是尊重历史规律、顺应时代大势的产物,在科学性上同源共振;都是遵循历史进步方向、谋求人类解放的结果,在价值性上同根共生;都是正确发挥历史主动、历史自觉的结晶,在生成性上同途共进。新时代在搞清楚两者本质关联基础上深化两者良性互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史记》在书写士人传记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士阶层在春秋战国之际出现并不断发展的结果。士人以“尚志”为特征,有着充分的生命自觉,人之一生成为一个值得欣赏、书写的审美对象,以“志”之确立、实现为线索,士人的一生行事也便于整合为完整的叙事。孔子重视“志”对于人生的领率作用,已经有省察、观照人生的意识,屈原抒写行志过程中的挫折、情绪,其诗歌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在思索命运时,他们都援引古人、穷究天人,形成一种叙述士人生命历程的典型范式,为司马迁的传记写作提供经验。司马迁特别关注士人为行其志而做出的倜傥非常之事,在古今、天人的视野下探究命运的形成,为士人异彩纷呈的生命写照传神。  相似文献   

3.
菊池宽是新思潮派主将,菊池受到人道主义影响,其文学观是“人生第一,艺术第二”、“为生活而写小说”。他的作品总体特色是揭示近代人理智的利己主义,以表现人生是文学本体的永恒使命。芥川主张反俗,提倡“艺术至上”,作品合乎知识分子的审美口味;菊池主张“人生至上”,《不记恩仇》等代表作拒绝幻想因素和神秘因素,结构粗犷豪放,旗帜鲜明反封建,审美取向舍乎普通大众的良知与正义感。  相似文献   

4.
“横渠四句”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内含着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多重道德要求。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以“横渠四句”为志,竖起民族脊梁,彰显人生精彩。在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中,“为天地立心”重在解决认识论的问题,旨在以大格局、高境界、宽胸怀的道德品性求知求真、爱己爱人。“为生民立命”重在解决价值论的问题,要以掌握人类命运、指明人生方向为己任,为天下苍生确立一套生生不息的价值体系。“为往圣继绝学”重在解决方法论的问题,旨在以真、善、美的道德标准为现实社会生活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为万世开太平”重在解决实践论的问题,旨在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自觉的担当精神承担起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自主意识是个体成熟的一种标志,也是创造现代文明必备的文化素养。所谓自主意识是指一种明确意识到个体的存在、价值和权利,并依据个人的特点去设计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觉的意识,自主意识内含着巨大的创造力:它标志个体自我的觉醒和个体对自我价值的确认,自主意识使人的创造力得以施展,并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只有独立,创新、自尊的自主意识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竞争机制和法律化的审场秩序,从而建构起公正、平等、法制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个新角度,从历史的深层的意义探索了共和国文学五十年的得失与规律性的东西。文章以“人学”作为线索,认为由五四运动所萌发的“人的文学”意识在其发展过程中分离的三条渠道流动着:即文学中的人性和人道意识,阶级的意识和民族的意识,而这三种意识原本是相通互补的,可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阶级斗争意识遮蔽了其他。文章不同意“文革”前十七年文学中没有人学意识的提法,认为在十七年文学中也有一条或隐或现的人学脉流;对新时期文学,文章认为它经历了三次人的发现,而不是通常所说的一次:第一次是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觉醒,第二次是对国民性、民族性和人自身的审视,第三次则是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人生存价值的失落与寻求。客体的祥和的文化生态环境,主体的充沛的人文意识,这两者对发展文学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中国人对世事以及文学故事,最终都企盼会有圆满结局的“大团圆”式社会心理与审美心理,这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里“早熟”的历史意识。中国传统的历史意识重视人生与事物的最后道德价值判定,却忽略事情的经过或者具体进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扬史而抑文,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历史意识,压抑了中国人想像性的文学叙事情趣与能力。这是中国小说艺术品种“晚熟”、情节和过程描写相对薄弱,并且大都偏爱文学故事结尾“圆满”的心理渊源。本文概括了“大团圆”心理模式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统思想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司马迁就具有这一思想.他的大一统思想包括民族大一统思想、疆域大一统思想和政治大一统思想等,这一思想在史学上表现为“通史意识”。  相似文献   

9.
路英浩 《社会》2007,27(5):89-89
本文根据费孝通的有关理论、观点提出“乡寰视野”、“劦业乡”两个概念,尝试以此来诠释费孝通关于中国城乡社会发展与世界经济之“休戚与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文章阐述了费孝通“乡寰视野”观的渊源、演进;从概念结构上解明“乡寰视野”中的“乡”和“寰”,以及“劦业乡”各自的内涵构成;通过对映衬费孝通“乡寰视野”历史意识的理论梳理,以及对费孝通晚年就“乡”“寰”关系问题所作阐述的把握,试图以更具综合性的视域对费孝通的这一重要思想作出较为系统的学理解释。文章最后指出,费孝通倡导“文化自觉”体现出了更为宽广、更为仁至的人文关怀的情愫。“乡寰视野”中的纯真的愿景,是“‘美好社会’的意念”。  相似文献   

10.
梁讯  王红岩 《社科纵横》2009,24(11):68-71
以杨万里、袁宏道、袁枚为主要代表的“性灵说”与中国传统价值体系有千丝万缕的渊源,既包含有对主体生命本原的探索,也包括内心真情的感受和表现。它经过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既对于文坛的注重理学教化、模拟抄袭的流弊起到了积极的修正作用;也为几代文人提供了“童心”、“真趣”这类短暂的艺术避难所。然而此类作品常令人感觉纤佻轻薄,他们缺少必要的历史纵深,即艾略特提到的那种“感到从《诗经》以来中国文学有一个整体的存在”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现实的历史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胸怀宽广的历史格局、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进行积极的历史实践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格局中,以世界历史为宏大视野,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自觉中,破除了对历史规律的教条化理解,否认了对历史目的的“历史终结论”式解读,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为立足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走出了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谋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统筹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文艺作品中,有一类称“扁平人物”的人物性格。作家创作“扁平人物”时,往往依循一个单纯的性格要素或理念,只选取一二种给人印象最深,因而也最鲜明的性格特征,着重渲染。扁平人物的性格一目了然,鲜明突出;但由于作家的极端描写手法,又难免失真、扭曲。历史乃至人生也是一部人创作的作品。人在历史传统中面对现实,自我理解。如若被“极端”意识所统摄,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并极力扩大,也  相似文献   

13.
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使用“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表达对中华国家建设、中华国族建构的主张,体现了对国家建构与国族建构的同步关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中国”话语,先后有五四时期的“青春中国”“少年中国”、大革命时期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新中国”、全面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一型中华民族观——李大钊提出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融合为“新中华民族”(五四时期)、开放性中华民族观——“中华民族”定义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中共成立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复合型中华民族观——“中华民族”定义明确为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新中国”与建构“中华民族”的“国”“族”互动体现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与实现中华民族解放是民族民主革命双重任务;“新中国”是以中华民族为国族并统合境内各族的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以“全中国”“新中国”为共同地域的国家民族(“国族”)。  相似文献   

14.
郑红艳 《生存》2020,(14):0085-0085
小说阅读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小说理解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对小说分析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则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而小说阅读是语文学科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最佳载体之一,通过对小说中语言、形象、情感、意蕴等的赏析,学生能够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此外,对优秀的、经典的中国小 说的阅读,本身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但是,考点和核心素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我们在备考时,应着重关注“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素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没有人能说清楚中国服装品牌“例外”到底有没有高级定制,但“例外”的创始人之一马可自创的品牌“无用”,会为极少数的人提供定制。所谓“高级定制”的概念,始于为王室、贵族等上流阶层定制的服务,为专门的客户一对一设计、制造,纯手工完成。“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创造奢侈品是非常有利的,我们有几千年的皇权、封建社会历史,封建社会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等级,皇室和贵族使用的东西应该就是奢侈品,因为它通常是不计时间、不计成本的,而且是建立在大量的人工、劳动上面的,这种东西往住会被非贵族或者平民百姓所追捧。”  相似文献   

16.
刘验的艺术想象理论集中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的《神思》篇中,这一理论集中体现了刘辩文艺思想中那种强烈而自觉的主体意识,并且在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思想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体性文艺理论以对人的现实关怀为基点,以创作自由为手段,以对人的既在状态的超越为目的,体现着一种入本的信念和理性精神,因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人们所倡导。但中西文论各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各自不同的主体意识,对它们加以比较、研究、借鉴,对我们的文论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刘辎的艺术想象理论中,我们看到他以“虚静”说把审美、艺术活动作为人生…  相似文献   

17.
张载的“横渠四句”震烁千古,“为天地立心”的价值观、“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意识、“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担当、“为万世开太平”的宏阔愿景,对培养高校学生服务国家需求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横渠四句”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精神价值具有时代特征,要培养与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价值相契合的人的精神价值;生命的核心意义是服务国家,要将仁孝之心升华为家国之忠,弘扬服务国家需求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挑重担。“横渠四句”对高校学生服务国家的启示意义在于:涵养与祖国融为一体的大我人格,树立服务国家需求的强烈使命感;关注民生并树立命运与共意识,涵养敢于担当人民命运的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意识、革命文化中的报国情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爱国价值观;为中华民族开辟长期繁荣昌盛的国运奠定基础。“横渠四句”对高校培养学生服务国家需求意识的启示表现在:进一步确立服务国家需求的根本性精神价值,构建个体与家国融为一体的主动型道德涵养机制;强化与人民融为一体的共同体意识和服务理念,构建震撼心灵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脉融为一体,培养...  相似文献   

18.
陈新华 《学术交流》2006,(5):152-154
宇宙意识是一种宇宙化了的生命意识,它贯注于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并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的内容。唐代诗歌中的“宇宙意识”,体现了老子“天人同构”的思想,流露出无限的惆怅,洋溢着青春气息,同时却又表现出了很幽深的困惑和孤独的特点。宋人作品中的“宇宙意识”,更加充分地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自我意识的充分“扩张”,表现出了以我为“主”(主体)的新的“宇宙意识”。对人生的思考超越了感伤,在理性高度上给予观照。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思想”既是俄罗斯特有的传统文化,又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我意识。本文概述了“俄罗斯思想”在“救世主意识”、斯拉夫主义和宗教哲学中的三种历史表现。作者认为,俄罗斯宗教哲学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无论它在当今的处境如何,都将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理公司”是专门从事经营活动本身的公司,是“经营力”的形成载体。由于“经理公司”具有的进入与撤出的双向选择性、直接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及公司人页不索取生产企业的资本收益等运行方式特征,决定了“经理公司”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创造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主体,促使全要素市场体系得以最终形成;造就了“经营者阶层”;规范了财产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保证了三者经济行为的理性化、公开化;加速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作者最后指出,通过“经理公司”来创造与开发“经营力”是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中带有突破性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