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普及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改进学风,采取人民群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问题的讨论。这对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武装干部和青年。为了把这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方面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主义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体系结构、范畴系列和表达方式,也必然要向前发展。 在“一要坚持,二要发展”方针的指导下,本刊从这一期起,不定期开辟专栏,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欢迎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立场.哲学大众化的真正意蕴是让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思想武器,通过群众的行动实现哲学的理想.哲学要走向大众,就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引导社会进步,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取向的基本内容和引领社会生活的基本路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主义,不是经验主义,也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对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对时代问题的科学解答,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和积极利用,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实现.只有坚持开放态度、批判精神、实践本性、科学理想,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风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的、前提性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首先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其次要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再次要自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现实表现和要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汪晓红 《社科纵横》2009,24(10):17-19
与建国六十年来的发展时期和阶段相联系,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和理论,乃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前进的螺旋线。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十七年,是执政党建设艰辛探索时期;“文化大革命”十年,是执政党建设探索出现严重混乱和重大错误的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执政党建设自觉探索时期,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中党的建设取得巨大进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个根本问题;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改革创新精神探求“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执政以来党的建设的主要启迪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坚持制度建设;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相似文献   

6.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一贯的价值观理论体系是完全一致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坚持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出发,构建了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理论。  相似文献   

7.
高峰 《社科纵横》2012,(1):22-24
本文从宏观角度考察了建党90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建设历程,总结出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性和思想文化多样性结合起来,坚持意识形态发展与经济、政治发展的统一,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世绪 《社科纵横》2010,(2):1-5,19
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基本经验,理论上有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实践上有利于全党增强正确的执政意识,从规律层面把握和解决执政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客观总结这些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把履行执政使命完成执政任务放在首位;必须坚持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必须坚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坚持改善党执政的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于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育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的话语体系,其现实起点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介入视野、进程把握和效果评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起点应该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科学阐释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增强人民群众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2):39-42
十八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有了新发展,对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科学认识和定位,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最新目标、方向和途径做了新的理论概括,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它与党的其他理论创新成果一起,极大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即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不问断地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创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领导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前提、思想保证、物质基础,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外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创造了一系列独创性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贡献,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做了充分的思想酝酿与理论准备,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形成的历史和逻辑的起点,而且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指导原则。毛泽东在探索中既留下了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误的教训,这两方面都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因此,不论是从历史实践上还是从理论逻辑上说,毛泽东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政党,其前途命运取决于民心向背。民心向背的关键在于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解决好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30年里,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有曲折有反复;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切实保障民生、极力改善民生,使中国走上了强国富民之路。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道路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经验教训可概括为四条:必须始终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始终坚持主要依靠制度和法律来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阎树群  任晓伟 《唐都学刊》2013,29(2):123-126
深入研究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坚定理论自信,就必须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必然性、内容的整体性和体现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回答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这些因素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绝不可能脱离实际的自觉性,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5.
张晓燕 《阅江学刊》2012,(6):5-10,110
从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层面来看,至少有三个词炙手可热:一是社会管理创新;二是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三是基层党建科学化。这三大任务繁重艰巨且十分紧迫。从已有的经验来看,三个领域各自的实践都丰富多彩。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统领,建设服务型政党、创新型政党,实现基层党建创新。从这些新要求的相关性、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与群众自我服务的关系角度看,有三个方面对以基层党建科学化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至关重要:一是深入研究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党建科学化的关系;二是以实行党代表提案制为平台,反映、整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三是以社会管理创新的精神和理念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是要弄清和回答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第二个问题,怎样估价党执政60年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第三个问题,怎样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每一个问题分别可以用一个重点来阐述:第一个重点要解决居安思危的问题;第二个重点要领会的是基本经验的问题;第三个重点回答的是下一步党建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7.
穆阿妮 《唐都学刊》2013,29(3):93-97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不断成熟与完善时期,随着毛泽东思想的不断完善,毛泽东的群众利益观也在不断深化,走向成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群众理论和政策,使毛泽东群众利益观的理论内容更加丰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利益观对于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是中国共产党群众利益观宝贵的理论资源与实践财富。  相似文献   

18.
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伟大飞跃。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改革观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其间大致包括三个30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30年、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在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矢志不渝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引领人民群众前进的先进纲领,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周全胜 《社会工作》2008,(24):57-60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以及市场经济进程,我国在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总体而言,社会公正的具体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强化公正政策的公正导向,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建立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建构公正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