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饮食习俗是指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与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属性、食物的种类、制作过程、餐桌上的礼仪,包括节日食品和各种日常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储存、禁忌等内容。饮食习俗是人类民俗事象中最贴近生活的习俗。饮食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同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这种最贴近人类生活的民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以饮食与文化、食物与边界等方面,探讨了人类、饮食、文化的关联性,分析了饮食文化的层次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将再障从蒙医症候角度辨证分型为“齐苏-希拉偏盛型”、“赫依为主型”、“巴达干为主型”,论述从饮食、行为、心理等方面如何进行蒙医辨证护理,并展望其临床上的应用前景、研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陈刚  王烬 《民族学刊》2017,8(2):34-41,103-105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山苗族的饮食文化无论是在主食、副食、饮品等食材结构,或是饮食器具、食物加工方法等方面,不管是器物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迁.这变迁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自然生态类型、社会经济因素、多元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却看得见的变迁,隐藏在其后的则是关于饮食文化中性别角色、族群记忆与边界、饮食安全与健康等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敦煌的"饮食胡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敦煌文献和敦煌壁画的资料,从食物原料、饮食品种、饮食器具、饮食礼仪、“胡姬酒肆”、饮食结构等方面检讨了唐五代敦煌地区饮食中的“胡风”现象,进而讨论了敦煌地区“饮食胡风”浓重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其在中西饮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促进了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民族饮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以柳州三江侗族聚居地程阳八寨景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对景区内饮食资源的呈现方式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程阳八寨侗族饮食有百家宴、侗族油茶、侗家三宝等,经过研究发现侗族的饮食呈现方式为:宣扬手工、古法的制作工艺、强调“侗不离酸”的传统民族饮食观念、打造以游客为主的旅游饮食活动。其呈现方式具有以下特征:饮食制作过程简单化、节庆饮食日常化、饮食活动表演化。对侗族村寨景区中饮食资源的研究可以推动侗族民族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其他少数民族村寨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府满汉全席,是民族团结的象征,饮食精品的荟萃,遐迩闻名.孔府饮食习俗的形成,渊远流长.孔子曾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遗训.其"精"、"细"二字的含义,不仅止于"粮食不嫌舂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而是泛指不断提高烹饪水平,精益求精,做出可口饭菜.子曰:"失饪,不食",是说不吃烹饪技术不佳的食物;"割不正,不食",意即强调切割要讲究刀功技法;"不得其酱,不食",即说烹饪时要加上一定数量的作料加以调味.孔子提出的这些饮食观,代代相传,继承发扬,为孔府饮食习俗打上了历史印记.自汉朝以来,皇帝亲临曲阜祀  相似文献   

8.
壮医中的药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医药膳是在壮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壮医药膳是中医药膳的组成部分,它除了与中医药膳具有共性外,其本身还具有时代的、民族的、地区的特点,构成壮族医学文化和饮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继承瓯骆人的饮食文化 瓯骆人是壮族的祖先,是秦汉以前就生活在岭南一带的古代氏族部落。壮医药膳的形成和发展继承了瓯骆人的饮食文化。 从岭南各地古遗址出土众多的鱼类和各类动物的牙齿、骨骼证实,瓯骆人有喜食水产、山珍的习俗,且早就…  相似文献   

9.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桡动脉浅表探查脉象,以了解肌体气血盛衰的变化,判断病邪对脏腑的影响情况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这种诊断方法在藏医和中医的诊断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因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关系,藏医脉诊与中医脉诊有明显的相似和相近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下面试从几个方面谈谈两种不同医疗体系脉诊的不同之处,供同行探讨评论。  相似文献   

10.
杨艺 《民族学刊》2021,12(12):115-122, 136
民间饮食习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是当前民族旅游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批以各民族民间的集体聚会、餐饮习俗为素材,集餐饮互动、歌舞表演、仪式展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成为了极具市场号召力和经济生产力的旅游景观。程阳八寨侗族村落社会交往中的百家宴民俗以食物、情感等共享与交换为基本内容,核心意义在于社会关系的稳固和维系,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互惠准则建构的侗族社会交往习俗。政府及旅游开发集团对程阳八寨侗族百家宴的景观化生产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特点,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动向,但忽视地方居民的文化主体地位和参与权,景观的活态性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程阳八寨居民在各自村寨的百家宴旅游景观生产中凸显了自治能力,搭建了社区集体参与及社区自我主导的管理和分配模式。社区内部的百家宴习俗体系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序展开,居民通过参与、吸纳、创造、组合、区隔、遮蔽、自我保护等行动策略,维持百家宴的景观化生产性创造和生活性传承的平衡。民间饮食习俗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化开发应对地方居民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给予更多重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仍需要各个行为主体不断调整角色,在价值观念、管理机制、运作方式等方面加强沟通,不断推进民族旅游地的平等、互惠、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纲举目张",这是大家都很熟习的一句成语."纲"是鱼网的大绳.意思是说,拉住鱼网的大绳,鱼网就可以张开.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比喻我们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善于抓住关鍵,因为抓住关鍵,就可以把有关的工作带动起来.比如说,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工作中,抓住粮食这条"纲",就能带动林、牧、副、渔等事业的发展.农业工作是这样,民族工作也是这样.那么,民族工作的"纲"是什么呢?我认为,"阶级斗争"就是民族工作的"纲".我们常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这是因为民族问题是从阶级的存在而来的.在阶级  相似文献   

12.
祭祀起源于向神灵敬献饮食;食物献祭则处于祭祀仪式的核心地位,有其内在的运作体系和象征意义;白花村客家人对神、祖先和鬼的祭品分类,象征对应着以个体或家为中心的社会人际网络,从亲到疏、从熟人到生人的"差序格局"亲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饮食习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饮食习俗是各民族在自己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饮食方面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是各民族社会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民族观念、心理、文化的特点。回族的饮食习俗同样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 回族信奉的伊斯兰教注重和提倡卫生、洁净。回族的饮食选择,就是依据伊斯兰教规定的卫生原则来确定的。伊斯兰教在《古兰经》中规定:“准许人们吃一切佳美的食物,禁止吃污秽的东西。”教法学家认为,任何东西只要它本身纯洁,本质良好,且有益于人的身心,都是佳美的,从理论上讲是可饮可食的;反之,则均不可食用。  相似文献   

14.
房静静  袁同凯 《民族学刊》2018,9(2):80-86, 126-128
起初,饮食人类学分为两大理论流派,即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唯心派和以哈里斯为代表的唯物派;之后,受象征人类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兴起了以西敏司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而饮食也从最初维持人的身体、生命之延续功能发展到市场上的供应、交换和消费;从单纯感性的食物品位演变成政治事务的一环。以饮食为载体的人类学理论呈现出一种社会变迁的意味。由此,笔者试图从空间关系来分析饮食行为,探讨饮食意义的转变与饮食记忆之回荡,并总结与反思饮食由“空间的饮食”向“饮食的空间”之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们侗族山区的饮食,说不上是山珍海味,中国食谱上也找不到它的名称,但它确实别具一格.侗乡盛产糯米,是我们一日三餐的主食.抓着糯米饭就着酸鱼吃,是我们的美餐.侗家人一年四季备有酸类食物,鸡鸭鱼肉瓜果豆角无不腌酸.食物腌酸后可保醇味两三年,肉类可保10年左右.酸鱼可放存二三十年,成为迎宾送礼的上等佳品.关于侗家人喜欢吃酸的原因,曾有过各种传说.但传说总归是传说,侗家人喜欢吃酸,主要与我们的先民当时的生产生活有关.在那无油少盐的艰苦岁月,腌制酸菜,既能保存食物也可以不失其味,且方便省时.侗家人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出门做工带酸去,收工回家挖酸吃,一日三餐不开火,方便省时又好吃."这大概就是侗不离酸的原因吧.这种习俗后来还影响到了一些汉族地区.除了"酸",侗家人最喜爱的就是油茶了.我们常  相似文献   

16.
刘嘉颖 《民族学刊》2021,12(2):85-91, 102
受人类学理论的“感官转向”“物质转向”等交叉影响,饮食人类学研究更加关注到食物怎样在跨地区、跨文化和跨民族交流中积极塑造个体或群体的身份、信仰、健康,乃至整个社群的结构转型等问题。通过对离开故乡、迁居外地的彝人的饮食个案研究,重点探讨民族传统饮食与社会记忆如何在流动语境中创造出一种由饮食通感锁定的“味觉观”。对流动的味觉观的民族志研究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由饮食文化引出的文化建构、族群边界、文化审美、道德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祭祀仪式与饮食习俗有着密切关系,围绕食物供品发生的献祭行为处于祭祀仪式的核心地位,具有特殊的符号意指功能和象征意涵。在人神之间求索酬报活动中,白花村客家人承袭了一系列传递其思维模式的食物供品献祭体系,并通过形状、属性、"谐音类比规则"来隐喻祈福禳灾的心理需求,隐含了客家人基于联想的象征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中国较早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在食风食俗、烹饪技术等方面自成体系,并不断融汇国内外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及汉、满、蒙等兄弟民族烹饪技法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食品,享誉国内外。本文从民族学、历史学及宗教学等角度,对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进行探索。指出回族饮食观萌于唐宋,形成于元代,明清以降日臻成熟,几乎是与回回民族同生共长。其核心为饮食禁忌和养生食治之道。而特点大致有三:认为饮食的选择取决于食物本身的“摄生”和“卫性”,尤其强调“卫性”,注重禁忌;饮食上主张适中不偏,坚持“净洁为相宜,污浊受禁止”的原则;视尊老爱幼、热情待客、施舍济贫、讲究礼仪为美德,注重饮食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的纲,有了这条纲,一切工作就有了方向我原来所在的南柳大队,座落在山西省的丘陵山区,两千多亩耕地散布在四沟五岭十三个小坡上,解放初期是全县最穷最落后的一个村.全村一百八十多户,大部分是解放前从山东、河北、河南逃荒过来的.刚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中医降压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西药和中医降压方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8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降压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