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隶书的发展与鼎盛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隶书从战国末期至清代 ,历时两千余年。根据它的不同阶段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期研究 ,有利于理解古代隶书的发展。战国后期至西汉为隶书繁荣的准备时期。此期隶书篆意逐渐减少 ,点画用笔的丰富 ,波磔和扁方字构的确立 ,为东汉隶书的成熟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东汉为隶书辉煌的鼎盛时期。东汉经济发达 ,文化、艺术、教育全面发展。隶书的大用和树碑的风气 ,造就了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书家 ,产生了数以百计的彪炳书史的名碑  相似文献   

2.
瓮子杰 《南都学坛》2006,26(2):24-25
汉代是中国文字发展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从战国时开始的隶变,到西汉中后期完成蜕变过程,隶书从此产生,并被汉代人民推到了书法艺术的顶峰。汉代隶书的产生,有社会原因,也有文化背景因素,但最重要的应该是秦汉时期人们所使用的书写材料,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对文字形态、书写方式的影响。竹简的大量使用是隶书产生的直接原因。由于竹简材料的特殊性,导致了隶书特殊用笔方式及典型隶书笔法的出现。汉代人民对文字使用规范化的要求及汉武帝的大力提倡,对隶书的最后定型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大冲撞、大变革的背景下,隶书的创作与传统汉隶有了极大的区别。当今的书法家通过对传统隶书的大胆“扬弃”及对隶书以外其它各种载体书写形式的借鉴与揉合,极大地丰富了隶书在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汉以前的书写工具近一个世纪以来屡有发现,通过对出土实物的鉴定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书写工具及其制作方式对于文字书写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简牍的形制决定了中国文字的的书写款式,进而影响到文字的结构模式.隶书的横向取势不是秦汉时期文字剧烈嬗变的结果,而是有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古代书法史上隶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即先秦至汉时的"隶变"与汉隶的繁盛、清代碑学期隶书的复兴。当代的隶书创作从发展轨迹来考察,总体上可看成是清代碑学和民国书风的承继和延伸。一、从取法经典碑版到取法新出土的两汉碑刻、秦汉简牍及清代诸名家隶书;二、从追求"金石气"到融冶"草情"、"篆意";三、从书斋雅玩自娱到追求视...  相似文献   

6.
隶书是以破六书之传统,奠楷书之基础而在中国文字史和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字体。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篆书园转笔画变成方折,简化演变,以利书写,这是大家所公认的。然而关于隶书的起源,古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愿将前人有关隶书起源的论述仅就所知缀辑于此,且分为三说,间抒管窥心得,以抛砖引玉为旨,乞正于诸方家。  相似文献   

7.
作为书法五大体别之一的隶书,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兴衰交迭,耐人寻味:战国古隶的天真烂漫,两汉分隶的异彩纷呈,晋、唐隶书的气格卑俗,宋、元、明三代隶书气息靡弱,清代隶书的张扬个性,无不承载着各个时期社会之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与审美崇尚的各种信息,探究其发展历程,剖析其兴废成因,研讨其审美特色,对于促进当代多元文化架构背景下隶书向前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代隶书发展到魏晋以后,便进入了一个漫长的举步维艰的低谷时期。汉隶古法失落,楷行草书呈发展之势,隶书退居从属地位,衰退成为必然。清代,金石考据与碑学昌盛,隶书复兴。文人学者、画家印人成为隶书创作的主力军。他们直师汉隶,熔古创新,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清代隶书的复兴既是书法自身发展的结果 ,又有着广泛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晚明豪放书风虽然是帖学内部的变革 ,但已在审美思想上开启了清代书学思想转换的思潮。帖学的衰落促使清初的有识之书家进行新的探索 ,因而出现了隶书的复苏 ;文物的大量出土 ,金石考据学的兴起 ,以及在此基础上碑学理论的创立 ,极大地促进了隶书创作的繁荣 ,从而迎来了清代隶书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0.
形声方法是汉字构造类型中最先进,也最具能产性的一种方法。“隶变”前后,汉字中的形声字有长足的发展,因此,探讨隶书阶段形声字的构造与功能,在汉字史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隶书中数量最多的形声字中,普遍存在着义符不固定的现象。考察并分析义符通用之例,是认识隶书阶段形声字构造及功能特点的途径之一。所谓义符通用,是指三种情况:一、义近而通用;二、形近而通用;三、义异或通用。凡因声符相同或音同、音近而借用,其义符无形近义近关系的字,如芸与、侠与狭、读与独、弹与坦,当属假借字讨论范畴,不入此例。但有些字…  相似文献   

11.
蔡邕与唐隶     
对于唐隶历来褒贬不一,宋多肯定,清则尊汉卑唐。唐代确立了蔡邕隶书至尊的地位,把许多汉魏碑刻的书碑权判归蔡、钟,《石经》及曹魏碑刻成为唐人取法的主要对象。唐以前碑刻的书写为文史书佑之职责,蔡、钟书碑多附会,《石经》及曹魏碑刻具有程式化倾向。唐隶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对传统取法的狭义性导致了书风的趋同性,传统基因的缺乏导致了气格的虚弱.唐人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走上了繁荣隶书之路。面对积弱已久的隶书,能够恢复元气,形成时代风格,其历史贡献也不可抹杀。  相似文献   

12.
1973年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是一批久佚的历史文献 ,同时也是极有研究价值的艺术珍品。以医书为主要内容的部分帛书 ,多以古隶写成。帛书古隶的美感特征表现在笔画形态上主要是 :线条充实 ,方圆兼施 ;粗细不均 ,或正或欹 ;轻重徐疾 ,和谐一体 ;长画意足 ,出现波挑  相似文献   

13.
生态体验景观构建——以丹东大梨树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体验景观不仅是生态体验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丹东大梨树村为例,构建了以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休闲体验活动及产业活动等行动体(者)为主的生态体验景观行动者?网络。生态体验景观网络的形成过程是与其他产业发展同步协调进行的,促进了乡村生活、生产、生态与休闲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也为了作为延边建筑历史资料来保存的同时应用于农村村落的规划及建设上,通过人文调查、测量、采访、拍照等手段,对图们江边朝鲜族梨树村村落的形成与道路网、居住区结构的变化进行了了解和分析。梨树村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形成的比较早,日本强占时期是集团村落,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村落,但是目前人们对农村意识形态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人口的减少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导致了村落道路网和居住区结构的消失和变化,使有规律性的村落变成自由形态的村落,因此农村的发展应和自然环境和谐,才是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庄子在表达哲学理念时,所创造的丑怪的艺术形象出发,分析庄子对丑怪美学意蕴的理解。并从庄子的哲学体系出发论述了道的自然本质、无用观、齐物论的观照方式及相对的辩证思维对丑怪艺术形象及美学品格形成的观照。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