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台湾同胞反对法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侵略我国沿海各省,特别是把侵略我国的台湾作为重要目标。为了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它们用商品和大炮,从我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各省打开古老和富饶的中国大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立即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毛主席曾指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来侵略者的多次侵略和挑衅,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的历史篇章。而1884—1885年台湾各族人民反对法国武装侵略的斗争,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尤其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在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一部分具有进步倾向的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反侵略爱国思想,有的还亲身参加到抗英斗争的行列中去,这些士大夫的反侵略爱国思想和活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士大夫人数不多,影响不小,其主要代表有龚自珍、林则徐、魏源、黄爵滋、包世臣、张穆、陈庆镛等人,本文主要是介绍他们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禁烟、抵抗侵略的爱国思想。坚决反对英国的鸦片侵略,主张严历禁止鸦片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入侵,降临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是无穷灾难,国家任资本主义列强宰割,人民遭受侵略者的蹂躏,亡国灭种的威胁时时撕啮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国向何处去,民族的希望在哪里,这是中华民族各阶级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各阶级各阶层人士纷纷卷入了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斗争,同仇敌忾,气贯长虹,他们的行动是可歌可泣的,他们的事迹将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政府为推行非法的鸦片贸易,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起点。不甘受辱的中国人民,自觉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鴉片战爭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轉折点;是資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結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反抗資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爭的开始。英国資产阶级为了扩大市场,在中国推行殖民主义侵略政策,1840年发动了非正义的侵略战爭。广东人民激于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勇敢无畏地走上斗爭的最前线,高举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大旗,沉重地打击了野蛮、凶殘和貪婪的侵略者,并对清政府卖国官吏进行了面对面的斗爭,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頑强的反抗精神”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向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也是对中国社会发生深远影响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广大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对侵略者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抵抗。在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影响和推动下,地主阶级内部儒法两家围绕着抵抗,还是投降的问题,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法家代表人物魏源(公元一七九  相似文献   

7.
梁廷柟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广东名儒,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他在鸦片战争前后,曾热情支持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与林则徐过从甚密,两人在"夷情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本文试图对两人的"夷情观"加以比较,以深化对梁廷柟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辽宁地区在全国反洋教运动的影响下,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的帝国主义,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斗争,有力地声援了全国的反洋教运动。帝国主义的宗教,不仅是“昏迷殖民地民众之一种催眠术而且是掠夺殖民地之探险队、先锋队。”鸦片战争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取得了在中国各地传教的特权,将其侵略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年(光绪卅二年)法国侵略者、南昌天主教堂教士王安之杀害南昌知县江召棠而引起的南昌教案,不仅为我国自有教案以来所未见,亦为各国自有交涉以来所未闻。虽然各地教案叠出,但从未有传教士杀害地方官激起民变的。对于帝国主义这种无视中国主权、侮辱中国国格的卑鄙手段和野蛮行为,激起了南昌人民及邻近十多个州县群众的极大愤慨,他们自发地进行了反抗和斗争。这次斗争是义和团运动后,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直接行动,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和南昌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天津教案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宗教欺骗斗争的一次高潮。清政府为了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措施。负责处理天津教案的曾国藩就是在外国侵略者面前委曲求全、妥协退让的典型人物,而左宗棠则表现出与曾国藩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坚持爱国主义立场,得到人们的赞赏和尊敬。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1841—1920)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国早期改良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生于鸦片战争后一年,在他的青年时期,正是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统治者在资本主义列强面前已经彻底暴露了自己的腐败和无能。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压力和节节进逼之下,以及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特别是1851年的太平军起义,严重地震撼了封建统治根基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为了保持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就采取投降和勾结资本主义列强的政策,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在经济上,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工业的产生,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都使社会上的阶级关系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就使中国社会的阶  相似文献   

12.
试谈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朝鲜爱国者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朝鲜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在反对国内的封建统治和外来武装侵略的斗争中,尤其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祖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与中国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列宁说过:“一切民族压迫势必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列宁全集》23卷55页)。一九一○年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之后,朝鲜人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之士,前仆后继,不仅掀起了抗日武装斗争,同时还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时期有两个影响很大的思想家,一个是龚自珍,一个是魏源。人们常常龚、魏并称。然而由于魏源多活了十几年,亲自参加了反侵略的鸦片战争,因而他对侵略者的认识,对西方世界的了解,都大大超过了龚自珍。 魏源是湖南邵阳人,出身于地主家庭,生于一七九四年,卒于一八五七年。在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之前,他积极参加了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在鸦片战争中,他又和主战派坚定地站在一起,积极参与了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在斗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凶  相似文献   

14.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到了关键的时刻。这年三月,饱受阶级苦,民族难的父亲王五同加入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行列,成为晋绥边区第六分区二十支队十中队的一  相似文献   

15.
张维屏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知名诗人。早年诗作多写个人生活,晚年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坚决主张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者。帝图主义者的侵华暴行和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了一些歌颂人民抗敌斗争、揭露统治者卖国投敌的诗篇,《三元里》就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前,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交替的时候,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反帝斗争的高潮——义和团运动。北京是这个运动的中心,人民的力量控制了这个城市,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义和团的英雄们在北京写下了一段极其光荣的历史。由于民族危机的急剧加深,当时全国人民反抗斗争的主要锋芒指向外国侵略者。农民群众是斗争的主力军。代表帝国主义势力侵入内地并直接压迫农民群众的外国教会,首  相似文献   

17.
木头一旦做成斧柄,就成了伤害同类的帮凶。说到鸦片战争,教科书中总是说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三元里人民投入反抗侵略的战争。事实上,中国老百姓并没有组织反抗。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三部分。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被当时的世界头号殖民主义强盗英国借两次鸦片战争和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而去。“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①从香港被侵占的第一天起,中国人民,尤其是港粤广大胞民,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不愿做亡国奴,同英国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历史把争取民族解放的任务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中国人民和侵略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一直得不到成功。直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人民才逐步走上了拯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道路。正如毛泽东所说:“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两次胜利,两次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第47页) 一八四○年——一八四二年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战前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民。面对英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和奴役,清政府中林则徐等人在广东厉行禁烟,并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焚烧英国进口的鸦片二百三十多万斤(其中有美商鸦片一千多箱)。英帝国主义借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英国除了掠夺二千一百万元“赔款”外.还强占香港作为它侵略中国的基地,强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处做通商口岸,等于敞开中国的大门,任凭侵略者自由出入,日后侵略者逐渐在各口岸设置“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