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齐夫 《中华魂》2008,(5):34-35
19世纪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我们把灵魂放在高处。"正因为把灵魂放在高处,他顶住了沙皇政府的种种迫害和文坛一些卑鄙小人的攻击污蔑,克服了生活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期,俄国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与文坛上有盛誉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会见。由此开始了他们十年左右的交往和相互影响。高尔基继承和发展了托尔斯泰所坚持的俄国文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从高尔基与托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丰富而深刻的联系,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企图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鲁迅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特点;鲁迅如何论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鲁迅的影响。一鲁迅翻译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首先,鲁迅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别关注是从中国民主革命的特定历史要求出发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俄罗斯文坛涌现了以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托尔斯泰娅、乌利茨卡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女作家。什么是"女性文学",是否有必要将其从整个文学进程中单独划分出来进行审视,引起了俄国文学评论界的热议。评论界先是整体上否认"女性文学"是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后转向对女作家创作艺术成就的客观梳理。女性作家笔下的童年、爱情、家庭等传统主题小说在当下人与人愈来愈淡漠的时代显得尤为迫切,她们对日常生活的高度关注、对艺术细节的精雕细刻成为了当代俄罗斯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俄国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无论就哪一种意义来说,文学都是民族的自觉,它的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回族文学,是回族人民斗争生活土壤所萌生的艳丽花朵,是回族人民为祖国文学宝库贡献的一笔丰实的财富。自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它便以引人注目的成就,活跃在祖国的文坛上,几经盛衰,至今己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探讨回族文学的发展规律,总结它的民族特点,对于促进回族文学的研究,繁荣回族文学的创作,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自从挪威摆脱了长期统治她的丹麦统治以后,她的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易卜生的创作为代表的挪威文学一跃而在世界文坛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挪威文学发展的这一巨大的质的变化,不仅为以后本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推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戏剧。因此,恩格斯在1890年给保尔·爱因斯特的信中写道:“最近二十年来,挪威经历了一种文学的繁荣,除了同时期的俄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得上。”  相似文献   

7.
安·巴·契诃夫是俄罗斯以短篇小说誉满文坛的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也是世界文学中一个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在他短促的一生当中,小说创作之中富,塑造人物之生动,在世界文坛上都是惊人的。完全可以说,在他的作品中所创造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市民,以及地主、贵族、沙皇官僚这些众多的人物,构成了一个长长的琳邶满目的艺术画廊,而这个画廊又正好充分本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沙皇专制制度统治下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契诃夫所创作的小说,有的幽默辛辣,鞭辟入里;有的刻骨镂心,发人深思。而这些作品又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揭示出了生活的真实形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正如高尔基所说的:“您的短篇小说,是充满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蜚声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作品更是目不暇接。根据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在文学上可相应划分为贵族耐期的文学、资产阶吸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学及无产阶级时期的文学。每个时期都有体现其时代的特征、文学的特征的典型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新文学诞生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俄国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尤为深远,经久不衰,一直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热切关注和衷心的爱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与俄国文学的渊源关系和创作思想上的维系,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他与俄国作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也曾为不少论者述及。但是鲁迅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之间的文学关系,却往往不被人重视。人们更多地把眼睛盯在鲁迅与果戈理、契诃夫、安德烈夫等人的关  相似文献   

10.
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所塑造的男、女性人物形象主体意识都是很强的,并不是像网上有人著文说的什么"主体意识缺失"。事实上,都梁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全国反响强烈,是在于其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男性)充溢着阳刚之气,一扫当代文坛的萎靡之风。要说"缺失",当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正缺失李云龙式人物的阳刚之气。应该说,都梁作品流溢的阳刚之气,正是对我国优秀文学传统的一种更高品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达吉雅娜是普希金最心爱的作品——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主人公,诗人把她称作“俄国的灵魂”、“我的理想”,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达吉雅娜又是俄国文学中值得研究的形象之一。早在十九世纪,别林斯基首先肯定达吉雅娜是俄国妇女的典型,同时对达吉雅娜所谓的“我既已嫁给了别人,就要忠实于他”的话,提出了质问:“永远忠实于谁?忠实于什么?难道忠实于那样一种夫  相似文献   

12.
孕育了但丁、彼特拉克和薄迦丘的意大利,对欧洲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颇具影响。我国对意大利文学的研究起步很早,却仍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方法单一、视野狭窄、人才匮乏。简单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和研究者常常遇到的困难,并就走出困境提出了建议,从孔子关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在研究方法上"突围",以拓展中国意大利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战场。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理论核心范畴之一,旨在以此说明文学的独立自主性。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范畴以及文学形式的一种表现方式,"陌生化"以感觉为基础突破了传统的理性主义思维的樊篱。特别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概念,不论对于美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还是对于现今生存于异化状态下的人们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契河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正处在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代。封建旧秩序的崩溃虽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残余在社会上依旧广泛地存在着。到了契河夫开始创作的八十年代,沙皇俄国进人了历史上所谓的“黄昏”时期。由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专制制度更加残暴,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一时间,苟安心理、庸俗习气在全社会泛滥,“小事论”和托尔斯泰主义广为流行。在俄国文坛上.一方面是以托尔斯泰、契河夫为首的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又兴起了一股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文艺思潮:颓废派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苏联解体后的俄国文坛贬抑苏联文学的种种观点,进行了辩析。把苏联文学放在20世纪世界文学的背景上,探讨苏联文学的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作出不失偏颇的评价,以求得与苏联文学实际相符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张力"是作为一个诗学概念被引入到叙事学理论的。作为一种艺术思维和批评手段,张力的核心思想为辩证思想。英美新批评学派和俄国形式主义流派指出:凡是存在着相互制衡又相互作用的力量之间,都有张力的存在。优秀的文本往往是汇聚了各个层面文学张力的平衡体,毕飞宇的小说在叙事语言、叙事方式、角色等方面都存在着张力,张力叙事使毕飞宇的小说拥有了轻盈舒缓、丰沛沉郁的审美内涵和阐释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思想改造与文学革命目标的一致性,梁启超的"新民"观与其文学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在"新民"观的制约和影响下,梁启超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体现出鲜明的启蒙性、功利性与通俗性特征。这种文学观念和文学实践不仅支配了清末民初文坛,也同样波及到五四及其更远的现、当代文学,成为理解20世纪中国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从回答方式、信息结构和概念等角度探讨"文学是什么"和"什么是文学"两种问句是否相同。从回答方式看,两种问句都能够用"文学(就)是B"或"B(就)是文学"回答,从这一点来看两种问句追求的是相同的东西;从信息结构来看,"文学"对于问话人来说是已知信息,他已经知道有"文学"这个东西存在,只是他不知道是什么,因此用两种问句追问"文学"的含义,从这一点来看两种问句所追求的还是相同的东西。另一方面,一种观点认为"是什么"只能描述事物的既定形态而不能追问事物的定义,文章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个句式完全可以追问事物概念的内涵(定义);而"什么是"除了追问事物概念的内涵外亦可追问其外延。  相似文献   

19.
西方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不仅是政治实践,而且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理念。它在中国现代文坛中表现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王国维,从五四时期到建国之前历经兴衰演变,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特性,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相似文献   

20.
俄国文学的文学成就,主要通过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来的。虽然这三方面的文学都并不完全源自欧洲,但都在俄国发扬光大。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相对于西欧更为突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实主义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俄国现代主义文学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誉为文学的“白银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