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微波炉的微波,究竟是哪一种?为什么它可以不用火就把食物煮熟?为什么放进微波炉内的容器有限制?人靠近微波炉时,会不会被微波“波”及而影响健康呢?这些问题人们从微波炉食谱中难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2.
<正>一提到"李约瑟难题",人们自然想到的是中国自然科学近代以来的落后,并由此产生求解的欲望。长期以来,这一难题被视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代名词。它被饮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史大师李约瑟提出之后,便吸引了众多学者求解。该难题的答案到底在哪里?是什么?对此,学界众说纷纭。但是,  相似文献   

3.
正天才一定就是天生的吗?能否在后天被打造呢?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让人们非常纠结。一种观点认为,天才是天生的,没有办法在后天复制;而反对者认为,天才在后天也可以打造出来。孰是孰非,近些年来,科学家们纷纷对此进行了深度探索。天才有先天的烙印吗世界上许多大师的行为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怪。如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与人正常交往;普  相似文献   

4.
<正> 苏轼是开辟豪放词派的北宋大词人。《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他的代表作。此词久负盛名,在文学史上影响很大。但此词的主题是什么呢?长期以来,只是笼统地解释为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歌颂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表现了词人当时的消极思想。但词人这一番思想感情的由来是什么呢?倘再深究一步,就不甚了了。看了刘乃昌同志《横槊  相似文献   

5.
<正> 第一,人们很关心,而意见分歧的格萨尔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从岭格萨尔一名字的来源说起。一般人总以为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被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过去,社会主义运动又面临着一次低潮时期;而战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处在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在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时,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既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运动为什么会出现挫折,甚至局部倒退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性还存在吗?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当前国  相似文献   

7.
试论“三年之丧”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齐鲁学刊》1988年2期黄瑞琦《“三年之丧”起源考辨》一文,辨析了“三年之丧”起源的各家说法。从东周以来人们把它当作三代古制而尊奉、宣传,被载入封建社会礼仪的最高法典——《仪礼》和《礼记》,但它又是不断遭到质问的争议性问题。清末学者曾以孔子改制为由否定其为三代古制,近又不乏当作古代定制的说法。古代究竟实行过三年之丧没有?它由谁首先提出?它产生的历史和思想根源是什么?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一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8.
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民族和宗教问题,历来被人们视为比较复杂的问题。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地区一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变异,再一次反映了这种复杂性。 在卡力岗地区,有一部分回族群众,与我国其他地区回族群众迥然不同。他们使用着典型的藏语安多方言,保持着浓厚的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而又和其他回族人民一样,信奉着伊斯兰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作为人们生活“四要素”(衣食住行)之一的住房也被推进了改革的洪流。那么,为什么要改革住宅制度?住宅向来由国家统分统配,现在为什么要作为商品出租或出售?住宅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本文拟浅析之。一、索源住宅是人们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耐用消费资料。因而,住宅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  相似文献   

10.
人们都希望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心情,但坏心情总是不断前来侵扰。怎样才能赶走坏心情呢?研究人员从生理学的角度给出了答案——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由荷尔蒙决定的,在大脑中,内啡肽能使人产生快感,内啡肽中最著名的5-羟色氨因此被称为“快乐荷尔蒙”;与此相反,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荷尔蒙”,每当人们生气或感到郁闷时,就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有趣的是,大脑的两个半球,一个专门积蓄“快乐荷尔蒙”,另一个专门储藏“痛苦荷尔蒙”:左半球负责创造性思维,它积蓄的是好心情;而右半球负责理性思维,它存储的是诸如忧郁、失望与懊恼之类的坏心情。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危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被消费所控制和引导,人们为商品而迷狂,为体验消费而忘记质疑和批判.消费被全面地控制掩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造就了一个恐怖主义社会,人们患上恐怖症;消费衍生出众多"次体系",它们难以构成对社会的一致反抗.列斐伏尔提倡对日常生活进行一种永恒的文化革命,这种革命要继承哲学传统,要担负起确认和阐释新的日常生活的责任,其目标是要建立一种都市主义.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来,曾广泛流行一种所谓"补课论",认为中国经济文化太落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缺乏搞社会主义的条件,应该退回去重新搞资本主义,"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而当务之急,就是参照资本主义社会的经验和模式,来改造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即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共和国.这里提出的问题是严肃而实际的:是不是我们的先辈们缺乏足够的智慧而没有发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美妙"?是不是"用资本主义来拯救中国"这一"治国方略"直到今天才被人们"发明创造"出来?中国没有象西方国家那样在民主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是偶然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也引起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利益观念等的变革,其中追求实惠的观念呈上升趋势,而一向以理性思维为起点的哲学被冷落,以至出现了“哲学的贫困”.哲学果真失去价值了吗?人们在价值追求中果真不需要哲学了吗?显然,答案不是而且也不会是肯定的.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管见.哲学出现“贫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包括部分搞哲学的人)在认识上产生误解,以为哲学无用,不能够带来“实惠”,因而对哲学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哲学自身的“贫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历来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古人有云:“文,神物也。”此话正道出了文章给人们造成的神奇色彩。文章好似变化莫测的魔术师。三千常用字一到作家之手,即可组成丰富多彩、变化万端的大千世界,时儿春光明媚,时儿电闪雷鸣,时儿冰天雪地,难道不“神”吗?文章不是吸铁石,却能吸住钢人铁汉;不是催泪弹,却能催人泪下;不是强心剂,却能使人振奋;不是投枪匕首,却能致敌死命,难道不“神”吗?文章能使你乘上跨越  相似文献   

15.
科学追求确定性的特点早已被人们作为不言而喻的事实所接受。然而科学自身要求完全性吗?如果确定性与完全性不相容,那么,科学是否必须以牺牲完全性为代价而换取确定性?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本文拟从考察科学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构入手,参加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明史研究领域中,大概最经常讨论的人物要算明太祖了。过去,人们曾把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到他的发迹、蜕变和内政,而对他的外交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即使是专门研究明朝对外关系的论著,人们也是把目光集中到他的儿子明成祖身上。然而,明太祖的对外政策究竟对明成祖有什么影响?明太祖对外政策的本身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这不能不是研究明代对外关系的一个开端问题,也不能不是研究明太祖个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餐厅用餐时会选择靠窗、靠墙的位置?在一个开放的环形广场,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坐在环形周边而不是中间?人多嘈杂的派对,为什么人们会首选靠边位置坐下或站立?这是因为人的安全心理需要,要求自己与他人保持距离,在心理学上称为"边界效应"。"边界效应"从何而来?那就要向我们的祖先寻找答案。远古人以狩猎为生,是天生的猎手,也是其他物种的猎物。为了在狩猎时不被其他猎人发现,他们绝对不可以将自己暴露在一个空旷的环境中。如果背后靠着一座山、一棵树,就不会从后面被偷袭,也就有了一个看到猎物可以立即出动的根据点。因此,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问题的提出现代公仆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到底什么叫做现代公仆意识?它的实际内容、客观基础和形成机制又是什么?在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树立现代公仆意识又要注意一些什么东西?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都是现实而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的.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价值论的研究中,人们关于“价值”的定义和论述为什么众说纷纭而又莫衷一是?为什么并无根本利害冲突的人们对同一客体、特别是社会客体,也往往会作出两种不同的价值评价?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价值客体都具有二重性,人们却并没有发现它。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同的价值事实:一种是客体的功能和属性满足作为主体的人和社会的一般需要的实际状况;另一种则是客体  相似文献   

20.
苏文宝 《学术探索》2006,(3):121-126
生育是人类种的繁衍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当生育是社会的积极行为而被允许自由生育的时候,它是合法的;但是,当权力视生育为消极行为的时候,将被取消生育的权利而加以限制。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确立了权力对身体权利的一种限制,也开始了身体权利对权力的一种隐性对抗。政策考虑的社会利益问题是人们不怎么关心的,而人们念念不忘的想法(男孩、多子)又是权力所要阻遏的,计生与超生在抓与逃之间游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