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推进理工农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做到"三个尊重":一是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转变高校办学理念;二是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建立适合其学科特点的学术评价机制;三是尊重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的贡献,为他们潜心学术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依然沿用存在争议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提法来讨论相关创新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涵规定存在着重普遍性、轻特殊性及个体性的问题,且与自然科学创新难于划清界限;存在着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一般功能、意义与其创新的功能、意义等同的倾向;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一般特点存在分歧,阐述内在特点的较少;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要存在学术环境不佳、学术人才匮乏两个基本问题,亟须从认真研究创造性思维本身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自有特点和规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九江学院学报》2010,29(2):F0004-F0004
《九江学院学报&;#183;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九江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弘扬学术为宗旨,立足于反映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学术精品的挖掘、推介和交流,坚持开放式办刊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精心建设品牌栏目,努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使其成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创刊词     
在院党委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在学术理论界有关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吉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问世了。她犹如一朵绚丽的报春花,娇艳地开放在祖国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里。《吉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我院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它将完整地、准确地阐述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里,开展学术讨论,提高教学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既是开展百家争鸣、进行学术创新的平台,又是建设强大凝聚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阵地。在"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如果没有"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设成效。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就必须突显所刊研究成果学术的真理性和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报要担负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政治使命,就必须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九江学院学报》2010,29(1):F0004-F0004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九江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弘扬学术为宗旨,立足于反映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学术精品的挖掘、推介和交流,坚持开放式办刊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精心建设品牌栏目,努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使其成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8.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相似文献   

9.
一、总则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 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一,这一重要论述准确框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的全新格局,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指向明确,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指南.“三学一体”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和育人育才的主阵地,必须将构筑“三学一体”综合发展体系作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和中心”“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把学科建设与育人育才两个目标相统一,基于学术创新能力提高育人育才质量.从理论前提上,明确体系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影响与关联,在实践探索中找到构建综合发展体系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进而更好地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李晓春博士的《张载哲学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研究》是一部研究张载哲学和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学术专著.李博士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独特视角,对张载哲学的核心命题“太虚即气”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张载哲学研究在当代受到西学研究视域影响而误读的结论.该书不仅仅是一部研究张载哲学的著作,还是一部系统的反思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2.
十字思考法是在微观层面针对当前开展"众创"活动的现实需要,基于对英国剑桥创新思维基金会主席爱德华。德。博诺博士水平思考法的质疑和思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创新思维方法。要求根据创新对象演变发展的历史规律与未来趋势,应用相关科学发展新成果,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出满足当前现实或潜在市场需求的新创意。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技术创新领域,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乃至社会管理工程等领域,以及不同层面的众创活动。  相似文献   

13.
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从本质上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承担起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社会责任的缺失主要体现为学术道德缺位、学术价值扭曲以及学术评价失范等三个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社会责任的重构不仅有赖于有效的制度建设,同时还需寄望于自在自为的学术阶层的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内美学大讨论,体现了有限的学术自由,一方面难免其时代印痕和负面影响,一方面却也难能可贵。它带来了美学学科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独立的学术人格和独立的学术思考的培育,并且对哲学学科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对其他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导引出“美学讨论→美学热→文化热”这一学术、思想、文化历程,所有这些都已经显露出那一场美学大讨论的美学底蕴及其超美学的、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的意义。随着学术领域的政治批判的淡化,它在今后的多元化研究格局中还会显示其潜在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理结合"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结合与素质结合,是高等教育提出的理想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却难以为之,其根源在于哲学观念滞后。交换哲学观为"文理结合"提供了逻辑上的解决途径。自然科学作为选择能力,社会科学作为交换秩序,必然有机地统一于人们的交换实践,但是分科制客观形成了文理结合的技术壁垒。哲学应该总结各学科的基本原理,打通各学科间的概念对立,统一概念,破除语言上的技术壁垒。在学术体系的整体结构中,哲学处于观念层次地位,文理处于主体层次地位,数学处于基础层次地位。当哲学向下躬亲,总结文理、拥抱数学的时候,才能做到学术体系的义理圆通,"文理结合"才是无碍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数学所具有的多种功能 ,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可以引进数学的计量方法 ,也可以引进数学中的非计量方法如逻辑方法、思维技巧和有关概念以充实、补充和改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数学化 ,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系统理论是自然科学当代发展产生的一项重要思想成果。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思维的崭新方法,亦对建立在传统科学理论基础上的质量辩证法提出了某种挑战和有益的补正。文章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作为拓展哲学与科学的对话,从自然科学汲取哲学思想的元素,丰富哲学自身的语义,以此活跃辩证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政府决策是决策主体的一种特殊思维活动,具有丰富的行政哲学蕴义。决策在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受到决策主体思维方式的影响。思维方式尤其是系统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辨证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的优化。政府决策包含着对价值的追求,其追求的社会价值包括科学价值、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政府决策自始至终存在着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张力,政府决策者应该将最优准则和满意准则辩证结合起来,在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之间寻求一种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