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性别比例政策实施以来,一直不乏质疑的声音,其功能也有弱化倾向,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转型时期,人们对女性参政的社会认同出现了困境。社会认同是发生于人际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评价关系,它不仅直接表达着个人、群体和社会三种主体的价值评价,而且还规定着人们对待他人、群体和社会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女性参政的社会认同困境包括女性自我身份、价值观念以及制度政策的认同困境等三个方面。要优化性别比例政策,关键在于构建积极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的知政、议政、参政和从政水平得到提高,四川农村妇女干部参政议政由于诸多原因呈现出新旧因素交融的情况。本调查针对四川南充、广安等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妇女干部受教育程度、家庭地位、参政意识、社会认同等方面结合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四川农村妇女干部参政议政的现状,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探索对策。  相似文献   

3.
实施性别保护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倾斜态度,但保护性政策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入选女性的身份危机.以妇代会直选进入制为实例进行分析表明,女性要寻求身份认同必须加强可行性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才是女性获得身份认同的解决之道.在进一步完善性别平等参与制度、组织建设的同时,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制度政策应侧重于女性参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澳大利亚华人基本上没有参政意识,也就更不能形成政治认同了;70年代以后,随着中澳建交,“白澳政策”的废除,特别是华人自身知识素质和参政意识的提高,澳大利亚华人的政治认同也在逐步的加深。文章系统阐述了70年代后在澳华人政治认同变化的表现,力图对70年代前后在澳华人政治认同的变化做出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必须依靠农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政治认同,进而促进其有序参政.建国以来,农民政治认同业已经历了两个"U"型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是第三个"U"型阶段的生成期,在这个阶段出现的诸如城乡差距持续拉大、农民进城容易留城难,城镇化征地损害农民利益等不良现象,导致有些农民产生了相对"被剥夺感"和对政府的抵触情绪.这些消极社会心理严重降低了农民的政治认同,使农民政治参与热情不断式微,这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实现农村政治稳定和基层民主有序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弥合农民政治参与的国家需求与现实状况之间的裂痕,必须强化农民政治认同这个情感基础.而要强化农民政治认同,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从利益增进、权利实现、制度改革、文化建设等维度多管齐下,从而合力引导农民有序参政.  相似文献   

6.
两晋南北朝妇女的参政活动,比三国时期有所增加。其中宫廷妇女参政机会较多,士族妇女可以有机会参政,庶族妇女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参政。研究这一比较突出的现象,对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的嬗变可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妇女参政的阻碍因素有社会障碍、自身障碍、家庭障碍、舆论宣传误导几方面.要消除妇女参政的障碍,就要从社会、家庭以及女性自身多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8.
参政妇女代表和反映女性群体的利益和呼声,是妇女参政的意义之所在,也是推动更多妇女进入政治领域的主要诉求之一。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从对传统性别分工和性别角色定型的认识、对男性中心社会传统价值观的看法以及对中国男女平等现状和实现途径的认知等指标来看,与普通妇女和参政男性相比,参政妇女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别意识,对于妇女参政的态度也更为积极。这一发现反驳了认为参政妇女不能代表妇女群体的利益,是“穿裙子的男人”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的冲击导致传统的解体,即脱圣入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知识分子丧失了生存的根基, 成为社会流民、政治流民和文化流民。这造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于是,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寻找生存家园即自我认同的过程。他们投身革命,并在传统社会主义中获得了社会认同、 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但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分子也付出了牺牲现代性特性的代价。随着现代性进程的重新启动,中国知识分子将重新确立自己的生存根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女性参政已成为台湾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台湾妇女运动的核心议题.台湾妇女参政意识是随着岛内政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政府和社会对妇女参政问题关注的不.够,台湾妇女的参政水平和参政意识总体来说仍处于较低层次.目前来看台湾妇女的参政意识既受到制度性的阻制,也受到诸如境外因素、社会不稳定等的干扰,呈现出多元冲突、分化对立等复杂特质,具有鲜明的社会转型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需要更多的承认,自我承认的核心议题是专业使命的认定;政府承认的挑战在于保持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社会承认需要社会工作群体自身和政府共同促进。现有的研究存在缺乏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视角有待丰富等不足,研究者要重视自我、政府、社会承认之间的互动关系,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追求专业性和谋求自主性实践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利益表达渠道缺失、社会歧视、文化偏见与制度压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性恋族群内部缺乏集体认同感,自我分化和“碎片化”现象严重,从而导致主体的不可见性和族群认同感薄弱,进而无法共享统一的集体身份与文化。身份隐匿和族群分化状况下的同性恋运动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非抗争性的同性恋运动;另一种是同性恋消费主义,即“粉红经济”,它彰显了同性恋运动的政治-经济场域转换。同性恋族群所处的生态环境和自我特征决定了其社会运动状态,非抗争性的符号表达和文化介入、表现方式的日常生活化(如家庭出柜)以及同性恋消费主义的渗透等,都可以被视作本土性的同性恋认同方式和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平民的救荒意识是指平民在救荒过程中对社会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平民的生存与环境、人口冲突之上,包括对官民关系、绅民关系、儒家思想、宗(家)族关系、风俗信仰的认识.明清时期平民的救荒意识和其生存状态、生产能力、生活水平紧密相连.明清时期平民占据了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这个群体的救荒意识是当时最普遍的救荒意识,其救荒意识不仅维持在饥荒的特定历史时刻,而且在未荒中也保留了这种忧患意识.这种救荒意识为研究明清社会状况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14.
环境风险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关系,如社会经济地位与风险地位的差距,解释环境风险以确定责任分担的专业知识与话语权力的失衡,对环境风险的传播、接受与认知造成巨大心理影响,产生诸如怀疑、焦虑与怨恨的心理影响与道德冲突,对社会安全的潜在影响不亚于环境风险本身;因此,环境风险的生产与分配逻辑、传播与认知机制及其心理影响与道德效应,与社会的稳定和谐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人们的高度关注与慎重应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民族认同状况,英语学习对民族认同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调查表明:总体上,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认同较高,但比以往下降了很多.同时,中国学生主要是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对中国文化认同较低,其次才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这一结果与英语教学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博士进入了高校教师队伍。然而,她们在高校的学术地位和成就并没有随其人数的增加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高校女博士的事业发展面临着事业成就、科研方式、家庭因素和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困惑。完善政策法规,改善高校用人理念,建立女博士成长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女博士的成就意识,科学规划职业目标,完善女工工作机制,是促进高校女博士事业发展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尊重和认同社会成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谐的关键,社会包容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有效融入社会的前提条件。残障老人因生理缺陷或障碍,心理负担沉重,他们往往采取疏离社会甚至家人的态度,又因其获取社会资源能力不足,处于社会边缘而被社会忽略,以致社会融入程度偏低或难以融入社会。从社会包容的视角,分析残障老人存在经济收入偏低、社会认同度不高、行为互动缺乏、心理接纳程度低等方面的障碍,提出应加大关爱残障老人的宣传,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搭建社会互动平台,提高心理接纳程度和社会包容水平,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审计技术方法是审计人员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决定了审计执业质量的高低。由于我国现行审计方法体系的研究和运用远跟不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某些基本的审计方法本身存在固有限制,使审计技术方法的实际效用和审计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因而极易发生审计技术与手段风险,甚至引发技术性审计失败。所以,社会公众应增强对审计行业的了解,对审计形成合理的预期。审计行业更应正确地认识审计质量低下及审计失败产生的技术性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以提高执业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已由传统的教育管理型向教育服务型转变,对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需求更高,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突出为学生发展提供辅导、教育和服务。高校辅导员工作惟有走专业化建设之路,才能取得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尊重,从而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满足感,也才能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0.
集年龄、地域、性别三种弱势于一体的北京农村老年女性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丧偶率高以及健康状况差三个基本特征。在这些特征的影响下,农村老年女性群体浮现出众多生存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较低、生活负担较重以及生活方式较单调、家务劳动繁重两个方面。同时,农村老年女性由于政治参与度低,思想较为保守,往往忽视自身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对此,应加强社会保障,为农村老年女性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并不断改善其生活条件,以切实提高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