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界的各种学术团体,主要任务是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探索未知,普及已知。学术团体的活动阵地主要是在学术领域,通过学术研讨、学术交流、科普、咨询等活动,达到出成果、出  相似文献   

2.
作者就学术信息总量、学术信息增长率、学术信息衰减率、原创信息量与原创信息率四个评价指标对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发现目前用户对个人学术网站的发展还不是十分满意。文章据此分析了个人学术网站对学术交流的影响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易显石教授和孙世春讲师,应东方学术交流协会的邀请,于1991年4月赴早稻田大学,分别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考察和六个月的进修学习。该协会将继续邀请日本研究所三名讲师去日进行学术文流活动。辽大日本研究所离休干部、郭存爱副研定员所著《“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办,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辑部承办的"学术期刊与学术发展"——首届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在哈尔滨召开。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  相似文献   

5.
北京建设学术之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学术建设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本文从历史与现实出发,认为北京的学术传统和精神是兼容并包,只有进一步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促进学术交流和进步,进一步改革现有学术体制机制、理顺部属与市属高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北京的学术和智力资源为首都、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北京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才会在下一轮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更上一个台阶,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1990年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华日本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共同举办的“走向21世纪的日本”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日本、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和中国各有关研究机构的代表共计150余人。这是中国日本研究界举行的一次空前的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8国学者聚集一堂,围绕“走向21世纪的日本”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09,36(1)
2008年12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办,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辑啊际办的学术期刊与学术发--首届两面三刀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的在哈尔滨召开.  相似文献   

8.
开好学术研讨会是一门学问,是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本人的工作实践,试图就学术研讨会及其质量问题,谈些浅薄见解,与同行们讨论。 1 学术研讨会,是指在党的基本路线和双百方针指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于十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一日在杭州召开。全省各地的鲁迅研究工作者一百二十多人参加了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一百二十多篇,专著、刊物多种。这次讨论会的规模,是我省历史上所没有的。与会同志认真学习讨论了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鲁迅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向,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就鲁迅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学术”作为一种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历史普遍意义的学术思想,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早已由遍及全国而波及国外,因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在这一可喜形势的推动下,由宁波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宁波师范学院、宁波市文化局和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1993年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于3月21日至25日在宁波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八十多位学者欢聚一堂,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收到论文60多篇。会上,学者们就“浙东学术”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内容涉及“浙东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汪俊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邓小乎理论研究中心与浙江现代集团干1994年5月31日~6月2日在杭州联合主办了“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专家和我省理论工作者共SO余人出席了会议。浙...  相似文献   

12.
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村田忠禧先生在教育人同科学领域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其开设的异文化交流讲座受到该校大学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村田教授长期致力手中国问题研究,热心推动日中学术交流活动,与中央党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并被太原理工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13.
黄君  丁伟  刘婷婷 《社会工作》2011,(19):17-1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全面进入社会转型期并启动了快速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同一时期,处于后“冷战”阶段的欧洲也同样面临全球化等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促进中欧社会学、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借鉴,2011年9月25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欧洲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共同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营造以学术科技创新为主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它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是发挥青年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形式。对于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开发学生智力 ,陶冶学生情趣 ,完善知识结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 ,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体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校园文化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主动适应青年学生的愿望 ,竭诚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 ,以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为主导 ,以文化娱乐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 ,成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亚学会自1979年11月在北京成立后,陆续举行了多次学术交流活动。1980年10月31日至11月8日,在成都又举行了关于印度经济问题的学术讨论会。这次大会由中国南亚学会委托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主办。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三十二个单位的六十余名代表,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及资料共三十余份。会议开始由四川大学党委书记赵铎同志和中国南亚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王藻教授讲了话。王藻教授并应大会邀请,作了《关于对甘地的评价问题》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反向格义”与“中西会通”是构建中国学术话语存在的两种认知取向和方法选择。近现代中西学术交流在反向格义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国学术的形塑,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学术对西方话语的依附,给中国学术带来相当的片面性偏差。对中国学术而言,不能为了避免西方话语的反向格义而在学术上走向自我封闭,会通中西方已有学术资源进行思想创新是建设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应有的实践智慧和理性诉求。中国学术的发展道路不是简单地“去西方话语”,而是要以中国立场寻求与西方学术的深度对话,唯此才能避免在格义天平首鼠两端,在中西会通基础上建立中国学术话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辛石 《日本研究》2005,(2):94-94
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契机,为顺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展示近年来研究“中日民间交流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学术成果,展望中日民间交流与东亚区域合作的未来前景,推动中日民间交流及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中日学术交流和中日友好事业,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将于2005年10月中旬,在沈阳联合举办“中日民间交流与东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论文结集公开出版。对研讨会有学术兴趣的专家、学者,可与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联系,我所将奉上会议邀请函。电话:62202254,传真:62202253,电子信箱:japans…  相似文献   

18.
舒志定 《社会》2003,(3):38-40
在学术研究中,研究者应恪守学术道德,避免出现不正之风,这一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其中关于学术研究与 人才培养中的近亲繁殖问题,颇引人注目。 近亲繁殖的生物学意义不言而喻,由此去认识学术近亲繁殖,按通俗的说法是,某学科、专业或学术研究群体的成员,具有一定的师承关系,来自同一所学校或同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12日,为加强PET/CT学术交流,普及PET/CT知识,由青岛市中心医院分子影像科、青岛市分子影像研究中心、青岛市医学会联合主办的青岛市第三届PET/CT学术研讨会暨青岛市分子影像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青岛市中心医院PET/CT中心二楼学术交流厅隆重举行。自2007年7月,青岛市中心医院引进了岛城第一台PET/CT仪器,开始了岛城分子影像研究领域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郑大华 《浙江学刊》2004,(3):147-153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问",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问家.但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他挑起1923年的"科玄论战",成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对他的学术和政治活动研究不多.实际上,他对儒家思想的阐发,对西方学理的输入,对治学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的转换,加快了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