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网络时代,网络传媒的运用,给协商民主的实现赋予了无限可能,提供了种种便利,它克服了传统公共领域中协商民主所存在的弊端,如话语权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使社会大众在更自由、更理性的协商基础上达成了共识。从协商民主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网络传媒对协商民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提出了完善网络环境下协商民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曾有过两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进了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64页)而西安事变的爆发对此次国共合作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温西安事变前后国共两党内外政策的转变而达成合作的历史,并从中进行反思,对探讨今天国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情节的定义     
"情节"是刑法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但目前理论界尚未对刑法中的"情节"概念达成共识。本文立足于刑法学的研究语境,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情节"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通说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恰当的"情节"概念:情节是体现行为人对刑法所保护价值否定意志程度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道德共识是指不同主体在道德的认知上所达成的一致性认识和理解。道德共识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形成和变化反映着人类道德生活的变迁和进步。道德共识对人类道德生活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共识的价值之中。道德共识的价值表现在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是文化人类学和纪录片相结合发展而来,它通过视听语言实现对异文化的表述,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完整地呈现,进而达成对文化事项的“深描”。而在影像所建构的时空中,影像媒介的联结性则帮助观众实现身体的“虚拟在场”,并通过仪式再现的方式唤起人们对文化的共同记忆,于多维的交流互动中形成情感共同体,达成情感共识,进而强化群体认同。同时,导演通过对民族文化基因符码的深刻挖掘与生动呈现,完成了对民族文化及精神意义的深刻表达与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蒋介石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深入地分析了蒋介石在对待国共合作问题上所呈现出的复杂曲折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正确评价了他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所作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8.
霍耐特理论的核心想法是揭示主体间的承认关系"内部所固有的规范要求",即哈贝马斯意义上达成共识的有效性要求.哈贝马斯寻求的是达成共识所需的交往理性原则,霍耐特寻求的则是指向承认的自我实现的"善的形式概念".这里仍然采取规范论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武汉会战与国共军事政治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军对武汉的作战,国共两党在抗战救国的共识下,围绕保卫大武汉,实行了有效的战略方针、战役战术等方面的军事合作,以及有效的广泛的政治合作。结果,军事上,日本侵略者不仅没能用军事力量分裂国共两党,摧毁抗战中最大因素的国共合作努力,也没有达到速战速决,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反而“完全丧失了继续采取攻势的机动能力”。政治上,此间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和召开,并一致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则对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抗日的持久战进行到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两项成果既是共产党进一步推动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国民党按其需要,对共产党的建议加以吸收与改造,又为共产党所能接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价值多元论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张力是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之一.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是人们对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宪法原则及价值观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是在排除各种分歧的意见之后所留下的理性共识,政治的正义观念是重叠共识的核心.罗尔斯对重叠共识面临的批判进行了辩护.重叠共识理念有益于化解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约翰·格雷的"权宜之计"理念对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的批判是无力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文章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文化基础———国共两党对中西文化的共识;思想基础———国共两党对国家民族利益的深刻体悟四个方面阐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价值多元论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张力是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之一。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是人们对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宪法原则及价值观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是在排除各种分歧的意见之后所留下的理性共识,政治的正义观念是重叠共识的核心。罗尔斯对重叠共识面临的批判进行了辩护。重叠共识理念有益于化解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约翰·格雷的“权宜之计”理念对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的批判是无力的。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了特殊的合作形式,这就是,国共两党在坚持抗日的前提下,各自保持自己的军队和政权,遇事磋商谈判。这种特殊合作形式,不是由两党达成一致协议而主动采取的正式的合作形式,而是在两党没有能够形成一种为双方所共同接受的合作形式的情况下,在实际上自然形成的,是由历史赋予的。中国共产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对于这次合作的形式,党曾有过许多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地权嵌入村庄社会关系并被其形塑.在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当前农村,地权已深深地镶嵌进了农村阶层关系之中,阶层而非个体、家庭抑或家族作为行动者的交互作用及动机、价值取向影响着农村的地权意识.地权的社区共识被地权的阶层共识取代,使不同阶层在处置村庄土地时发生地权冲突.在这个过程中,秉持不同地权诉诸原则的阶层的利益关系、社会关系、力量对比关系、政治博弈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动,都影响着地权在不同阶层间的配置及其不稳定性,地权由此深深地烙上了阶层关系的属性.地权在本质上反映的是附着在土地上的“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关系”.被烙上阶层关系属性的地权的冲突,其实质是阶层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人伦关系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们能否就关涉大家现实利 益的诸多问题达成普遍的伦理共识;二是在伦理共识形成以后,各伦理主体是否具有信守共识的道德自觉。 然而,各伦理主体彼此间达成的共识却并不一定就是一种“善”,人们在达成了共识之后又背弃信诺也不一定 就是一种“恶”。  相似文献   

16.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界定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前,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重要理论问题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存在以"保留(土地)承包权、转移土地经营权(土地使用权)"、"转移(或者让渡)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动"等为实质内容或依据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的不同观点,其内容差异大,且都存在明显不足.统一采用法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名称是界定其内涵的关键.依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包括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型流转和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保留型流转这一客观事实,应以"移转(或者转移)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部分权能"为实质内容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寻求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多种实现形式的改革实践中 ,城市土地年租制已逐渐成为现实而有效的选择。城市土地年租制是一种以长期契约为基础的土地有偿使用模式。目前 ,土地经济理论界尚未就土地年租制的权属问题达成共识 ,从而影响到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笔者认为 ,土地承租人以年租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物权和债权的统一 ,其中物权处于决定性的地位。以长期契约为前提 ,按年度缴付租金的过程事实上意味着债权向物权的逐步转化。同时 ,为在此过程中确保所有者权益 ,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土地年租制权利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惟一正当理由。公共利益虽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对其内涵的认识仍然可以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国外关于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的界定主要存在三种立法模式,我国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应采用列举兼概括模式,在个案中对公共利益的认定则应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网络的群体决策方法能够利用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促进群体共识达成。本文以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交关系网络为切入点,提出一种基于重叠社区划分的大群体共识决策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标签传播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将大群体划分为若干重叠的子群,其次,采用综合考虑社会网络分析和成员偏好的权重确定方法分别计算个体与子群的权重值。然后,设计面向不同共识水平的偏好调整策略,构建基于Uninorm聚合算子的行为管理方法处理非合作行为,并设计意见替代策略处理未修改偏好的个体成员意见。该大群体共识达成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重叠社区环境下的个体权重分配问题和多种行为管理方法,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算例和仿真实验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0.
根据社会冲突理论,社会矛盾是必然的但需要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社会矛盾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矛盾双方没有就利益分配达成共识,而矛盾化解的过程就是促进双方达成共识的过程.共识理论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社会矛盾的化解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径.这一路径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即是制度构建,其突破口是改革行政复议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