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在当前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在大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应在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和贴近大学生自身发展实际中,重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培育内容,努力把广大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关健,努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精神的现状等都亟需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确保弘扬和培育的效果,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时代化的关系,还要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网络,全方位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杨树美 《学术探索》2008,(1):124-128
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使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得以形成、凝聚和相互认同的精神力量。人们的民族精神状况是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人们当前的民族精神状况,我们对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期把握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状况和特点,并提出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借鉴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笔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认知教育和躬行实践,对于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其民族意识,树立其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赵景辉 《理论界》2004,(3):40-4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形成于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整体的品格特征、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强调,这对于用民族精神凝聚党心民心,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在新形势下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民族精神具有凝聚民族力量、激励民族意志、壮大民族实力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各民族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是我们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保证、以德治国的基本价值选择、强国富民的强大思想动力、保持国家独立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旗帜 ,是民族振兴的精神脊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必须根据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 ,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应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搭建民族精神培育的栽体和平台,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途径,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两课"教学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顺应形势,积极参与大学生民族的培育过程,从中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两课"教学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两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两课”教学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顺应形势,积极参与大学生民族的培育过程,从中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两课”教学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两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