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琦 《兰州学刊》2007,(10):175-177
洋务时期兴起的赴欧留学基本上是以船政教育为特色的,从1875年到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共派遣140余人赴欧学习船政。洋务时期赴欧船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早期造船工业、海军建设和海军教育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由于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陈颖 《东南学术》2021,(3):195-2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掀起了两次文学革命的浪潮.1898年前后的晚清文学革命是受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耻辱所激发的,其中的"小说界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小说,赋予小说空前的政治功能.反映中日甲午战争的若干历史小说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拥清或反清界限分明,部分作品留下了受近代文学革命影响的痕迹."五四"新文化运动缘于日本企图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浪潮."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启蒙主义思想由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而发生变异.为了抗战需要,文艺大众化成为整个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主潮,深刻影响了抗战小说创作,但各个不同政治区域的抗战小说在坚持"五四"启蒙主义传统和为政治(战争)服务的大众化立场上各有偏重,其或是缘于作家的自觉追求,或是受政治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戊戌维新时期湖南新旧冲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前后发生在湖南的新旧冲突,既是当时全国性新旧冲突的一个缩影,也是维新阵营中两种不同变法理路、不同改革势力之间相互争夺变法话语霸权的典型例子。陈宝箴等人在湖南举办的新政,是甲午战争后全国性的政府主导的变法运动的组成部分。湖南固然"真守旧之人"不少,但当时以陈宝箴为首的湖南省官绅主流倾向是开新的,绝大多数并不反对变法维新。"真守旧"的徐树铭、谭钟麟等湖南籍官绅的奏疏、书札,却长期未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百年前的甲午战争,清政府大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据此条约疯狂地扩大对华资本输出,严重地排挤和打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不仅如此,帝国主义列强还趁火打劫,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百年后的现在,中国人民早已告别了任人凌辱的时代,正豪情满怀地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但百年前甲午战争的历史悲歌仍强烈激荡着炎黄子孙的胸怀,在中国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促使人们进行严肃的历史思考:甲午战争我国战败的原因何在?我们必须记取的历史教训究竟是什么?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爱国诗潮是继鸦片战争爱国诗潮后,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出现的新的诗歌创作潮流,广大爱国诗人,无论是洋务派作家、早期维新派作家还是部分帝党官僚,集结在爱国救亡的旗帜下,以强烈的义愤全面揭露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丧权卖国的投降派,讴歌了忠勇抗敌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以"普天忠愤"为特征的爱国诗歌创作潮流.甲午战争爱国诗歌具有明显的"诗史"特征,尽管在艺术锤炼上还略有遗憾,却尽到了文学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抗日战争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历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割地、赔款等等一系列屈辱之后第一次取得完胜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场战争中,湖南是重要战场,发生在这里的每一场战役几乎都牵涉到抗战全局,甚至与苏联卫国战争、远东反法西斯战场息息相关。湖南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惨痛代价,湖南是中国的"南天一柱",湖南人民和驻湖南军队的英勇抗战是取得这一场战争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莱比锡大学到北京大学--蔡元培的教育里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林 《学术论坛》2005,(10):132-136
蔡元培在清末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再升为翰林院编修,他在科举道路上顺利达到顶巅.中日甲午之战后,毅然弃官回家乡绍兴,办起新式学堂,开始了他由一位旧式士大夫向新型的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历程.从1900年应聘于绍兴中西学堂至1906年准备赴德国留学,这七年是他"由办新学而转向革命"的阶段.从1907年6月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攻读人文诸学科,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逐步形成了教育思想兼容中西的理念.从中国到德国也是蔡元培从传统旧学走向西方新学的重要里程,他回国以后,以民主主义的思想自由原则为总纲,开始建构"兼容并包"的新文化理论.从教育总长到北京大学校长,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付诸实践.蔡元培在北大校长任上近十一年,实际主政为六年半时间,将一所封建学堂改造成为一所现代大学,使北京大学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列于世界现代大学之林,而成为"五四"青年运动的风暴策源地,也使他成为以科学与民主为核心的北大精神的导师.  相似文献   

8.
田丰 《北方论丛》2018,(2):79-85
左翼乡土小说家虽然在大革命时期大都从事过实际的革命活动,有着一定的城市革命体验,但除了少数作家以外,大部分都没有农村革命或苏区生活的经历体验.在大革命失败后,他们转而以笔为旗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基本上也是在上海、北京这样的通都大邑卖文求生,与实际的革命活动尤其是土地革命有着一定的距离,因而他们只能依据自己以往的革命体验和“耳食”到的一些材料对农村革命进行文学想象.  相似文献   

9.
宁调元,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革命活动家,近代有影响的报人,南社有成就的诗人.他生于中国内忧外患之际,敏而好学,关心国事,曾留学日本.返国后置生死于度外,参加革命活动,十年间六被追捕,二下牢狱,于1913年壮烈牺牲,表现了革命志士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卓越才华.  相似文献   

10.
刘玉明 《东岳论丛》2005,26(1):204-205
由中国史学会、山东省史学会、威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刘公岛管理委员会、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承办的甲午战争11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9月17-20日在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隆重举行.到会的专家学者80余人,提交学术论文70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