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诉讼外救济虽不是行政救济的主要途径 ,但它却是不可缺少的行政救济途径 ,是诉讼救济的必要补充和辅助 ,有着诉讼救济所不能或难以涉足的功能。因此对于诉讼外救济途径应给予更多的重视。文章通过英法两个代表性国家的行政诉讼外救济手段之比较 ,进一步研究我国诉讼外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杨亲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46-50
根植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在监督行政权的依法行使,维护公民的合法、正当权益,改善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国外的行政监察专员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并借鉴性地在我国人大引入这种制度,对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救济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外行政监察制度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时期中国行政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行政监察制度为例,从行政监察主体、行政监察对象、行政监察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借鉴,认为应吸收国外发达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的长处,弥补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不足,促进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胡赪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75-77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一种救济手段。由于学生申诉属内部监督手段,有着先天的局限性。因此学生在申诉后能否得到再次救济,关系到学生的受教育权受能否得到充分的救济问题。本文从分析申诉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入手,认为对涉及受教育权的申诉处理不能作为终局处理结果,而是应允许其他救济手段的介入。因此应做好申诉与其他救济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繁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2(1)
行政诉讼性质是指行政诉讼这样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制度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它通过行政诉讼现象表现出来,具有稳定性、多元性和层次性的特征.行政诉讼的性质包括三个方面:行政诉讼是运用司法权解决行政争议的诉讼程序制度;行政诉讼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制度;行政诉讼是司法权对相对人权利提供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吴曼曼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0):84-86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不完全是因为法律的不健全,其主要原因是监管不力,主要表现为监管部门不作为,执法人员不负责。所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把重点放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加强监管力度,减少监管过程中的腐败,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和集团诉讼制度等事后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功能比较的方法,以我国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有关监督制度为比较对象,说明二者在历史背景、制度保障、选任资格和功能作用上具有共同的起点,分属以内部监督为主和以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同时,借鉴欧盟监察专员的成功经验,对比我国现行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权威日文资料的研读,着力解读日本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通过对日本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阐述,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许多国家或地区在性骚扰纠纷的行政救济制度上,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制定专门的法律或政策指引,建立专门的机构,规定了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设立规范的程序,确立对于性骚扰受害人的赔偿或补偿措施,注意行政申诉手段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协调等,这些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措施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仰文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12):4-6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具有密切的联系,二者作为行政救济的主要方式具有一定的制度承继与制度协调功能。由于司法权与行政权分工的不同使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制度被赋予不同的价值与使命。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关系在我国显得更为复杂,对其之间关系的考量与协调的思考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阳露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80-8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环境侵权纠纷呈现增加的趋势。环境侵权救济与诉讼也日益成为环境法学者和诉讼法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结合环境侵权的司法实践,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以及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学者们主要围绕着环境侵权救济的方式,我国环境诉讼与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以及国外的环境诉讼等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施蕾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58-60
在实践中,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交叉疑难的案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而行政裁决是其中的一种主要类型。行政裁决的设置目的在于纠纷解决的便捷经济原则,因此首先选择通过行政手段试图解决已经存在的民事纠纷,然而当这一目的无法达到时,本来就陷于民事纠纷中的当事人自然又会因对行政处理结果的不服而卷入到行政争议纠纷中去。目前学界对行政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提出多种意见: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和当事人诉讼模式,前三种方式本身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而当事人诉讼不失为一种值得我们考虑和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态环境损害,我国逐步形成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三诉并行”的司法救济体系,旨在为生态环境公共利益提供全方位保护与监督。在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诉讼制度性质界分的论争和适用范围的扩张渗透、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职能错位、检察机关公益诉权的内容模糊等问题逐渐暴露出其面临的内生困境,亟须作出精细化和系统化的规范设计。为此,应基于权利(权力)与义务的衡量,重新审视主体的角色功能和权责分配,合理设置不同诉讼制度的适用位序;基于制度功能的考察,根据“风险预防”“损害填补”“法律监督”等不同功能面向划定“三诉”各自的适用范围;同时,通过强化不同诉讼制度间的互动关系,确保体系性协同,从而构建层层递进的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施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在实践中,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交叉疑难的案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而行政裁决是其中的一种主要类型。行政裁决的设置目的在于纠纷解决的便捷经济原则,因此首先选择通过行政手段试图解决已经存在的民事纠纷,然而当这一目的无法达到时,本来就陷于民事纠纷中的当事人自然又会因对行政处理结果的不服而卷入到行政争议纠纷中去。目前学界对行政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提出多种意见: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和当事人诉讼模式,前三种方式本身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而当事人诉讼不失为一种值得我们考虑和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法制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行为在现代行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造成的利益侵害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救济,这种严重的法律救济缺失,给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造成了严重障碍,所以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陈晖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对行政行为提出争议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司法途径和行政途径。行政途径是行政复议,司法途径是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有相同点,也有很大区别,在实践中应用不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是建立行政复议制度的关键问题,即建立行政复议制度不能脱离行政诉讼这个背景。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应坚持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和行政复议并非必经阶段原则。在诉讼理论上,一是认为行政复议作为诉讼先行阶段;二是认为为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应采用自由选择的形式。从总体上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比,具有程序简便、易于纠正错误、范围广泛和经济有效等特点,更能适应行政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常晓云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3):11-15
案卷外证据排除规则乃行政诉讼特有之证据规则,其包含两方面的内涵:案卷外证据之范围与案卷外证据之法律效果。基于行政案卷封闭性之特点,以及行政诉讼司法复审之特性,行政诉讼案卷外证据应予排除。对案卷外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应以分析我国的法律规定为基础,探讨案卷外证据之应有范围,明确各项案卷外证据的法律效果,并对行政审判实践与相关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英国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是应对社会敏感事件,仿效北欧国家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的产物。它有两项核心使命:即调查申诉和保障良好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已被纳入英国行政法,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重要性绝不亚于行政裁判所、司法审查等其他法律救济制度。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和国家监察法的制定过程中,英国的经验与启示主要有:监察体制改革应于法有据,应确立反腐败和人权保障的双重立法目的,确保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及监察官的专业性,处理好监察权与司法权的协调衔接,监察权尤其是调查权的运行应遵循正当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9.
王长清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诉讼活动。从两种诉讼解决的争议、立法宗旨、对救济手段的选择原则、当事人地位是否特定、诉讼证据、诉讼程序、诉讼执行等方面对两种诉讼活动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领会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立法精神,有利于参与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活动,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公司瑕疵设立救济制度是各国公司法的重要内容。我国公司法虽在2005年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但并未引入公司瑕疵设立救济制度。本文期待在对各国公司瑕疵设立救济制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公司瑕疵设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