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京市未来50年户籍人口变动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 ,结合“北京市个人生育意愿调查”的研究结果 ,对北京市未来 5 0年户籍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 :北京市户籍人口在未来若干年会保持上升趋势 ,2 0 35年左右达到高峰 ;北京市户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适当调整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对于改善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期台湾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在区域结构上的变迁,使台湾城市化进程与人口的区域集中的速度已大大减缓.而且人口的迁移活动也显示了很强的区域特征:南部人口持续向中部和北部区域迁移,而台北市人口则向周边县市迁移.其原因是产业空间集聚与大城市城郊化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空间路径视角分析了伦敦都市区与城市群的人口城市化进程.研究表明,伦敦都市区与城市群是英国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域;目前英国都市区与城市群区域大多处于人口逆城市化阶段,但伦敦都市区已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循环;国际人口迁移是促使伦敦都市区人口增长、进入再城市化阶段的主要因素.文章提出,应该更多地从空间路径视角研究中国都市区和城市群区域的人口城市化问题;需要以政策措施适时引导上海都市区和北京都市区的人口空间分布;在交通和信息设施不断完备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都市区与城市群区域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周期将会缩短.  相似文献   

4.
苏南城市郊区化与社区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 《社会》2003,(12):24-26
自20世纪2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在高度城市化的同时,步入了城市郊区化的新阶段,这不仅对其城市自身的发展,而且给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城市郊区化一般是指人口、就业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西方国家的郊区化经历了城市中心人口、工业、商业及办公业等先后向郊区迁移的过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全国整体而言,现阶段的城市化仍然处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集中城市化阶段,但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苏南等地区也已经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的现象,并由此引起了原由部分社区的分化与重组。因此,重视城市郊区化过程中的社区重建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人口数量以及增长情况会对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口约束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未来调整投资结构、制定适当投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北京市人口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选取1992-2011年北京市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相关数据,研究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了基于人口约束的北京市固定资产未来投资规模.本文认为北京市严峻的人口问题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不能依赖人口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都市人口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出现了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进而出现"郊区化",部分城市也会出现"逆城市化"或"再城市化".之所以会是这样,其中最重要的是集聚与分散力量在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口发展与城市安全息息相关。北京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新的、全面的社会发展,因此,人口规模与生态承载、经济承载变成一个日益紧迫和严峻的问题,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社会与安全问题。研究北京人口与安全的问题、对策,对北京市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结果是,北京市至2020年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是1800万。  相似文献   

8.
朱宝树 《社会》2003,(11):31-33
城市人口郊区化扩散和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是上海城乡人口再分布的主旋律。日益增长的外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市人口郊区化扩散流和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利用2000年上海市人口普查和外来流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外来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上海人口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劳动力供求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的发展规划中,经济增长和劳动力配置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增长和产业技术特点决定劳动力需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迁入规模决定劳动力供给。本文在对北京市未来25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基础上,利用三种方法预测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趋势,并根据高、中、低三种方案预测北京市未来25年劳动力市场将逐渐由供给充足向供给紧张的状况转变,同时提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风 《创新》2013,7(1):78-82,127
从人口城市化到农民市民化是时代发展的理论诉求。除了人口城市化含义与测度指标的局限外,从时代发展、政策诉求还有现实理论来看,都有必要全面开展农民市民化研究。通过探讨农民市民化的内涵与外延,归纳了人口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城市化、人口社会化和人口现代化的统一,是对人口城市化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的回顾与解读,阐明当前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正在走出人口规模控制的认识困境,从被动改革到主动创新,在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强化社会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北京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创新,其意义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需要,也是实现人口规模调控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sures of urban growth have led to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towns and cities in Australia.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recent survey of resident satisfaction in Kwinana New Town, Western Australia.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any early sources of dissatisfaction have been overcome and that many residents prefer to live in a planned new town rather than in a conventional suburb. However, provision of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for teenagers is still inadequate, a problem exacerbated by a lack of public transport. The rate of population turnover appears to be relatively high and recent immigrants form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3.
面对北京市城区人口过度集中所导致的交通和环境资源问题,应该根据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地理和自然资源情况,加快郊区及周边地区的配套建设,加强利益引导、科学分布和管理工作,协调好人口与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的郊区化困境与服务业发展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市大多数郊区未能在就业、居住与购物休闲之间达成平衡,不仅难以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反而加剧了交通、住房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紧张。从动态、演化的视角看,以上困境正是北京郊区服务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政府必须在郊区的交通、基础教育、医疗保健、治安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并鼓励各种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在郊区的发展,而不宜轻言商业地产的过剩和调控。  相似文献   

15.
在居住郊区化的背景下,广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最直观表现在城市人口内部迁居行为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当前广州城市内部迁居意愿的空间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广州居住郊区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并针对在广州居住郊区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大维 《社会工作》2011,(16):5-8,11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镇如何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建设和谐社区是当前城镇基层实际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为例,总结了罗村街道社区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化”现象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伴生的现象.农村化主要表现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非农化、身份农村化”和“生活市民化、身份农村化”两个特征.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行政单位的流动人口、城镇经济活动人口和非本地户口人口中农村户口人口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化现象不断扩散的结论.同时,本文从人口流动政策、户籍制度、隐性失业和城市化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且对农村化现象带来的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市民化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人口规模预测的主要功能,是反映该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基本走势,包括未来集聚的程度、增长速度、主要结构变动的情况。本文首先对该区域现有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校核;其次,对京津冀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未来影响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趋势;最后,采用多模型预测,给出了区域及各城市总人口规模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9.
Poverty is represented not only by objective well‐being indicators which include income and consumption levels, but also by subjective indicators which reflect what a person feels. It is estimated in this article that the incide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poverty (SWP) among the Chinese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in 2006 was 9.7 per cent, about 4.2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the country's total rural population in the same year, which was 2.3 per cent. Over 16 per cent of the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and 11.5 per cent of the urban elderly population rated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as poor or very poor. In terms of SWP, senior citizens, especially those who live in rural areas or who are women or very aged, have become a special group among the poor in China.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China's social policies for the new stage take into account the issue of absolute poverty and also that of SWP. A multi‐dimensional strategy system targeting the issue of poverty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and a policy system to address poverty reduction as well as old age security and care should be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是向首都提供生态服务。这一功能转变要求城郊农业与农村转变职能,使农业由产品农业向服务农业转变,使农村由传统农村向生态农村转变,即农业、农村转向为城区提供生态服务。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生态服务的价值实现。本文在分析环境的生态服务构成及生态服务稀缺性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补偿为基础、以构建生态服务市场为核心的生态服务价值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