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是黑格尔庞大的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美学》结构宏大,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密,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美学体系。“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可以说是他整座美学大厦的奠基石。 黑格尔把美学定义为“艺术哲学”,他对美的本质及其内涵的阐述,充满了艺术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好道德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美学角度审视这一课题,正确分析和认识新时期德与美的统一,对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实现道德建设审美化和审美追求道德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伦理学家、美学家十分注重道德建设审美性与审美追求道德性的统一,他们各抒己见,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资料。 在西方,黑格尔对美的本质定义确定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第1卷,第142页)。他虽然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但是这句话里面却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把“理念”看成是内容。黑格尔很是看重作为内容的“理念”的。他说,“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可见,在黑格尔那里,人的道德已经包含在“精神劳动”之中了。人的“精神劳动”是美的,人的道德也就是美的。我们可以引申一下,如果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则它一定是“德”与“美”的正确结合。车尔尼雪夫斯基对  相似文献   

3.
关于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黑格尔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和黑格尔美学的渊源关系,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真善美的理论。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42页。以下凡引自同书的引文,只注页码)。他把美的内容规定为“理念”这种抽象的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4.
一些美学家在批评黑格尔的美学时,大都责备他忽视或轻视自然美。按其自然美论在黑格尔的整个美学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种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演讲集》里,虽然一开始就写道“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但他马上又把这个“广大的美的领域”仅仅限于“美的艺术”,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艺术”,美学“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  相似文献   

5.
<正> 在美学史上,泰纳和黑格尔一样,是美学艺术哲学论的著名代表。在他那里,美学就是“美的艺术哲学”,因此,他不像一般美学家那样把美的定义摆在首位,而是把艺术的定义或本质看作“美学的第一个和主要的问题”。这样,深入研究开掘泰纳的文艺本质论,就成为准确把握其美学思想的第一个主要问题。艺术的定义(本质)是什么呢?泰纳明确指出:一切艺术都是表现主要特征的。“特征”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泰纳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搞清它在美学史上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对于我们理解泰纳所谓“特征”的含义,把握其文艺本质论、典型论、批评论的性质和基调,有着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6.
桑塔亚那是现代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作为自然主义美学的杰出代表,他在早期著作《美感》中对“美”提出“美是快乐的客观化”的著名“定义”,三十年后,他又提出了美的“直观本质”论。研究桑塔亚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桑塔亚那强调本能和经验的“自然主义”美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欣 《南方论刊》2010,(8):55-57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贯穿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其“正反合”的思想内核,注重抽象概念与感性形象的统一。美是在美的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过程中产生的,这一过程即统一的过程。艺术的三种类型及黑格尔提到的五大门类体现了理念的递升与纯粹化,而对自由程度的分析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黑格尔所建构并分类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泽民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发表题为《路尽头看理性主义美学》的文章,对黑格尔美学进行批判。文章认为,要理解批判黑格尔的美学思想,首先必须了解他的理性主义观念和实质。在黑格尔看来,理性主义的实质就是对理性的无限信赖和绝对推崇.理性不仅是万能的认识武器,是至高的思维存在,而且也是所有存在物的本质。黑格尔和其他理性主义者一样误解了理性对于人的意义,是对抽象理性的提高和对人的存在的贬抑。黑格尔的美学的基础正是抽象地实体化了的理性即他称之为“理念”的那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类的定义内在的包含着美的本质理论.他在唯心主义形式下,从其美学的人本主义原则出发,运用辩证的实践的美学方法,深刻地揭示了美的实践和自由本质.这就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的直接思想来源,对于目前我们的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来笔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活动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艺术哲学 (或者叫作文艺美学、艺术美学 ) ;一是中国古典美学 (主要是李渔美学 ) ;一是中国百年文艺学学术史。本书内容集中于第一个方面——艺术哲学 ,所以取名为《艺术的哲学思考》。  “艺术哲学”是黑格尔对他的“美学”的定名和定位。对于黑格尔美学来说 ,这个名称是恰切的。因为黑格尔把“美的范围”定在艺术 ,他在美学中讨论的就仅仅是“艺术的美”,所以他的美学自然就是“艺术哲学”了。不过 ,在笔者看来 ,美学同艺术哲学还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因为“美的范围”不限于艺术。…  相似文献   

11.
审美是“充满敏感的观照”张慧黑格尔美学历来被视为“艺术哲学”、“思辨的艺术史”备受重视,其美论、艺术论为人所注目,而有关于美感的精要分析,却至今未引起充分重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规定。在他看来,美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理念、概...  相似文献   

12.
1“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学》第一卷,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出处)黑格尔这一美学定义已为人所熟知,其真实涵义何在? 对此,近些年来的黑格尔美学研究已经作出了许多阐释。其中绝大多数都停留在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中提出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框架中,认为是一系列二元对立项的统一。朱光潜先生的解释有其合理之处,功不可没。但许多论者却是将他们从一般认识论意义上理解的“理性”概念来简单地等同于“理念”,  相似文献   

13.
文学艺术的真实性是近来讨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可说是歧议丛生,莫衷一是了。读黑格尔《美学》一书关于艺术真实的论述,引起两点想法: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否都具有真实性?真实性是否排斥思想性或倾向性?本文并不存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的奢望,只是想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一我们知道,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定义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便同“真”、  相似文献   

14.
康德和黑格尔在西方美学史上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康德是奠基者 ,黑格尔乃集大成者。康德提出了“主观的合目的性” ,力图调和经验派和理性派美学 ,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 ;黑格尔首次将辩证法引入美学中 ,同时在康德的基础上 ,他提出了“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力图在一个新的基点上 ,解决在康德那里处于极端矛盾状态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问题。于是 ,二人在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 ,分别探讨了美学范畴中的诸多重大的艺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评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构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学》是黑格尔后期成熟的美学思想的汇集和总结,它集西方古典美学优秀传统之大成,代表着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美学科学专著之一。《美学》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又是相对独立,有自己完整的体系。恩格斯对黑格尔的《美学》很赏识,认为这部著作在美学领域里“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作为一部成体系的美学著作,《美学》的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它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与贯串线索,有独特的主干与分支。乍看起来,这部洋洋百余万字的巨著涉及面极广,从美学的对象、方法和美、美感、自然美、艺术美等美学基本问题,到艺术创造与鉴赏、艺术史与艺术分类,无不作了多层次多侧面的详尽分析和探讨,似乎很难找到它的中心线索。但实际上,这个中心线索是存在的,它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理念感性显现”说是支撑着黑格尔整个美  相似文献   

16.
周纪文 《阴山学刊》2003,16(2):5-12
周来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提出的“美是和谐”理论在中国美学界独树一帜 ,因而又被称为和谐论美学派。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体系包括了方法论和体系论 ,美学和艺术本质论 ,美学和艺术形态论 ,中西方比较美学研究和中、西美学史研究。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研究中 ,周先生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和历史主义观念 ,理性精神贯彻如一。和谐为美是其思想的核心 ,三大美的理论是其精华 ,主潮风格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孙绍振的文艺美学思想与康德的批判美学、黑格尔的美学理念、正反合三位一体模式,有可比性的对应关系.孙氏新美学原则的当代性反思判断,主要对"美是生活"论、"生活决定"论与"政治一元"论等三大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质疑与反拨;其学理则进一步对机械反映论、二元对立论与非审美论等三大形而 上悖论作出批判与超越;然后又以二律背反、正反合三位一体模式与波普尔的证伪与证实相结合方式等方法论模式,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大革命”前,我曾经提出美丑具有矛盾性的看法。那时我认为,“美对丑相互比较而存在,相互斗争而发展”是“美的本质论”中一条最根本的原理,还就社会生活中各种对立的人物和事物进行了论证。现在这篇文章,是我以前的观点的进一步发挥,故名之曰“再论”。 我在《论美的实质和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辩证原理》一文中曾经说过:美这个概念并不是事物矛盾的双方,而是矛盾的一个方面。矛盾的此一方面是美的,而矛盾的彼一方面则就是丑的,美就是新  相似文献   

19.
朱立元 《学术月刊》2022,(2):140-157
“艺术终结论”向来是国内学界的关注热点,但多数研究者都将“艺术终结论”视作黑格尔首先提出的命题。那么,在对特定文本阐释时探寻作者本意是否有一定的合法性?本体论阐释学的两位代表人物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分别以“伟大艺术终结”论和“艺术的过去特征”论来概括黑格尔美学的相关言论和思想。通过对读和细析黑格尔的文本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对黑格尔的阐释可见,黑格尔本人并未提出过“艺术终结论”的命题。而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黑格尔的概括和论述虽然都依托于本体论阐释学的框架,创造性地发挥着自己的见解,有意无意地偏离了黑格尔的本意;但在具体分析时则往往试图贴合黑格尔论述的原意。这一特殊的阐释学现象意味着,方法论阐释学寻找作者原意的主张并没有完全过时,在特定条件下能与本体论阐释学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把美学从感性的漩涡里解救出来,旗帜鲜明地喊出了"艺术哲学"的口号。在他看来,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他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命题出发,实现艺术美的"理想"之旨归,从而建构了其艺术哲学观的学理逻辑。沿着黑格尔艺术本质观的逻辑线索,可以对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