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准”的哲学家。他在苦苦地追求“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学思历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与很多哲学家相同的是,牟宗三对于做学问和做人都有明确的意识。他认为做人与做学问一样均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需要认真的态度。牟宗三的一生规行矩步,儒雅谦逊,儒者风范。但与此同时,他又常常表现出忧怨与孤愤,具有明显的狂者性格。这又是与很多哲学家不同的一面。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一生以“真人”人格为“型范”,以真诚、不虚伪为做人标准。这种以“真人”为底子、以儒者风范和狂者性格相结合的人格特征构成了牟宗三的人格风骨。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生活在儒学逐渐复兴的晋宋之交。他的诗文创作中,不时流露出儒学观念;他的事迹行状中,多体现着儒学人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三不朽思想与人生追求;礼乐教化思想与施政实践;仁孝忠义思想与儒者情怀。他的放浪形骸、任诞不羁是表面现象,他的儒家思想是深入骨髓间的,儒学人格是他复杂人格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杜甫暮年流寓湖湘,孤舟飘零,贫病相仍,匆匆谢辞人世。但他心忧国祚,情系百姓,儒者的人格气质给后世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在寓湘诗中一声声自悯的悲鸣,是为儒者尊严的抗争,是为理想奔走的呐喊,是为苍生社稷发出的最后一声哀号。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绘画、戏剧、书法及语言等各种文化现象的文化通的性: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详述了英语的形合传统对比下的汉语意合传统,并分析了这两种传统各自的优缺点,进而阐述了英汉语形合、意合特征指导下的翻译原则,最后还介绍了西风东渐给汉语意合特征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贽心目中的儒者形象,是基于他对当时士风的考察和对儒家思想的感悟而逐步形成的。他以童心说为指导,追求真心,主张发挥个体的真实性,批判假人表里不一和没有远见卓识。李贽以《藏书》为载体,勾勒了心目中儒者的形象,即审时度势,适时变通;道不虚谈,注重实效;人格独立,修己安民。这些表明李贽有强烈的恋政情节,他所描述的儒者的理想形象,更接近于先秦孔子的设想,体现当时反理学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6.
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为指导,探讨汉语意合和英语形合分别与中西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认为:汉语意合离不开中国传统中的直觉思维和主体思维;而英语的形合与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和理性推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建基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吁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   

8.
儒学在创立后迅速成为显学,形成了庞大的儒者队伍。儒者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其形象的构建在战国末期完成。这个过程始创于孔子,孔子的儒者形象存在理想人格与社会专制现实的矛盾。孟子发展了其理想人格的一面,荀子则主要发展了其现实的一面,达成了儒者社会角色与专制体制的协调,完成了儒者形象构建的定型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与现代女性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现代人的心理和人格的外化。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沉重的传统伦理道德仍然阻碍着女性的真正解放 ,甚至根植于女性人格心理。因此 ,在现代文明大潮中 ,中国女性摒弃旧传统的心灵负载 ,塑造现代女性人格 ,不仅对女性的进步与发展 ,而且对中国现代化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孔颜之乐"是指高于物质生活的精神追求。历代儒者均以"孔颜之乐"为最高理想境界。元代由于其历史的特殊性,元代儒者如何达到人生之"乐",怎样获得人生之"乐"的问题便具有了特殊的含义。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他通过对孔颜之乐的阐发,使得儒家的理想人格得到了重新全面的肯定,为元代儒者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的支柱。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及其现代价值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引起了世人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儒家文化所推崇的积极进取精神、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等 ,都展现出超越历史阶段的永恒意义。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 ,我们要从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内在地衔接起来 ,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深刻的文化转型构成了儒家理想人格近代转换的文化背景。儒家理想人格自身所存在的难以克服的消极因素 ,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民性改造的需要。为此 ,严复等新学家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新人格重塑的具体方案 ,从而为最终促使儒家理想人格的近代转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设计的理想人格体系,其实质就是革命.他把人格与社会进步、国家前途和革命需要结合起来,既符合革命救国的实际需要,又体现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要辨明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家伦理和作为文化传统的儒家伦理的不同意蕴。儒家伦理之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根源性、民族性、母体性、前提性、不可回避性和勿庸置疑性人文知识资源的重要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 ,儒家伦理既有作为反面教材的警示功能又有为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的根源性优势之精神动源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 ,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明白他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他发展的趋向。一个民族的存在价值 ,不是体现在其动物性生存之中 ,而应该是与他的文化生存形态相联系的。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 ,文化建设意义的久远性 ,远远超过经济建设的意义。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更是需要实现文化的建设及合乎人性潮流的发展。文化建设 ,落实到根本 ,实际是人格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中着力强调的君子人格 ,既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民族品格的理想人格 ,同时 ,也是符合现代价值观念 ,可以引导我们文化建设方向的价值判断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儒学思潮是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思想界的重要社会思潮之一。从其本质来说 ,乃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思潮的一种反思 ,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思潮中的“西化”价值取向的回应。现代儒学思潮以承续儒家的“统绪”为使命 ,意欲在恢复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的基础上 ,融会中西 ,弘扬儒学 ,以使儒学适应现代化的潮流。虽然现代儒学思潮关于传统与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存在误区 ,但是这种探索 ,仍然是有其合理性和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挑战-回应”模式与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的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战—回应”模式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外力的作用。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具有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君主政治的专制性、儒家思想的钳制性和优越自大的心理 ,使得传统政治形态具有显著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走向现代化的障碍。外力挑战打断了这种连续性 ,从而充当了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启动的“不自觉的工具”。然而中国内部力量始终是推动政治现代化启动和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动荡的岁月里,儒家传统的理想完美人格———名实相符、德才兼备、忠孝双全逐渐解体。面对苦难的现实和理想破灭的精神痛苦,魏晋士人对两汉以来的神学化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把智慧的触觉伸向了对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的探寻。这种探寻赋予了魏晋士人冲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精神束缚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走向"自觉"。教育也随之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向:由偏重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到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走向了"自觉"。  相似文献   

19.
传统儒学信仰有其丰富的内容和超越又现实的特征。在历史上,儒学信仰一直对现实世界起着建构、批判和导引的作用,而当代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儒学信仰的支撑和指导。从信仰层面看,儒学与现代化之间是一个相互需要、彼此选择、最终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对此创业教育责任重大。它要求创业教育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的推动下,积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业精神和现代人格素养的公民,进而为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创新型文化的成功转型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