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哑弦其人 哑弦,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32年生,为当代台湾诗坛之名家。曾就读于南阳私立南都中学、豫衡联合中学。1949年在豫衡联中上学时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后随军赴台。1953年进台湾政工干校影剧系学习,毕业后服役于国民党海军。擅长演剧,曾获1966年最佳男演员金鼎奖。喜爱诗歌,学习影剧的同时,于同年参加中华文艺函授学校学习。1954年开始写诗,处女作《我是一勺静美的小花朵》在诗坛引起注意,它以“甜美而富磁性的又带着民谣风的歌声”为读者所欣赏。同年秋,与洛夫、张默创办《创世纪》诗刊,发起成立“创世纪诗社”。该社与纪弦1953年创办的《现代诗》诗刊,1954年春组织的“现代派”诗社以及覃子豪、余光中组织的“蓝星”诗社形成三足鼎  相似文献   

2.
蓝星诗社成立于1954年,发起人为覃子豪、钟鼎文、余光中、夏菁、邓禹平等。开始在《公论报》上辟“蓝星”诗周刊,主编覃子豪;后又创办《蓝星》诗刊、《蓝星》诗页,相继由覃子豪、余光中、罗门等任主编;目前出版的《蓝星》季刊,为1984年创办,向明主编。总之自50年代至80年代,《蓝星》虽变动甚多,但一直以其稳健的民族抒情风格,在台湾诗坛发生重要的影响。余光中说:“我们要组织的,本质上便是一个不讲组织的诗社。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也  相似文献   

3.
以诗社、诗刊的运作推展现代诗运动,是当代台湾诗坛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据张默《台湾现代诗编目》统计,从1951到1991的40年间,台湾共发行诗刊150种,其中多数为诗社所创办。但这些诗社、诗刊大多或活跃于一时,或旋生旋灭,未能形成深远的影响,只  相似文献   

4.
痖弦本名王庆麟,笔名有三麟、伯厚等,1932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东庄人。他擅长演剧,在饰演孙中山后,获最佳男演员金鼎奖。1966年,他应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保罗·安格尔之聘,至“国际创作中心”研究。后又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获硕士学位。他曾担任《创世纪》诗刊主编,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学会”总干事,华欣文化事业中心的总编辑,《中华文艺》总编辑,幼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现任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和副刊主编。痖弦自1951年发表诗作后,共出版过五本诗集,即《苦苓林的一夜》后易名为《痖弦诗抄》、《深渊》,《深渊》增订本、《…  相似文献   

5.
吕进 《江汉论坛》2001,(10):75-80
物以类聚,诗以刊分,是台湾新诗发展史的一个显著特点。一部台湾新诗史就是台湾诗刊史。《葡萄园》就是一家重要诗刊。这家诗刊不仅在面世后的近40个年头中从未中断过,更为引人瞩目之处是,它从创刊起,就从理论和创作两个向度上提出、实践和坚持了自己的“健康、明朗、中国”的现实主义诗歌路线,对台岛新诗美学颇有正面建树,对当今的大陆诗坛也颇有借鉴价值。《葡萄园》理应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离开这个重要诗群,对台湾新诗近几十年发展的评价将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台湾文坛的主流是现代派。现代派主要由两部份人组成,一部份来自社会,尤多来自军队,一部份来自学院。前者以《现代诗》、《蓝星》、《创世纪》三诗社为代表,提倡“横的移植”,反对“纵的继承”,后者则以《笔汇》、《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为主要阵地。现代派主要作家,小说方面有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等  相似文献   

7.
杨维桢与瞿士衡交游考(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维桢不但与瞿士衡诗酒往来唱和,他们还同为元末“云间诗社”的重要成员。瞿佑《 归田诗话 》所载“香奁八题”即为“云间诗社”的固定诗题,瞿佑因和杨维桢《香奁八咏》而获得 “此君家千里驹也”的美誉,杨维桢在另一处文中流露了他的这一赞语的原因。至正二十六 年(1366)他在《香奁八咏》序中说:“云间诗社《香奁八咏》,无春芳才情者,多为题所 困,纵有篇辞,鄙妇学妆院体,终带鄙状,可丑也。”在他看来,瞿佑是具有“春芳才情” 的。凌云翰在《柘轩集》中亦作有“香奁八咏”,可见这一诗题许多人都作过。再据瞿佑《 归田诗话》…  相似文献   

8.
以"番草"为笔名在戴望舒主编的《现代》杂志上发表诗作,成为"现代派"一分子的钟鼎文,抵台后成为现代诗坛的重要推手。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行政资源和影响力创办诗刊,与余光中等人发起成立"蓝星诗社",又于1973年组建世界诗人大会,为台湾新诗与国际诗坛接轨铺平了道路。他的诗境浩翰壮阔,音节铿锵有力。他后期不再用"现代"而改用写实的笔触刻画事象,让抒情与叙事结合。他的诗论强调新诗的归宗与归真,晚年寄希望予两岸统一。  相似文献   

9.
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已进行多年,涉及的问题不少,但比较集中的还是“懂”与“不懂”的问题。最近,陈良运同志在《诗,属于审美领域》(见《诗刊》1987年第5期,以下简称《领域》)一文中,又从诗的审美本质、审美过程对这个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0.
这首《桃源洞》诗,是清乾隆朝户部尚书,歙人曹文埴来到“古黟桃花园”经过桃源洞所写。诗刊于清道光版《黟县续志》。  相似文献   

11.
赵润金 《船山学刊》2009,(3):150-152
赵必碌诗社缺乏较系统的研究。仔细研究后认为诗社宜称为“东莞遗民诗社”,通过对诗社成员作身份鉴定,对赵必球生卒年作考辨,发现赵必球参加诗社活动的地域是在东莞,活动时间在至元十六(1279)年到至元三十一(1294)年之间。诗社多以梅花为题材,抒写隐逸情怀和爱国志向。  相似文献   

12.
1996年3月,在武汉大学举办的1996年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写诗的仍比读诗的多”。因为近三年来,全国每年出版诗集500多部,在正式报刊上发表诗歌约8万余首;再加上600种民间诗报、诗刊上的作品,每年诗歌创作的数量当在10万首以上。但是,创作规模可观,却并没有改变诗歌与大众疏离的局面。《作品》副主编杨克认为,是商业主义的效益原则,导致了诗歌与文学刊物、出版社以及其他大众传媒的相互疏离①。意味深长的是,在诗刊社同年4月举办的山东青州诗歌研讨会上,《诗刊》副主编叶延滨则主张“中国诗歌爱好者有数千万,…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孙■、王佐等结社南园的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孙贲艹、王佐等结社南园的时间汪廷奎孙贲艹、王佐等结南园诗社,其事甚为著名,广为人知。但南园诗社始结于何时,却众说不一。明人黄佐是较早介绍该诗社的一个,其涉及结社时间的文字,见于《广州人物传》和《广东通志》中的《王佐传》(文字全同),兹摘录与南园诗...  相似文献   

14.
宋代影响一代诗风的江西诗派之得名 ,源自于吕本中所作的《江西宗派图》。《江西宗派图》 ,又有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对于此图本名 ,未见有人予以分辨。江西诗派是否存在 ,能否成立 ,一直有人存有疑问 ,其重要原因是图中所列之人并未在一起共结诗社 ,而此图之一名《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恰恰又有“诗社”二字。现存较早记载此图的南宋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三言“《江西宗派图》中有谢 ,恐须别有佳句” ,前集卷四八谓“吕居仁近时以诗得名 ,自言传衣江西 ,尝作《宗派图》” ,后集卷三四引《诗说隽永》亦曰“吕居仁作《江西宗派图…  相似文献   

15.
“月泉吟社”为元初宋遗民所创立的在当时诗坛上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诗社。其作品《月泉吟社诗》一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①它产生于南宋遗民诗人面临民族压迫深重而思想文化方面却相对宽松的特殊背景,其作者大都为入元不仕的故宋遗老。他们通过独特的征诗活动,为后世的诗社活动提供了一套新的活动模式,对元、明、清文人结社造成深远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台湾学者的学位论文《清代台湾诗所反映的汉人社会》和《清代台湾竹枝词之研究,得知。台北武陵出版社出有廖雪兰的博士学位论文《台湾诗史》。访求之下,先后获读《台湾诗史》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83年油印本和台北武陵出版社1989年铅印本两个版本。读罢掩卷,颇感惊讶。《台湾诗史》里若干明显的错误,从该书油印本到铅印本、自1983年选于1989年,作者本人乃至其指导教授、答辩导师竟然未加纠正。本文愿在指摘《台湾诗史》某些错误之时,纠正自己也曾不免的过失。t台湾诗史》(武陵出版社1989年版,下同)第1页记:唐维卿所辑之是诗晴,…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代初,三个爱诗的青年学子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分别从四川、山东、上海来到了北京大学,来到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祥地。他们以诗会友,在这幽深、静谧的汉花园中边攻读边苦吟,互相切磋,留下了诗的柔韧与精练。1934年,热心的卞之琳辑录了三位诗友的部分诗作,编定了《汉园集》(1936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继文学研究会诗人群的《雪朝》、湖畔诗社四诗人的《湖畔》、《春的歌集》以及“新月诗派”诗人的《新月诗选》之后,又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办的“乾元国学教室”开班,来自全国的40多名企业老板携巨款学费来北大“闻道”。这些老板们的课程包括:《四书》《庄子》《周易》及史学与诗教等(据《北京晨报》2005年11月20日)。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外甥徐俯约于元祐六年在南昌与当地诗人结社唱和,后人称为豫章诗社.大观年间,诗社吸引了一批游宦江西的诗人参与其中,成为当时最为活跃的诗社.诗社探讨句法,倡导学习六朝诗歌的流丽,注重物象写实.比起标举理趣的元祐诗风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对南宋诗歌创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诗社的参与者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与此有密切关系,《宗派图》中所列绝大多数诗人分别属于当时的豫章诗社、临川诗社和庐山诗社,而这些诗人与豫章诗社诗人多有往来,可以说,豫章诗社对江西诗派的提出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武双全的陈毅同志当上党政要职之后,仍常给报刊投稿。为了提防编辑“按官论文”,把他的来稿总是放在刊物的显要位置,他总要附信说明。有次,他在赴朝访问前向《诗刊》投稿就附有给主编的信,说即要上飞机的时候,“把近来写的三首诗,仓猝定稿,送《诗刊》凑趣,如蒙登载,要求登在中间。”他风趣地自称:“我愿作‘中间派’。如名列前茅,十分难受;因本诗能名列丙等,余愿足矣。”另一次他给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