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尊及心理健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体育锻炼应对策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不锻炼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每次锻炼时间的长短对大学生自尊水平差异有显著性;锻炼次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同时发现,每次锻炼时间的长短,通过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从而得出合理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献资料,对心理健康的含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应用文献资料,对心理健康的含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以便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好的理论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资料查询法,对现阶段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促进他们养成的运动习惯成因进行了探讨,旨在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几种不利因素,提出了对高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与搞好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展望,以期为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广泛地开展,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与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高校390名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和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肥胖大学生体育态度基本处于低水平,极少甚至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提出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应区别对待超重和肥胖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其体育态度的认知成分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及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体育锻炼项目主要是篮球、足球、跑步等项目,锻炼频率和持续时间不合理,同时文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场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许多研究显示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所呈现出的相关性,这表明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可以为发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长沙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锻炼态度表现在八个维度的得分上都比较高,说明长沙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普遍良好。2.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受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普遍比女生要强。3.体育锻炼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锻炼者的锻炼行为,而其锻炼行为又影响了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中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引导大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针对当前高校在学生中开展"三走"活动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沉迷网络、学校业余体育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硬件设施条件薄弱和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问题,应探索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性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黄艳红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5):66-67,109
体育运动对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勇敢顽强的精神,树立高尚情操,发展健康良好的个性和智力,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精神压力和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和良好效应。从学校体育工作的角度来分析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和大学生自我完善的影响,给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量表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人格(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以及掩饰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格在性别和年级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神经质在体育锻炼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神经质具有显著性相关;大学生体育锻炼对神经质的影响具有显著性,且小锻炼量对内外倾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分析了大学新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导致抑郁症的结果。利用 有氧、混氧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调节,并对相应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证明在大学生中 开展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心理、身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大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探讨了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5所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参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不固定者居多;大多数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体育价值;62.4%的女大学生有着积极的体育态度;47.8%和45.9%的女大学生是以上体育课和自发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多数女大学生选择羽毛球、健羡操和乒乓球作为主要体育锻炼项目;大多选择不收费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女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薄弱,消费水平低;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的缺乏和学习压力大以及缺乏氛围。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有特殊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对山西省师四所师范类院校大学生体育意识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较高、体育情感积极,但体育意志力较薄弱,造成认识与实践相脱节。当前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取向反映了从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的变革。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较大的亲和力,这是改善和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利因素。但缺少活动场地器材、无时间及学生自身缺乏运动技能是制约学生良好体育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课外体育活动是相对于教学计划内体育课程而言的,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为目的所参加的体育性活动,其作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一定规模的调查实践,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全面系统地分析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强开展大学生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辅助学校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及相关通知要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农林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受性别、就业心理压力、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所学专业、体育硬件设施、学生经济情况、成长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为此,应当通过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大体育投入,培育大学生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意识,建立大学生体育锻炼激励机制等方法,消除影响农林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法,辅以网络调查法,对北京市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成因。调研表明:北京市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锻炼方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为明显的集中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在体育锻炼参与率、周锻炼次数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影响体育锻炼参与的因素很多,本研究以Harter的能力知觉理论和Fox提出的参与身体活动的心理模式假设为前提,以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和自编的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为研究工具,以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为统计分析工具,从身体自我概念的角度进行讨论,以期达到以下目的:①探索身体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及总体概念与体育锻炼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②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提供一条途径;③为增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健康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