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形象尤其中央领导集体形象是党和国家形象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透视邓小平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象设计 ,从新时期领导集体的形象定位 ,如何加强领导形象建设以及领导形象建设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关于领导形象建设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形象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对形象主体和受众都有作用。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领域竞争的加剧,形象建设成为公共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形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面极广,必须抓住关键,解决核心问题。教师形象是公共教育形象的核心要素,抓好教师形象建设,可以带动整体,达到显著效果。公共教育形象管理策略包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师形象管理是高校管理者的责任;要重视心理契约建设,加强柔性管理;明确形象主体,在管理过程中不能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3.
导演挖掘"形象种子"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戏的思想内容、戏剧冲突、演出形象加深理解和感受,进行升华的过程,是思想与形象统一的过程。导演挖掘演出的"形象种子",是未来演出的形象化的思想立意,是概括思想立意的象征性形象。通过它可暗示出布景视觉形象的寓意,启发演员表演的自我感觉。所以说,排演一部戏之前,形象种子的挖掘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就导演挖掘形象种子的重要性、导演挖掘形象种子的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总结出挖掘形象种子的方法或者一些规律,让导演在以后的排演中寻找挖掘种子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
作家文化形象不是真实作者展示出来的个人形象,也不是存在于作品之中的隐含作者的形象,它是由作家、读者、批评家共同建构的作家的公众形象.本文从批评的角度,论述了作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及其机制.毫无疑问,作家文化形象的建构是以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为基础的,但批评家自我的融入和批评家所属文化的"社会集体想象",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而作家文化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他者形象.要使作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具有公正性,批评应走向开放的多元主体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李彦冰 《创新》2011,5(3):102-106,128
国家理念是一个国家所坚持的哲学学说,它是国家所秉持的总体性观念,是历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一国的国家形象最终取决于该国所秉持的国家理念及其在此国家理念下进行的国家建设的实践。一方面,国家理念的不同决定了国家形象传播的具体内容、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选择、国家形象传播的具体策略的不同;另一方面,国家形象传播的效果会对国家理念能起到完善和矫正的作用。国家理念是区别不同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洪长晖 《阅江学刊》2011,3(6):81-84
2011年初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的不同场合滚动播出,彰显了中国国家层面上建构国家形象的努力,隐含着转型中国在面临全球化挑战、开展全球化对话过程中遭遇的形象危机。然而,以国家主导的形象建构是一种政治传播,其话语效度值得进一步考察。在中国国家形象片播出之后,中国民众呈现出不一样的声音和态度,也从另一个角度构成了这种政治传播话语的效度难题。  相似文献   

7.
柯雄  杜万阳 《社科纵横》2004,19(5):26-27
政府作为人类社会最大的政治组织 ,它的形象是自政府产生以来就始终存在的客观现象。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政府形象进行认识 ,对于我们把握政府形象的构建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的。本文围绕转型期的政治、经济、公众意识等方面从政府转变维度出发对当前的政府形象建设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历史人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人民大众不断塑造,形成了与其历史形象完全不同的艺术形象,我们将其称为二重形象.诸葛亮是典型的二重形象具有者,但其两重形象的差异何在?如何从技术上实现两重形象的分离?本研究在前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表明,诸葛亮的元形象和塑成形象虽然都包含"忠义"、"智慧"、"刚毅"和"审慎"四个方面的人格特征,但是,二者是存在内涵和倚重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戏剧的内容、形象、形式三者的基本关系戏剧形象的本质是:它是显现人性建构运动系统的符号,同时又是活生生的个体生命。这实际上是讲的戏剧形象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关系,从这个关系中逻辑地推导出戏剧形象的本质。但是,“本质”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呈示出它的全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戏剧形象的本质要通过不同性质的戏剧形象显示出来。戏剧形象的符号体系的丰富过程、建构过程,就是戏剧形象的本质的不断显现的过程。一代对于另—代不同性质的戏剧形象的创造方式总是要进行一定的“扬弃”,保留其中合乎戏剧形象本质的东西,抛弃历史对它的扭曲,最后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影<2012>的上映,关于华人形象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影片中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与解放军的正面形象无疑改变了以往其他好莱坞影片中的华人形象.这种改变也引发了国人的思考,幕后的推手到底是谁?华人形象的正面化是为了谁?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首先简单地回顾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其次在历史的延续与变革中分析其原因,最后分析其旨向.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企业家的形象?勇于开拓,奋发创业,这些都对。可是,不要忘记,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给企业家的形象抹上了多重色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企业家仅有管理知识,而缺乏对社会的洞察,也是难以施展才能的。企业家形象促使人们进行社会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韩晓清 《社科纵横》2006,(10):182-183
提到希腊神话,人们通常就会不自觉地想到许多英雄的光辉形象,但是本文摒弃传统观念,从小处入手,全面解读了希腊普通士兵忒耳西忒斯的形象,他是神话中的第三种存在,是和神、英雄平等共存的,他代表普通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决定了零售企业形象营销的必要性。零售企业的形象营销是相对于商品营销而言的,是零售战略组合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形象营销是一种创造性营销,其对形象差异的高度重视和着力培养极大地丰富了零售企业市场竞争的内容和形式,适应现代社会标准化生产特点,符合消费者“感性消费”模式。形象营销开创了现代零售企业营销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危机的处理是对政府行政系统在管理社会事务能力方面的综合考量,对政府的形象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公共危机和政府形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公共危机中塑造政府形象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永涛 《社科纵横》2005,20(4):191-192
敦煌莫高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莫高窟艺术的各类题材中有着不少妖魔鬼怪形象,本文对莫高窟艺术中妖魔鬼怪形象的艺术塑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众形象是公众心目中对政府的言行、表现所形成的印象、评价和信念。就政府而言,政府形象可分为政府自我设计形象和政府实际形象;就公众的角度而言,可分为公众期望形象和公众感受形象。这四种类型的形象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政府以自己的内在精神和外观面貌树立良好形象,通过舆论和政策等各种行动,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评论界极大的关注。尽管对章永璘的形象褒贬不一,可是人们普遍对作品的女主人公——一个因生活作风问题而坐过牢的黄香久产生同情甚至好感,这大概不是一种简单的逆反心理的反映,而是形象本身富有的魅力所致。张贤亮小说中有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他曾把自己所喜爱的这些形象比作天上的“洛神”。和张贤亮写过的诸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样,黄香久的形象是很动人的。但这种动人之处既不同于类似题材中李秀芝的温柔与沉静,也不同于马缨花的聪慧和善良。黄香久经历之复杂,性格之复杂,都远远地超过了李秀芝和马缨花。如果说马缨花是被诗意  相似文献   

18.
汉乐府民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创造了众多的妇女形象。按照特点,其中的妇女形象可分为弃妇、思妇、烈妇、健妇四大类。  相似文献   

19.
汉语形象与汉语形象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应具体表述为语言形象,它是文学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文学的最基本“现实”。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是文学中汉语组织在语音、词法、句法、篇法、辞格和语体等方面呈现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审美形态。它应成为汉语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从而需要建立汉语形象美学,这是一种有关文学的汉语形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在文学中的基本地位的研究方式。当代诗学应当重视汉语形象美学  相似文献   

20.
<明太宗实录>是以朱棣为传主的帝王专史,为了突出朱棣这个主角,该实录将他的对手建文皇帝塑造成反派配角,对其形象进行了有意的弱化、矮化和丑化,将建文帝描写和塑造成僭伪者和昏君的形象,经常受到朱棣感召的被动形象,以及听任"奸臣"摆布的庸君形象.对建文帝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实录修纂具有主观性的一面.然而,该实录在记载建文事迹时,在不太敏感的内容上也保持了据实直书,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