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古代考场之中,有很多妙趣横生的批词。唐朝时,有位考生在答卷中写了很多而字,既啰唆又不妥帖。考官遂在考卷上批道: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  相似文献   

2.
<正>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家都知道"59岁现象"——许多国企的老总年龄接近60岁时,一改过去勤恳、节俭的本色,盖因在60岁国企老总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他们心态失衡;而"29岁现象"却鲜为人知,但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春秋》五例"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既可作为史家之悬鹄,又能当成文学之示范。其中,"比"与"微而显"、"志而晦";"兴"与"微而显"、"婉而成章"异曲同工。而"比兴"的阐发功能——比德兴托则更与"惩恶而劝善"交相辉映,其政治与艺术的联姻,作为中国诗歌的意义建构方式,既是诗义转隐晦的根本原因,又是诗歌简约含蓄的重要源泉。诗如此,词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孔子思想精华与糟粕同在,唯物与唯心共存。孔子宣"从周"而明"损益",称"不作"而实创新;信天命而疑鬼神,轻神权而崇人为;抨残虐而扬人文,尊君主而倡民主;赞先天而重后天,行教民而为治民。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孔子思想既产生过消极影响,更发挥过巨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丽丽 《源流》2020,(1):53-53
千百年来,鼠与人结下千古之缘。老鼠狡猾,却并不凶残。鼠生命力极强,屡遭打击,却击而不溃。古人写鼠的诗也是颇多,多是贬鼠,鼠的形象大多令人不齿。《诗经·魏风》里的鼠用来比喻奴隶主剥削阶级,形象生动,影响深远。《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相似文献   

6.
意志无力是一个来源于西方的伦理学概念,西方更加关注“知”,主要是从知而不行来理解,而儒学则更加关注“能”,以能而不为来概括。这与二者面临的不同问题相关:西方是为了弥合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与世俗当中知而不行现象之间的裂隙;儒学则是为了杜绝人们以能力不足为借口而拒绝践行仁义。能而不为虽然与知而不行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它同样可以归结为意志无力,因为知而不行本身就预设了“能”,能而不为也包含了“知”,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更为重要的是,能而不为不仅强调了能知,而且强调了能为,并且突出了能感,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意志无力。儒学以能而不为讲意志无力,实际上是强调人们承担责任的合理性,反对人们以能力不足为借口来逃避责任,因而,能而不为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蕴。人们不仅要为他者承担责任,而且具有完善自我的道德责任。儒学讲能而不为不仅丰富了意志无力的内容,而且推动了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国人出境旅游越来越多。在这些出境游者中,有的是高兴而去满意而归,而有的则是叹气而归,甚至是愤愤而归。那么出境旅游怎样才能满意而归呢?以下就给您提几条建议: 精心选好旅行社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如今旅行社不断增多,而我们要出境旅游,在选择旅行社时,不要一味只注重价格,因为低价不一定能带来优质服务,没有旅行社的优质  相似文献   

8.
(三)读短篇小说 人们读小说有种种原因。为追求刺激或事件的神秘而读;为找出某一具体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而读;为得到消遣,激励和鞭策而读;为使自己由于共同的经历产生同感,或为独特事件所吸引而读;为有助于人间的交往而读;为在小说中发现与自己一致的人物这种单纯的乐趣而读;为了解和体会与自己不同的处境而读;为领会美学价值而读。 为以上任何一种原因而读都是令人满意的,但要为所有这些原因而读,并且理解整  相似文献   

9.
[原文]大夫曰:“昔徐偃王行义而灭,鲁哀公好儒而削。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故君子笃仁以行,然必筑城以自守,设械以自备,为不仁者之害己也。是以古者搜狝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故兵革者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也;而欲罢之,是去表见里,示匈奴心腹也。匈奴轻举潜进,以袭空虛,是犹不介而当矢石之蹊,祸必不振。此边境之所惧,而有司之所忧也。”文学曰:“往者通关梁,交有无,自单干以下,皆亲汉内附,往来长城之下。其后王恢误谋马邑,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祸纷拏而不解,兵连而不息,边民不解甲弛弩,行数十年,介冑而耕耘,锄耰而侯望,燧燔烽举,丁壮弧弦而出  相似文献   

10.
因教而学与因材施教是辩证统一的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兼顾因教而学和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的心理流程有 4个基本步骤 ,因教而学的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携一缕秋风,岁月把盏而吟。峥嵘岁月不回头,而吟唱在历史年轮中的曲调因那一刻义无反顾的选择而恒久深刻。壮之曲仕途坎坷,你便潇洒地弃俗而归。我一直认为你穿林而唱的歌声是豪壮而从容的。淅沥的雨声不过是人生旅途的沿途旋律,何妨吟啸后徐行呢。几多风雨,几多愁苦,终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治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人们,几乎概无例外地将“不患贫而患不均”这句话,当作我国古代关于经济方面的基本国策而加以肯定和宣传。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不患贫而患不均”原作“不患寡而患不均”,见于《论语·季氏》。原文为:“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段话是孔子从其弟子冉有、季路口里得知季氏准备攻打颛臾时说的。  相似文献   

1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是孔子对自我人格完善实现之路的重要论述,它是在人的独立地位确立的基础上,道德修养不断内化的过程,但又是一个诉诸于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知足是福     
大海因为珍惜每一滴水珠而更加澎湃,雪花因为珍惜每一缕轻烟而更加洁白;星辰因为珍惜每一束光辉而更加闪亮。而人,因为珍惜拥有而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15.
天论     
天行有常②,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③。应之以治则吉④,应之以乱则凶。疆本⑤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⑥,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⑦,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⑧。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⑨,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⑩,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11),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  相似文献   

16.
“简单”在管理上,其实是一个非常基本而重要的问题。尤其在台湾,管理已经走火入魔。愈来愈复杂。有句话说:“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这句话套用在管理上,就是“制度制度,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自由本来是好事,可是许多罪恶却因自由而生。制度也是一样,管理为什么愈来愈复杂?就是因为制度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链接,而不是容器;多重标签,而不是单纯的意义;混乱,而不是清晰的秩序,这就是我们在知识和智慧体系中所看到的变化。通过网络,我们得以逃离传统的、令人不快的主客观对立的世界,而第一次获得了多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警句     
或文繁理要,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盖。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故取足而不易。 —晋·陆机(文赋洲警句~~  相似文献   

19.
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太极图说》与《通书》。其《太极图说》开宗明义,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含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明白无误地表明,无极是他的哲学的最高范畴。他的哲学以  相似文献   

20.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 “必不得已而去”中“而”字,高等师范院校协编教材《古代汉语》(下册、17页)的解释是:“而,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对于这种解释,我持有异议,现提出来,以求教于众。 根据上文可知,子贡是在孔子提出三种治政方法后,以假设语气提问的。即是说,“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是一个假设疑问句。倘若把“而”译作假设连词“如果”,那么,“而”应管全句。事实上,“而”表假设关系,是管不住状语“不得已”的。其次,古汉语中,“而”表假设关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