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宋、夏在河东路麟、府、丰州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夏对麟、府、丰地区的争夺主要集中在西夏前期,争夺的形式表现为军事入侵和土地侵耕。从北宋对麟、府、丰地区的经营,西夏的军事入侵,西夏侵耕土地以及对缘边蕃户的争夺等方面论述宋、夏在麟、府、丰地区的关系,认为宋、夏在对麟、府、丰州的争夺上,西夏的入侵给西夏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麟、府地区的百姓深受战乱之苦,也加重了河东百姓的负担,但为了抵御夏军,北宋在河西麟、府一带设置的军、城、寨、堡,对今天这里地方城乡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麟、府、丰地区。  相似文献   

2.
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拓跋部,唐末五代主要活动于以夏州为中心的今陕北高原与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宋朝初年,其大首领李继迁攻克灵州,易名西平府,都而居之。公元1023年,继迁子德明升灵州怀远镇为兴州,又将都城由西平府西迁兴州(后更名兴庆府、中兴府)。从此到西夏灭亡两个多世纪中,再也没有变迁过。西夏的兴起过程,就是将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向西转移的过程,也是建都兴庆府的过程。本文试就西夏为何能够向西扩张、建都兴庆府,以及建都兴庆府对西夏社会历史有何重大影响等问题,作一扼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90年代西夏研究论文索引(二)刘淑立辑西夏货币经济的发展与西夏钱币/牛达生/宁夏文史,银川:1990年第7辑。西夏时期的贺兰山/刘敬村/宁夏文史,银川:1991年第9辑。西夏官制述略/王绍坤/宁夏文史,银川:1991年第9辑。西夏都城兴庆府名称质疑/...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西夏中期京师的政区范围及其沿革地理进行较系统的分析论证,首次指出西夏中期的临河县即西夏初期的永州,西夏中期的怀远县即西夏初期的怀州,西夏中期大都督府已由灵武郡迁至中兴府或贺兰山,并对保静、临河、怀远等县的城址方位作出考证。  相似文献   

5.
自公元前214年秦在今宁夏吴忠市西部置富平县始,宁夏北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一直在河东的灵州,而隔河相望的银川却是一个规模较小、发展落后、先后隶属于北地郡(汉代)和灵州(北魏至宋)的边塞小镇。1038年,西夏正式立国并定都兴庆府(今银川)。从此,兴庆府以显赫的国都地位开辟了银川历史的新纪元。西夏建都兴庆府实现了银川由边塞小镇向宁夏平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大转变,也奠定了今日银川作为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基础。作为国都,兴庆府进行了大规模的都城营造活动,在当时的城市建设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从而奠定了元、明、清三代以至解放后银川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格局,同时又创造了辉煌的西夏文化。银川地区至今还存有大量的、珍贵的西夏文物,西夏文化的研究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以西夏文化为中心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最终确立了银川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夏刻书印刷事业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以来,在西夏故地的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献,计有数千卷之多,还有版画、雕版等,大大丰富了中华古籍的宝库。本文通过已公布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对西夏的刻书印刷事业作了概述。西夏重儒兴佛,发展文化教育,大量刻印各种书籍,其中有国家法典、字书辞书、儒家经典等,而以佛经最多;用西夏文刻,还用汉文、藏文刻;不仅官方刻书,私人、寺院也刻;不仅有已经盛行的雕版印刷,还有当时最先进的活字印刷。西夏书籍装帧形式富于变化,版面设计别具特色,反映了西夏的人文形态和文化面貌。西夏后期仁宗时期,是西夏刻书最为繁荣的时期;西夏的刻书印刷中心,在京城兴庆府。  相似文献   

7.
凉州贤孝是主要流传于甘肃武威凉州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其演唱采用不同曲牌联套的音乐结构组织形式.在中国音乐史上,将若干曲牌连缀起来形成联套结构以演唱长篇故事,是从宋、金时期产生的民间说唱艺术诸宫调开始的.西夏统治河西走廊,凉州府地位仅次于西夏首都,《刘知远诸宫调》在西夏黑水城的出土,说明西夏时期河西走廊流行诸宫调,加之西夏说唱贤孝之风盛行,因此,凉州贤孝曲牌联套音乐结构组织形式直接源于诸宫调.  相似文献   

8.
城门是城市中的重要构成要素,除军事、建筑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礼仪性”。中国古代都城城门至汉代已确立采用三门道的制度。至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套京城、都城、府州城及其他一般城市彼此不同的城门规制。北宋诸京城门,特别宫城正门的营建与改建也先后受到隋唐洛阳城和长安城的影响,以东京宫城正门为例,北宋初期为下列三门道前出双阙,晚期则改建为下列五门道前出双阙。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宋代地方城市城门的营建与改建,反映出宋人观念中“列郡”“国都”的城门制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西夏元昊建国称帝;宝元二年,宋廷下诏削夺元昊官爵,取消赐姓,并悬重赏捕杀元昊;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西夏正式向宋边境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东起麟府,西至仪秦,在这二千余里的边境线上,宋夏双方进行了一场触目惊心的恶战。康定元年的三川口之战,庆历元年的好水川之战,同年的麟府丰之战,庆历二年的定川砦之战,在这一系列著名的战役中,宋屡战屡败,“一战不及一战”,西夏却  相似文献   

10.
孔庆赞先生在《北宋东京四城制及其对金中都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北宋东京的皇城、宫城并非一城,东京由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重城构成。但据史料,五代时期东京的皇城、宫城实为一城,是对唐汴州节度使衙城的延用。北宋时期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皇城、宫城只是称谓不同,实为一城,现代考古资料也证实了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1.
西夏的疆域和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疆域与今天的行政区划对照,其范围是:东至陕西省榆林地区的黄河之滨,西至甘肃省敦煌市西的小方盘古城,南抵宁夏海原县高崖乡草场古城,北控中蒙边界一带;包括今内蒙古的西部及河套地区、宁夏的中部和北部、陕西的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以上只是1081年到南宋初年的西夏疆域。论述疆域,必先考证疆界。自1038年建都立国至1227年灭亡,西夏与宋、辽、金相持达189年,其疆界也因战争的胜负而经常变化。比较大的变化有三次:西夏建国初期;宋朝元丰五路西征之后;金占领陕西五路之后。尤其是夏、宋边界,东接麟府,西邻秦凤,中间犬牙交错,缭绕二千余里,变化更多。  相似文献   

12.
《圣立义海山之名义》是研究西夏地理的重要文献。据此描述的白河特征及西夏名山、气候、植被、动物、人们生产生活等内容,证实白河不是白龙江,而是穿流在青藏高原上的黄河。西夏时期,夏国境内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对生产、生活乃至西夏历史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党项与西夏碑石刻主要由夏州拓跋部家族及其幕僚的墓碑、西夏时期的佛事碑、西夏陵残碑以及西夏遗民的碑石刻等部分组成,它是“中国藏西夏文献”的特色所在,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国名、纪年、语言文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北宋麟、府、丰三州为西北重镇,毗邻辽与西夏二国,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三州之守臣,实关乎朝廷政局稳定与否,故理清守臣去就,对宋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将三州守臣列为年表,以供同仁取用.  相似文献   

15.
论西夏人的尚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项是活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于1038年至1227年间以银川为中心建立了雄强一时的西夏王朝。在西夏国家形成过程中以及西夏立国期间,西夏人剽悍粗犷、尚武善战的民族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后来,随着统治阶级的腐化,经济生活的农业化,尤其是儒学与佛教思想的输入,尚武精神逐渐弱化,最终亡于蒙古。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了与西夏自然环境相关的几个问题:一是西夏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状况,认为西夏境内有牦牛、虎、鹿、骆驼等野生动物,家养骆驼的数量十分可观;二是西夏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方式和类型,主要有战争、樵采、修筑城寨等;三是西夏官方文献以及地方民众表现出的朴素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已是研究较为深入和成熟的领域。杨富学先生新作《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一书在全面掌握学术界对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敏锐的洞察力、新颖的视野,选取当前这一领域的薄弱点和疑难问题为切入点,扬长避短,见微知著,史料翔实,论证科学,探微发幽,为解释西夏历史文化的一些迷雾和源流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创见,在传统的课题上耕耘出了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西夏是公元1038年建立起的王国。西夏能够立国归结于西夏军事的强盛,而西夏的军事体育在西夏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夏的军事体育内容丰富,实际应用性很强,在战斗中发挥出特殊的作用。西夏军事体育是促进西夏军事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夏的农业、畜牧业、多种军事器械制造业、冶炼业的发达,使西夏军事力量和国力不断增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西夏人广泛学习各族先进技术,应用于军事体育之中,使之不断发展。在西夏历史上,科技成就亦促进了西夏军事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长编》西夏史料的价值杜建录西夏史料由汉文史料、西夏文文献以及文物考古资料3部分组成,而在汉文史料中,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本文简称《长编》)的有关记述最为翔实。据笔者粗略统计,今存7朝《长编》中有关党项、西夏史料竟多达200余万字。但《长...  相似文献   

20.
西夏与丝绸之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与作用、西夏时期的丝绸之路交通、西夏与丝绸之路贸易、西夏对丝绸之路的经营等方面回顾、分析20世纪初至今国内外学者关于西夏与丝绸之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