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泽谕吉是近代亚洲侵略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日本政府设计的"东洋政略"和"脱亚入欧"等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侵略扩张蓝图也对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影响极大.尤其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后,为了实现其"东洋战略",大肆制造侵略舆论,寻找战争借口,美化侵略战争,为战争摇旗呐喊,使其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日本的安全战略基本上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 ,以专守防卫为基本原则。但冷战结束后 ,日本的安全战略开始转变 ,通过加强与美的同盟关系 ,企图走上“大国角色”的道路。日本的战略意图恰好与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相一致 ,在美国加强日美同盟关系谋求霸权利益的背景下 ,冷战后日本的安全目标可分为“保护日本领土、确保日本周边地区的稳定、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等三个层次。但日本的最终目标指向是“在国际社会或者起码在东亚地区能够发挥重要影响的军事大国”。然而 ,由于宪法的根本限制 ,日本企图通过有关法律的制定 ,突破宪法的制约 ,扩大它在日美同盟中的作用 ,并最终扩大在海外的军事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2006年度《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基本继承了2002报告的三大重点,即用“先发制人”手段打击恐怖分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加强与大国的合作、在全球促进经济繁荣与政治民主,但凸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几个调整的新动向。美国仍在致力于谋求本国的“绝对力量优势”和“绝对安全”,向多边主义的“回归”是不彻底的,推行“先发制人”和“有效民主”政策背后的动机尤其值得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4.
"脱亚入欧"实质上是指近代亚洲落后国家走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融入欧洲发达国家发展序列.近代中国没能"脱亚入欧",原因主要在于变革指导思想落伍保守、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历史发展机遇一再错失.这与近代日本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的亚太秩序观和美国的对华政策等角度分析了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文章认为,亚太地区在美国大战略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美国在亚太地区将继续奉行同盟体系为主、大国协调为辅的安全战略,在关注反恐的同时,积极寻求"吓阻"崛起的大国.就对华政策而言,美国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通过对华交往以促进其利益,在安全领域保持对中国的"吓阻"与牵制,辅之以有选择的合作与有限的接触.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最早提出“印太”概念并推行“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国家。近年来,日本从多个领域不断推动“印太战略”朝着更加机制化与成熟化的方向发展。日本出台“印太战略”的动机主要由风险规避与利益驱动两大因素决定,其所获成效可以划分为正向收益、负向收益以及不确定收益。正向收益为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及盟友的支持、深化经济合作并构建合作机制、获得参与印太事务的契机。负向收益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难以把控战略自主性。不确定收益包括同盟关系的不稳定性、印太国家意愿、美日国内因素的影响以及域外大国的干预。受众多因素影响,日本“印太战略”难以完全达成预期收益。梳理日本的“印太战略”,有助于解释中美竞争背景下日本政策选择的机理及实施成效,从而为中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明治初年日本人在对外关系的认识上呈现出三重性结构,致使福泽谕吉等人在论及东洋与西洋的关系时,主张以实现日本的东洋盟主地位来遏制西洋。但出于对中国清朝通过洋务运动以增强国力的担忧和警戒,便很快转向“脱亚入欧论”。这几乎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中的一项定律。  相似文献   

8.
基于北极战略价值和治理挑战的考虑,奥巴马政府制定了北极战略。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获取北极事务的主导性话语权,强化对北极治理的关键性影响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其战略利益体现在保障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领土安全等方面;战略坚持“和平利用、技术先行、创新制度、上下联手”的行动原则,并在经济、军事、外交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行动措施,指明了今后的行动方向。北极战略的未来成效,取决于美国的国家能力、合作意愿、大国博弈以及全球治理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美日“蜜月”的表现是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呵护;日本对美国亚太经济政策的追随;合谋共享东亚市场;双边关系上的互利互让。“蜜月”的原因为“城下之盟”的结果;战略上的互需;经济上强烈的互补性。“蜜月”的特点是深浓的政治、军事色彩和地位的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10.
从"脱亚入欧"说到"脱欧入亚"论,是我们考察近现代日本社会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解读广松哲学的一条重要通路."脱欧入亚"论是广松哲学最直接的社会历史背景.广松涉的关系主义本体论,它的主题在于为他所谓的"建立以日中(关系)为轴心的‘东亚'新体制"提供哲学基础.本文拟从产生于近现代日本社会的"脱亚入欧"和"脱欧入亚"两种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着手,以期揭示广松哲学现实基础和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1.
明治时期,日本近代海权战略开始起步,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得到发展,鼎盛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衰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并再次复苏于冷战时期,蠢蠢欲动于当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一直以海洋国家作为国家身份的定位,依附美国,埋头发展经济,经济大发展刺激日本希望其政治和军事实力上也能匹配其经济大国地位,成为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国。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增加了对海洋的依赖,逐渐开始从陆权国家向现代海权强国转变。中日在海权战略上的潜在冲突逐渐显现,在美国“重返亚太”与“亚太再平衡”战略下,日本外向型、进攻型的海权战略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侵害,也对未来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构成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日本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谋求政治大国的外交努力。主要表现为:1.日本主张在九十年代建立一个以“日美欧集体领导”为主体,以西方共同价值观念为其础,以国际协调为特征的国际政治新秩序。2.在国际政治领域,争取充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配合美国在全球推进民主化,增大日本的发言权,提出“环太平洋联盟”的设想。3.九十年代日本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发生变化,日本将力图试演“国际警察”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近代技术体系不仅要求人们认识、遵循它的自然属性,更要求人们认识、遵循它的社会属性。福泽谕吉在继承日本幕府末期佐久间象山"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脱亚入欧"的技术观呈现了技术的如下的社会属性:技术本质的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倾向;技术伦理的功利主义和怀疑主义倾向;技术与社会关系上的技术多维主义倾向。日本在引进西方技术时,不仅吸收近代技术的自然属性,也接纳近代技术的社会属性,故能在制度上、体制上吸收近代技术的精华,这成为日本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孤悬海上的日本作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其崛起始自明治维新,且与“脱亚入欧”理论不无关系。本文着重探讨“脱亚入欧”理论的缘起、形成,以及在此理论指导下明治政府制订的一整套“脱亚入欧”的内政外交路线──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层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欧美先进国家.割断与亚洲古老国家的联系。“脱亚入欧”路线执行的结果使日本最终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并开始侵略亚洲邻国.其深远影响甚至波及当今。  相似文献   

15.
大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与大国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模式。美国经济长达一个世纪的持续稳定增长与美国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密切相关。日本经济近20年增长乏力,重要原因是日本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对中国来说,美、日两国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重视。构建一个具有强大资源配置功能且能有效分散风险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实现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的战略匹配,是金融危机后中国面临的战略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清政府以“华夷秩序”的封闭与斥异性为主导的外交思想造就其在对朝问题的处理上固守着传统思维,运用着僵化、保守的“以夷制夷”外交政策。而日本在德川幕府中后期“日本至上”的外张性指导下的外交思想,在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洗礼之后,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展开了血腥的对外扩张战略。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将心理战作为遏制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之一.在东西方对抗的背景下,西欧由于在地缘、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等方面与美国的密切关系,被美国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视为核心利益地带.但是,战后西欧经济的崩溃以及共产党力量的迅猛发展使得共产党在西欧上台执政的可能性大增.为了确立和维护西欧各国政府的亲美反共倾向,扶持西德,巩固大西洋联盟,最终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先后制订了一系列针对西欧的心理战略计划.通过实施这些计划,美国成功地削弱了西欧的共产党力量,消除了西欧民众的反美情况,实现了稳定西欧、巩固西方阵营、维护美国战略利益的战略目标,从此西欧在国际重大事务上紧紧追随美国.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美国21世纪外交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纪之交 ,美国在制定新世纪外交战略时特别重视全球化这个因素。全球化对美国霸权战略是把双刃剑 ,它虽然为美国维持全球“一超”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也构成了美国维持世界霸权的重要制约因素。全球化有利于美国扩展它的经济 ,有利于维护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 ,更有利于美国向外推进西方民主。但是 ,全球化也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使得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增多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融合 ,导致美国安全威胁的多样化和社会凝聚力下降。这些又严重制约了美国外交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网络战略呈现出新动向,表现在策略上的单边主义、功能上的军事优先以及目标上的大国指向。这一动向是特朗普等美国战略决策者从地缘政治视角对当今国际格局及美国安全环境做出研判后调整战略的结果。特朗普力图通过网络来重塑美国的经济霸权、军事霸权和科技霸权,最终实现美国霸主地位的维护,因此,追求美国霸权稳固是主要驱动因素。美国新的网络战略将加剧大国战略互疑,妨碍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如果任其发展,它将破坏全球战略平衡,令世界形成大国对峙格局。这一切将危及国际安全。对此,国际社会应当携手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尽力抑制美国网络战略新动向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艾森豪威尔时期,帮助日本开拓国外市场以实现经济复兴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这既是美国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的东亚遏制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也与朝鲜战争临近尾声时日本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密切相关。这一政策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美国先把重点放在促使日本面向东南亚发展经济关系之上,旋即改变战略,面向西方市场,全力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这种双管齐下的贸易政策既有效地帮助了日本的经济复兴,也成功地巩固和发展了美日同盟,但其负面影响则是为其后美日严重的经济摩擦埋下了导火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