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而产生的,是农民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经过多年的村民自治实践活动,村民自治存在诸多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完善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组织法》的宣传工作;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实行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明确细化两委职责;加强村民自治监督制度,完善民主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作为一项以分权制衡为取向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改革,实现了村级权力组织的重构和村级民主监督的创新。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村庄治理的良政化和社区的和谐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治理绩效,但也存在着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工作越位和缺位、监督参与广度不足等问题,需要借助进一步的创新推动民主监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村民自治运行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村民自治在现实运行中出现了困境状态:村委会组织地位尴尬,乡村关系、两委关系难以协调;村级民主选举单一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严重滞后;村民自治的动力资源严重匮缺和流失.要推进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必须改革乡政体制,推进乡级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农民和村干部的政治教育,同时应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坚持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村民自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制度真空和制度冲突,亦引发了以两委关系为核心和焦点的新的农村问题。本文试以宋村为个案,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揭示村民自治中两委矛盾的根源,探求解决两委矛盾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试论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亿万农民的创举,只有二十年左右的历史,在实践中还存在若干问题,主要有两委关系不清、乡村关系不明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有关法律规定的诸多缺陷造成的:村民委员会在宪法中的定位不准,容易引起人们误解;《村组法》对村民委员会与村党组织的关系、与乡镇政权组织的关系规定不明确,不利于村民委员会正确行使权力,规定村民自治的各种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矛盾,造成法律适用的困难。要想解决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法律上改革、完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6.
2017年全椒县大季村被民政部确立为安徽省唯一的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全国村民自治试点村,形成了行政村和自然村片区两个层面并存的、以"党领民治、两级联动、复合自治"为主要特征的以促进治理有效实现为主要目标的村民自治体系。在行政村层面村民自治体系由村党总支领导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社区协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组成,形成了"领导、决策、执行、监督、协商"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在自然村片区层面村民自治体系由片区党支部领导的片区村民(户代表)会议、片区村民理事会、片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自治组织组成,分别行使领导权、决策权、协商治理权和监督权。村民自治的"全椒样本"之所以成效显著,主要在于通过对行政村和自然村片区两个层面的村民自治体系进行了增量式改进和突破性创新,在组织构成、制度设计和功能运转上形成了以双层多维互动为机理的"党领民治、两级联动、复合自治"新型村民自治体系,实现了双层多元共治、两级多重善治和双向多方巧治。  相似文献   

7.
平度"3·21"纵火案的发生暴露出我国村民自治制度中权力监督机制的失效。现有监督力量可以分为制度性与非制度性监督两种,然而这些监督力量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无法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对此,应当建立和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从而在基层民主自治中形成治理权与监督权的制衡。通过设立检查机关驻派机构、发展村民组织,来引导村民进行多种途径的监督。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农村民主监督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两监督一赔偿”是富有创造性的村级民主监督的制度创新和改革尝试。文章根据对这项改革试行过程的个案调查,分析了地方政府在推进村级民主监督中的主动性,指出在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中地方政府正在实现角色转换,即从推行村民自治的被动阻挠者变为主动推动者。  相似文献   

9.
我国村民自治实践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以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制度正逐渐普及,并成为村级治理中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真要从制度设计变成日常行为尚需时日。文章在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对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运行的具体状况和实际效能及其对村民自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制度、组织和能力建设,是逐步提高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促进基层民主良性运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法律制度层面探讨目前我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本文通过对"自治"及"自治组织"等一些基本概念的明确阐释,为下文将要进行的我国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理论依据。其次,文章在理清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关于村民自治问题规定的基础上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角度详细探讨了我国现行村民自治组织法律制度在广大农村运作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对"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日益关注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制度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创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看问题,适合于中国社会的理想制度模式应当是形式化、程序性、民主优先于自由、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以人为本的非人格化制度。这种制度的创新,需要我们设定正确的制度创新理念,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的规律性,完备制度创新的实施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入手,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路径,即地方政府应履行自己的产权职能,以制度创新促进产权的多元化,并通过产权保护,解决微观主体的动力激励问题;以制度化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创新关系;退出市场职能领域,实现制度创新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作为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是树立文化自信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然而,实践中的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多头管理、人力财力保障不足和权利归属不清等问题。归根结底为传统村落保护制度不健全,体现在法律法规之间矛盾、政策之间冲突、权力配置失衡和地方政府激励偏差等方面。用“实践—制度”的框架分析表明,传统村落保护同时面临着实践困境与制度缺陷。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是基于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制度设计,根本路径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难点是增强各类制度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4.
鉴于标准化和知识产权(IPR)对技术创新都具有双向作用,如何协调好三者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作用机制,一方面,研究了标准化和IPR两种制度创新的互补作用;另一方面,分析了以技术选择定位的标准化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双刃剑”作用,探讨了以激励为导向的IPR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双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要制度安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制度安排有五种:房地产住房供给和保障制度、房地产土地供给制度、房地产金融制度、房地产税收制度和存在于我国居民购房行为中的非正式制度。这些制度安排及其变迁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我国的房地产业,使得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之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效的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应从企业、市场、政府等不同层面,构建一个有效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种政府指导的制度变迁,在这一变迁中会遇到一些阻碍。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撤制村、队过程中的一些冲突。关注农村社会冲突,不能不关注农村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因为相对而言,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在农村要大于城市。文章通过对政府城市化进程中的撤制村、队工作的案例研究来说明,在农村组织中良性的非正式制度所具有的认同功能可以决定农村撤制村、队这一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顺利与否,并且这一认同功能在农村中有其特殊的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作用的一种阐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主要从产权制度出发,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培育非国有多元产权制度,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并有利于制度的个性激励,形成多样化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制度结构及其互补性对制度变迁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度变迁是体制改革中必然发生的事情。制度变迁中的绩效如何则直接影响改革方式和道路的选择以及最终结果。影响制度变迁绩效的因素很多 ,但制度结构及其互补性则是直接对制度变迁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改革中某些制度变迁的实际效果与理论预期相差甚远 ,关键就在于任何制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各种制度之间的共生互补性决定了单个或局部的制度变迁是不可能在长期内不受制约而获得持续的绩效增长  相似文献   

20.
制度创新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首要问题,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后又对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创新对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作了实证分析,并把西部地区的现实情况同东部地区进行对比,从而论证了制度创新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其自身特点.提出了对西部大开发中制度演进和设计过程中的制度创新主体转换问题和制度创新成本的一些看法及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