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艺术与法国艺术的交流可追溯到18世纪的“罗可可艺术”时期,罗可可艺术的诞生与当时法国盛行的对中国艺术的推崇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艺术对罗可可艺术的影响,主要在造型手法、美学趣味、艺术气质等方面。中国工艺品的输入也使得一些艺术收藏家的趣味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罗可可艺术。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法务大臣长谷川峻、日本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鸟居静秀、东京国际美术协会会长高山胜雄等社会名士都为他的个人画展赠送花篮。他应邀绘制“欧洲壁画史上的第一幅东方壁画-劲节凌云”,位居世界第一大港的鹿特丹市的三任市长,荷兰造型艺术中心总裁、当代西方艺术权威阿波曼以及驻荷兰的三任中国大使都曾为他的艺术活动主持过揭幕、开幕、剪彩、颁奖等仪式。许多世界著名媒体为他作过专题报道,他的简介收入日本大型美术辞书杂志及《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他,就是居住在鹿特丹市的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院长李德才。  相似文献   

3.
罗可可美术和"扬州八怪"同是在18世纪兴起的艺术流派,它们分别在法国和中国的美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二者在作品题材、主题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人性美和人格美的审美主题是二者艺术风格的本质区别,这也代表着东西方审美文化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论日本美术之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狩野派”的纪念性、装饰性绘画艺术,是日本传统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而“浮世绘”艺术的市民个性特征和日本文人画的主观主义特征以及近代日本美术对西洋画的借鉴都是对传统美术的突破。日本美术近代化的最大特点在于传统并没有被轻率地抛弃,而是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日本画”风格。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6,(11)
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正式名称是“东部公墓”。这里曾是“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在位)的忏悔神父——耶稣会士拉雪兹的豪华别墅。拉雪兹深得路易十四的宠信,掌握宗教事务长达34年之久,这幢别墅就是路易十四赐给他的。1804年这里改为公墓,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拉雪兹神父公墓。这座由四处盈溢的雕塑构成、并且荷载着巨大忧伤与无穷希望的“活人城中的死人城”的景致充满了浪漫和诗意。  相似文献   

6.
屹立在素有欧洲大门之称的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市(ROTTERDAM)卡顿德莱斯区(kATENDRECHT)的东方壁画《劲节凌云》,是东方美术进入西方世界的划时代的作品,是欧洲壁画史上的第一幅中国风格壁画。它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东方人的骄傲。同时,也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世冕募术中心法国陆续归来的留学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界的主流,他们以其独有的留法背景和深厚的西方艺术学养致力于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的交流与调和,不仅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卓著,而且在促进中西美术交流方面也成绩斐然。林风眠是留法美术学生中的佼佼者,回国后致力于传播西方艺术,推动中国美术发展,调和中西方绘画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在中西方美术交流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美学观念长久以来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步入近现代以来,东西方艺术审美趣味出现了逆向对流。从虚与实、动与静、意象、意境四个方面对摩尔的雕塑艺术中所蕴含的东方美学语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源氏物语》与白居易的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式部的生卒年月,据她的日记《紫氏部日记》推算,大约是公元978—1016年,这段时间在我国属北宋,在日本属平安时代,据日本西乡信纲等著的《日本文学史》载,日本人学习汉诗,大约创于日本天智天皇在位时期,相当于唐代高宗在位时期。日本平安时代,写汉诗已蔚然成风,为中国丰富灿烂的文化所倾倒日本皇室贵族、高官,都将学习汉文诗视  相似文献   

10.
关于美术教学的一点思考陈航在艺术创造上,无论东方西方,都总在走着一条不断否定前人并寻求更新之路(尽管东方不如西方在现象上来得那样剧烈)。就如古希腊人以灵动的艺术表现否定着埃及人的“疆直”法则;石涛山水的“万点恶墨”,“恼煞”了宋人“米颠”。然而,这样...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绘画在艺术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同面貌,在艺术语言的侧重上,西方绘画重于对面的刻画,而东方绘画侧重于对线的表达;在绘画材料形式上,西方采用厚重鲜艳的油画颜料为媒介,东方绘画以中国水墨为代表;在绘画的客观科学性上,东方绘画强调主观描述,西方绘画强调客观描述;在表现题材和对象上也具有较大差异性。东西方绘画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面貌特点,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人种性格的差异性,东西方艺术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因素及哲学思想。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极大区别,最终表现在艺术形式和题材上,是人类感性与理性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常常有这么一种巧合。一幅具有艺术革新意义的现代大师的绘画作品和一幅儿童画或民间美术作品放在一起,居然有许多相似之处,找不到答案的人们或怀疑前者的价值,或迷们着将二者用等号连接。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诚然,前后二者确有共同之处,即对反朴归真;幻想、天真的原始精神的追求和重直觉表现的创作方法。西方美术自古希腊经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兴起、十六世纪的巴洛党风格、十八世纪的治可可风格至十九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一直走着一条外在的写实再现的路子,到了印象派终于走上了极端,并由此导致了现代对传统的…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欧洲“中国热”渐入尾声,基督教传入中国,引发了东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与和解。西方列强入侵迫使晚清政府的思想观念从固守“天朝中心论”转变到接受“万国观”。在此背景下,中国美术工艺品开始以参展博览会的方式走向国际舞台。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美术工艺品就曾多次参展世博会并屡获大奖,进而形成了一种融合宗教、文化、技艺、经济等的土山湾美术工艺现象。土山湾的艺术创作反映了中国传统手工艺传习方式受教会和西方技术影响而发生的被动转变,客观上推动了中西工艺美术交流与上海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艺术领域中对于空间的认知和探索贯穿于艺术史。古代东西方艺术在空间认知方面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艺术形式。日本的物派艺术从东方哲学出发,用东方特点的"间"和"场"的观念表达出有别于西方的空间认知,为当代公共艺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归纳(induction)这个词儿,并非中国所固有,而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这个译名的翻译、流传和固定的过程,是同东方民族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觉醒过程息息相关的。这里,不能不提一提近代日本学者西周(1829—1897)和中国学者严复(1853—1921)、梁启超(1873—1929)等人的劳绩。 西周是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的传播者。他早年修习儒学。1862年奉德川幕府之命,赴荷兰留学,  相似文献   

16.
从澳门宗教建筑看岭南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东方梵蒂冈”的澳门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东西方不同风格的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是宗教最主要的物质文化表现形式。本文试以澳门现存的庙宇建筑和教堂建筑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岭南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澳门的交融合璧和分流共存。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艺术是分别发源于不同地理、人文环境之下的人类艺术形态。随着历史的演变,东西方艺术也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革,然而凝聚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始终是东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本文力求从东西方艺术的具体形态展开,来论述艺术形态背后的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差别。以寻求东西方艺术表现差别背后的实质,以及东西方艺术在差别中的相互影响。在讨论东西方艺术差别的论题下,将主要以中国的艺术精神作为东方艺术精神的代表,结合中国传统的六种艺术精神,把日本、印度、埃及的艺术精神略加分析,以及通过东西方艺术在近代的融合发展趋势,来寻求艺术发展在融合的基础上的创新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民间美术不仅是指民间绘画和工艺,还应该包括一切民间的具有美术因素的文化物质。相对于民间美术而言,我国古代职业美术家和当代职业美术家所从事的艺术活动,可以称作是文人美术。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美术活动并没有民间美术和文人美术的区别,它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时期而形成的,是历史上出现的两种层次不同、趣味不同的艺术形态后一直延续至今的现象,并形成双向对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初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美术革命"以批判旧艺术和输入西方绘画写实精神为主要内容,通过价值重构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由于其发起者是新文化的思想家,使得它更兼具了学术思想和社会变革方面的多种意义。它对于旧艺术的批判不仅是针对美术领域的批评,而且体现出一种总体上文化变革的诉求;对于写实主义的提倡也不只是立足于绘画技法本身,更是将其作为社会、政治变革的一个有效工具。由于受科学主义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简化和夸大了写实主义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对西方现代艺术和现代科学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迅速发展,新式美术教育体制的确立促使中国油画教育机构化。一批中国艺术家在日本、欧美接受西方美术教育以后陆续回国从事艺术教育。他们将欧洲的油画教学带回中国,油画成为中国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的油画教学,欧洲不同风格流派的油画影响中国。在接受西方美术教育影响的同时,中国油画家在努力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油画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城市营造出美术展览、画廊、美术刊物等前所未有的公共空间,促使油画艺术多样繁荣和发展。油画教育的机构化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中国油画和油画教育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